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

来源:《红旗文稿》2023/17 作者:王贤卿 2023-09-13 15:53:36

  国防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加强和改进全民国防教育,构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长城,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和国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基本方略,绘就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民国防教育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全民国防的战略意义

  《意见》指出,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中,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是新形势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固本培元的战略考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场景就痛彻肺腑。”习近平总书记每每谈及中国近现代史,总以历史的警醒感告诫我们时刻不能忘记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惨痛教训。历史警醒我们,有国必有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防是关乎国家民族兴衰存亡的重大战略问题。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曾经“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泱泱中华沦陷为“任人宰割、四分五裂”的“东亚病夫”,深刻印证了“安而忘危、国家必亡”的历史铁律。历史警醒我们,“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有了团结的军民情深,才能“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历史警醒我们,“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一个国家的国防堡垒是否稳固,关键看国民国防意识、国防情感、国防意志的强弱。有了坚定的国防意识,才能真正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了强大的精神意志,虽“小米加步枪”,也能“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应对世界大变局需要强大国防。“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对世界局势的判断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安全局势依然复杂。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对抗的阴霾依然影响着世界安全格局的深刻变革,霸权主义横行导致区域战争冲突不断,军国主义抬头引发世界担忧,世界发展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国家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当下的世界,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干涉,西方恶意鼓吹“中国威胁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威胁着我国国家安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国防建设仍然任重道远。既要看到国防建设取得的长足进步和跨越式发展,更要深刻理解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形势与挑战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严峻,我们要不断提升“能打胜仗”的国防实力,不断增强“以战止战”的安全底气。

  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强大国防。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防显得尤为迫切。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离不开强大国防的战略支撑。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祖国的完全统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离不开强大国防的战略支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任务艰巨、蓝图清晰、使命逼人。我们迫切需要和平稳定健康的发展环境,抓好战略机遇期,专心致志走好自己的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离不开强大国防的战略支撑。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也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巨大贡献,进程不可逆转。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的深刻内涵和主要内容

  《意见》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全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崇军尚武的思想观念、强国强军的责任担当。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要打牢全民爱国强军思想基础,全面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爱国情感、强军意志、行动自觉。

  增强以历史观教育为基础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素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历史观为基础的国防意识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性内容和目标,核心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高全民对历史的理性认知。一是要增强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学习。要发挥习近平强军思想举旗定向、指引航向的思想引领力,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通过系统性的学校教育、经常性的形势政策教育、普及性的社会教育,增强公民的国家意识、主权意识、安全意识、发展意识,回答好“建设什么样的国防、维护什么样的和平、打赢什么样的战争”的大是大非问题。二是要加强对国防教育的知识性学习。接受国防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要通过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科技、国防形势与任务、国防技能的学习教育,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对“什么是国防”形成概念性的认知,构建起国防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三是要增强对全民国防的时代性认知。现代国防既有基于高精尖武器的“军事斗争”,又有逐渐演化为包括政治战、经济战、金融战、外交战、科技战、舆论战、心理战等一系列“非军事斗争”形式的综合角逐。基于互联网等信息媒体“认知域”的短兵相接和持续发力更成为现代国防教育的新形态和新常态,通过增强全民国防、总体国防的时代性认知,构筑起人人关心国防、人人参与国防的全民防线。

  激发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家国情怀和国防意志。强国必先强民,强民必先强心。一个国家的国防堡垒是否稳固,关键看国民国防精神、国防意志的强弱,核心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一是培养民族精神的主动自觉性。国防是将个人命运与民族伟大复兴紧紧连在一起的重要纽带,全民国防教育就是突出爱国主义主旋律,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凝聚力、向心力,提高全体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二是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内在价值性。红色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全民国防教育要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强化情感驱动和价值引领,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并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赋予新的内涵,使之转化为激励人民群众进行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强大动力。三是坚持爱党爱国爱军的高度统一性。祖国的命运与党的命运、人民军队的命运密不可分。要坚持爱党、爱国和爱人民军队高度一致性,将习近平强军思想融入全民国防教育的各领域、全过程,着力增强全民爱党爱国爱军的深厚感情,实现人民对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强化以强国强军人人有责为重点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强国强军,人人有责。国防行为是国防认知、国防情感和国防意志转化为实践活动的过程,既是国防教育的内在组成部分,又是检验国防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尺。一是大力推进军队现代化。军队是国防力量的核心,掌握着国家安全命脉。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要继承人民武装的优良传统,围绕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强化练兵备战鲜明导向,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二是大力推进军民一家亲。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要将强国强军战略融入国家经济发展体系,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体系,着力激发和强化全民关心国防、热爱军队、尊崇军人的真挚情怀,发挥人民群众在人民战争总体战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汇聚起打赢新时代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三是大力推进国防实践教育。“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不是一句虚无缥缈的口号。和平年代久无战事,年轻一代从未经历过战争。要突出抓好重点对象,面向领导干部、公务员和青少年学生群体,通过服兵役、开展军事拓展训练、参加国防演练等,锤炼国防技能,提高国防素养,提升履行国防职责的意识和能力,践行“强国强军,复兴有我”的使命担当。

  三、奋力开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新局面

  《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全民国防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战略性调整,实现全民国防教育对象、地域、时间、内容、手段“五个全覆盖”。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既要接续传承,更要创新发展,丰富实践载体,营造浓厚氛围,加强组织领导,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构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长城。

  推进全民国防教育的法治化生活化。一是加强法治建设。法律法规体现国家和人民集体意志,具有刚性约束力和价值规范性,推动全民国防教育入法入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要加强对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国防动员法、兵役法、军人权益保护法、军事设施保护法、英雄烈士保护法等已有法律文件的宣传普及。同时,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适时制定修订相关法律,并善于通过司法解释、实施意见、工作条例及工作通知等,形成立法、普法、释法、执法的国防教育法治体系。二是加强生活化教育。国防用在战时,国防教育重在平时。只有在“平时”做到居安思危,才能做到“战时”众志成城。国防教育要贯彻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实际、贴近心灵的方针,以生活化的音乐、美术、电影、文创、剧目、网络文化作品等,实现国防教育的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全年贯穿、全方位体现、全要素融入,在走得进、听得到、看得见、说得出、感受得到上下功夫,实现常态性的立体渗透。

  提升全民国防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一是国防教育科学化。国防教育是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军事学、历史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学等多学科,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科学知识体系。既要依托军事院校及相关优势学科高校,推进国防教育学等学科建设,完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也要坚持在实践中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整合革命史迹、主题场馆等军地资源,建设各级各类国防教育基地,推动基层全民国防教育走深走实。二是国防教育系统化。全民国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将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推动、军地协同配合、专职专人负责、社会广泛参与的组织领导架构,健全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内外联动、前后衔接的运行管理机制,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绩效目标、检查督查、评优评奖等相适相容的考核考评体系。

  促进全民国防教育的数字化智能化。在信息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的今天,全民国防教育要充分利用智能算法的技术“赋能”与“赋智”,推陈出新,守正创新。一是国防教育的数字化创新。充分运用数字化新技术新手段,通过数字化场景还原、形态复刻、虚拟再现、智能互动等,让历史主动走进现代人的世界。借助“上云用数赋能”,接受“在现场”教育,发挥数字技术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与功能,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赋能全民国防教育,实现跨越地域、跨越时空的共建共享,探索数据驱动的创新发展模式。二是国防教育的智能化创新。深刻把握智能技术对人的认知习惯、接受特点的重塑与变革,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立体、客观、全面地了解人们的思想、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对民众的国防认知、国防兴趣和国防情感做到科学洞悉、精准把脉。深度开发基于移动泛在、智能交互、沉浸体验、高新视频呈现等教育载体,在“感官体验—心理触动—情感共鸣—价值认同”的纵深式体验和震撼中实现潜移默化的价值引领。坚持同频共振,形成全社会多方力量共聚、多重场域共存、多种资源共享、多种方式共用的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新格局。

  (作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吉林大学匡亚明卓越教授)

  责任编辑:薛 莲

标签 -
网站编辑 - 薛莲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860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