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弘扬正气的壮歌

—— 电视剧《于成龙》观后

2017年02月27日 09:00:00
来源: 《求是》2017/5 作者: 张德祥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道出了文艺创作与历史的根本关系:没有历史感,文学家、艺术家就很难有丰富的灵感和深刻的思想。结合史料进行艺术再现,必须有史识、史才、史德。

    电视剧《于成龙》就是这样一部充满厚重历史感的作品。相比于那些架空历史的古装剧、打着历史旗号的仙侠神幻剧,《于成龙》无疑是一种反拨。它真诚对待历史,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并把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转化为艺术的魅力,让人们汲取文化营养,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

    该剧以于成龙的为官经历为主线,彰显了于成龙为民请命、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浩然正气与责任担当。于成龙在出仕前刻苦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以修齐治平、知行合一为价值追求。在23年的为官生涯中,从广西罗城剿匪、湖北黄州平乱、福建福州昭雪冤案,到直隶反腐、江宁反贪除暴、依法斩杀皇亲赫里;从知县、知府到按察使、巡抚,再到两江总督、兵部尚书,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是小吏还是大员,无论是被摘去顶戴花翎还是面对死亡的威胁,于成龙从来都初心不改,牢守自己的做人原则。而当这种原则与官场规则或潜规则冲突时,他就据理力争,寸步不让。虽然官吏生涯屡遭陷害、险象环生,但于成龙从来都是无所畏惧,心定如山。凭什么?就凭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就凭他天地良心、道义担当。

    该剧浓墨重彩地表现了于成龙高尚的人格修养与人品境界。艺术创作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喊几句口号那么简单,而是必须真正表现勇于担当、敢于求真的“志于道”的高尚人格,真正塑造出“政者,正也”的艺术形象。于成龙身上的乾坤正气,来自他对儒家人格理想的信奉和笃行。做什么样的人,决定了做什么样的官。从根本上说,他出仕压根就不是为了发财,而是要为国家尽责,为生民立命,实现读书行道、安邦济世的抱负。这就不难理解,一个清癯瘦削的人,为什么会有那么一种刚正之气?无私者无畏!所以,与其说于成龙这个人物形象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清气,不如说充盈着一种正气。说到底,于成龙之所以是于成龙,是由他的人格信仰决定的。虽然他不能改变封建制度,但可以通过自己做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官来发挥影响。如果这样的人、这样的官多一些,天下就会多一些太平,百姓就会多一份福祉。我们也由此看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正直人格的塑造、对高尚人品的培养。

    该剧之所以引人入胜,还在于始终把塑造人物性格作为叙事的原动力。真正优秀的作品,从来不靠外力推动故事,人物性格就是故事的发动机。剧中,只要于成龙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故事,为什么?就因为他的人格信仰与官场潜规则的冲突。于成龙这样一种清廉勤政的性格恰恰与无数人的权利欲望纠结在一起,明处的冠冕堂皇与暗处的勾心斗角,一碰就是冲突、就是戏。同时,全剧叙事紧凑、张弛有度,步步推移、水落石出,故事自然水到渠成、渐入佳境。

    正剧传扬正义,正义弘扬正气。电视剧《于成龙》告诉我们,天地之间,邪不压正,只有清正做人,公正为官,才能心底无私天地宽!

    (作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孙煜华

标签 -
网站编辑 - 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