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新的长征路

2017年01月13日 14:12:47
来源: 《求是》2017/2 作者: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80多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史无前例的长征,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长征的胜利是党的正确领导的胜利,是红军的胜利,也是老区人民的胜利,离不开老区人民毫无保留的支持和一路同行。老区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练成的老区精神,与长征精神水乳交融、相互辉映,是我党、我军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讴歌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更要铭记老区人民为长征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大力弘扬老区精神,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继续努力奋斗。

    一、长征的胜利凝聚着老区人民的英勇牺牲和无私奉献

    革命老区是共和国的摇篮,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它们是插在敌人心脏和咽喉上的一把把利剑,是点燃中国革命之火的一簇簇火种,是矗立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座座丰碑。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长征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了不朽功勋。

    老区人民为红军长征输送了大批有生力量。井冈山根据地创建之初,红军只有1000余人,到1933年发展到12万人,形成地跨江西、福建、广东等数省广大地区的中央苏区。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十几个根据地培育了几十万红军,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先入伍的热烈场面比比皆是。闽西苏区有近3万名青年参加长征,赣南老区瑞金当时有23万人口,4.9万人参加红军,3.1万人参加长征。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从入川时的1.5万人,发展到8万多人。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红六军团经历了大小战斗30余次,部队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从1934年会师时的7800人发展到近2万人,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老区人民为红军长征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保障。老区人民的倾力支持是长征胜利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为了确保红军顺利踏上长征路,中央苏区人民用不到半年时间为红军筹集粮食66万担、棉花8.6万斤、被毯2万条、草鞋20万双,接收了上万名伤病员。长征途中,各地群众响应红军号召,建立川滇黔、松理茂、鄂豫陕等多个游击根据地,为损失巨大的红军部队创造了休整、发展的条件。沿途各族群众积极为红军筹粮筹款、烧水做饭、传递消息、掩护伤员、支援作战,帮助红军顺利完成了战略转移。长征开始后,南方各省根据地的老区人民踊跃参加红军地方武装,积极开展游击斗争,在战略上为红军长征提供了有力的配合与支持。

    老区人民为长征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红军的队伍来自老区人民,红军的每一场战斗、每一支部队的损失都有老区人民的牺牲奉献。据统计,赣南苏区先后牺牲近20万人,兴国、瑞金、于都、宁都等县的烈士都在1.6万人以上。在湘江战役中,由宁化籍红军战士为主组成的红三十四师与数十倍敌人浴血奋战,血染湘江,大部分壮烈牺牲。在前线,老区人民牺牲了自己的亲人;在后方,则牺牲了整个家园。长征开始后,中央苏区和很多其他根据地相继被国民党军占领,各种反动势力卷土重来,对苏区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了残酷屠杀,不少根据地人烟断绝、田园荒芜。许多地方成了“血洗村”“无人村”,仅瑞金县就被残杀1.8万余人,整个中央苏区被杀害的革命干部和群众达数十万……老区人民为争取革命胜利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惊天地、泣鬼神。

    二、伟大的长征孕育了伟大的老区精神

    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用生命和热血播下的革命之种,开出了老区精神的绚丽之花。

    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长征中,红军指战员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粉碎层层敌军的围追堵截,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红军在长途跋涉、浴血奋战的同时,宣传了党的主张,播撒了共产主义的种子。老区人民正是从红军身上看到了共产主义理想,找到了自身解放的希望和出路,才把党看作是大救星,才把红军当作子弟兵,认定只要跟着共产党,就能翻身得解放,就有好日子过。所以他们喊出了“只要还剩下一个人,就要跟着共产党!”的铮铮誓言,誓与敌人斗争到底。

    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红军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可以付出一切。成千上万红军将士牺牲在枪林弹雨的战场,长眠于皑皑雪山、茫茫草地。老区人民从这种精神中受到鼓舞,看到希望,抱定必胜信念,为了党和军队的革命事业,甘愿把粮食、衣物、房子甚至生命都贡献出来。“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在赣南老区,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0.8万人,其中瑞金县有一家8兄弟一起参加红军,全部牺牲在长征路上。

    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红军将士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转战15个省份、渡过近百条江河、翻越20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穿过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钢铁般的意志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红军的英雄气概激发了老区人民不畏艰难困苦的强大力量。老区的军民在困境中决不退缩、在逆境中决不屈服,经受住了无数苦难的考验,表现出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拖不垮、打不烂的坚韧品格。长征途中,红军多次陷入绝境,是安顺场当地船工与红军勇士冒着炮火,强渡天险大渡河;是36名贫苦船工,连续7天7夜,帮助几万红军将士巧渡金沙江;是60多岁的藏族通司,带领红军在荒无人烟的水草地行军4天4夜,帮助红军开辟了一条生命通路。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红军将士以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顽强奋斗精神,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中杀出一条生路。老区人民就是靠着这种不怕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精神,面对根据地始终处于敌人严密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极端条件,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开荒种地、纺线织布,开创了经济、财政、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红军胜利会师后,贫瘠的陕北高原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即便是在庄稼连年歉收、老百姓生活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老区人民依然喊出了“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口号。老区人民用勤劳的双手,保障党中央和军队供给,保证了党中央领导机关在陕北的13年坚守。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长征途中,在革命遭遇到严重挫折的生死关头,党中央果断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揭开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新篇章。老区人民最求真、最务实、最富于创新精神,在游击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和斗争策略,战胜了强大敌人的残酷“清剿”;积极投身民主政权建设,参与根据地民主选举,第一次走上议事决策的政治舞台;围绕革命战争这个中心,把生产放在首位,不断发展壮大根据地经济。

    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毛泽东同志在开辟和发展中央苏区时指出,每个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叨念“阿弥陀佛”一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使广大群众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我们党始终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红军在长征途中,严守群众纪律,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一路秋毫无犯。红军所到之处,爱民助民,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困人翻身解放。老区人民深切感受到,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所以红军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呈现了党群一致、军民一家、鱼水相亲的生动景象。

    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必须大力弘扬老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面临的新长征,在这场中华民族向贫困宣战的伟大斗争中,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老区和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汇聚起走向胜利的磅礴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老区精神凝聚力量。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面对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和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老区精神激励着党和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唱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凯歌。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考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成了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党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描绘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老区精神是不畏强敌和困难的精神,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精神。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老区和老区人民的牺牲和贡献,继承和发扬好老区和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未来不断奋斗。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老区精神丰富滋养。老区精神蕴含的崇高理想,体现的鲜明政治指向和强烈人文关怀,始终发挥着凝聚共识、坚定理想、团结奋进的作用。老区精神作为先进文化成果,是时代最需要的营养剂。大力弘扬和学习宣传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老区精神,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思想品格,培养浩然正气。新形势下,我们要用好、用足老区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弘扬老区优良传统,在丰富物质家园的同时,构建一个凝魂聚气的精神家园,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厚的道德滋养。

    实现老区脱贫攻坚任务,离不开老区精神激励引领。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共识,积极营造传承老区精神高尚、支持服务老区光荣的浓厚氛围,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老区脱贫事业。老区精神是老区脱贫致富的强大动力,老区人民是建设老区、改变老区面貌的主力军。脱贫攻坚战不仅是物质的脱贫攻坚战,也是一场精神脱贫的攻坚战。广大老区人民需要把老区精神转化为自力更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实际行动,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更好地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李文阁 李 达 周昭成

   

    

标签 -
网站编辑 - 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