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重在落实

2017年03月16日 11:00:00
来源: 《求是》2017/6 作者: 范恒山

    核心要点:

    ■ 稳是主基调,是大局,但稳不是停滞不前、无所作为和不敢作为,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稳和进,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的政策取向,经济难以有实质性的长进;而经济不发展、关键问题不突破,稳就缺乏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撑。进以稳为依托,稳又以进为条件。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在稳的前提下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 在经济社会领域重大关系的处理中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关键是要实现一个“稳”四个“进”,即经济运行要稳,经济质量和效益要进、经济结构调整要进、民生改善要进、环境保护要进。

    ■ 稳定经济运行,关键是稳定经济增长速度。增长速度关系着就业民生,影响着市场预期,也决定着一些经济社会问题的处置,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大起大落。实现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基本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握好。

    ■ 经济质量效益要进,就是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质量和效益提高程度作为衡量经济工作好坏的一个核心标准。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在提高质量。

    ■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也是其他改革的重要基础。要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着眼于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关键领域的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要把稳中求进作为经济工作的总基调。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严峻,要保持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的局面,必须深刻认识贯彻稳中求进总基调的重要意义,并在实际工作中把它落到实处。

    一、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体现了辩证思维。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既要抓住发展机遇,也要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我们必须把稳与进有机结合起来,在砥砺前行、锐意进取的同时,又审时度势、依情而动。稳是主基调,是大局,但稳不是停滞不前、无所作为和不敢作为,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稳和进,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的政策取向,经济难以有实质性的长进;而经济不发展、关键问题不突破,稳就缺乏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撑。进以稳为依托,稳又以进为条件。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在稳的前提下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国经济建设重要经验的总结。经济社会要发展,必然要重视进,但进必须遵守客观经济规律,以稳为前提。脱离具体情况急功冒进,就会造成重大损失,影响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们就曾经有过“大跃进”的深刻教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同时,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稳与进统一性的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三步走”发展战略,“摸着石头过河”,先试点后推广,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等,这些重大路线方针政策,体现了我们党对处理好稳与进关系的高度重视,推动了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并没有采取大水漫灌的强刺激政策,更不追求过去10%左右的高增长速度,而是把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作为基本目标,强调要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因此,在近年来世界经济低迷、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济急剧下滑的情况下,我国不仅保持了中高速增长,而且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新时期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也对稳与进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发展,要求我们摆脱过多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更多地依靠创新驱动实现进。协调发展,要求我们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通过拓宽发展空间、加强薄弱领域实现进。绿色发展,要求我们改变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模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进。开放发展,要求我们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构建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在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中实现进。共享发展,要求我们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从而增强发展动力,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可见,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求我们解决好各种影响稳的问题,实现更高质量的进。

    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稳”与“进”的关键领域

    当前和未来较长的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是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基本特点对于我们处理经济社会领域一些重大关系、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在思路、路径以及方式方法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经济社会领域重大关系的处理中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关键是要实现一个“稳”四个“进”,即经济运行要稳,经济质量和效益要进、经济结构调整要进、民生改善要进、环境保护要进。

    稳定经济运行,关键是稳定经济增长速度。增长速度关系着就业民生,影响着市场预期,也决定着一些经济社会问题的处置,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大起大落。实现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基本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近几年,尽管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下行压力较大,但经过扎实努力,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整个经济运行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态势,这是非常难得的。稳定经济运行,特别是稳定增长速度,重要的是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机动又科学有效地实施好调控引导,着力稳社会大局、稳宏观环境、稳市场预期。与此同时,更好发挥产业、区域、投资、消费、土地、环保等政策的组合效应和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各项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经济质量效益要进,就是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质量和效益提高程度作为衡量经济工作好坏的一个核心标准。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在提高质量。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创新提升供给体系,从而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要提高质量标准、强化质量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公平竞争,推动以质量为标准的产品乃至企业的优胜劣汰。要弘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形成推崇质量、追求质量的社会氛围。

    经济结构调整要进,就是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机遇,适应国际竞争和市场需要,利用科技创新成果,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不断优化提升产业水平和经济结构。要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并举、政府扶持和市场推动结合,以做强做优制造业为重点大力振兴实体经济。要结合新动能的培育,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民生改善要进,就是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的底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着力解决人民普遍关心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不断提高收入水平、富裕程度的基础上增进人民健康与幸福。要克服瓶颈制约,补齐关键短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不分地区、不分人群的均等化供给。

    环境保护要进,就是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结构调整、制度创新、法规约束等多种手段,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促进生态环境的修复、保护和优化,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深入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全面深化改革是新形势新任务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稳和进都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但改革仍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啃的硬骨头还不少。而且,因为涉及权力和利益关系的深层调整,改革越向纵深推进,面临的挑战和风险越大,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酿致灾难。在推进关键性改革时,必须贯彻落实好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做到力度要进、步子要稳;以更大的勇气和更强的力度,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

    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穿到经济体制改革各项任务中去。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也是其他改革的重要基础。要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着眼于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关键领域的改革。当前,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着力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推进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等。

    大力推进各项经济体制改革时,要特别注重寻求合理的路径和方式,真正做到蹄疾步稳。一是把握好改革的时序。要分清改革事项的轻重缓急,把那些确有必要又具备相关条件的改革放在优先和重要位置,尽量避免改革在一个时期面面俱到,也应避免风险较高的改革项目在一个时期集中推出。需要及时推出的一些重大改革措施,可以采取统一设计、分步展开的方式。二是营造好改革的环境。要全面分析各项改革的条件状况,注重补齐短板和协调配套,夯实深化改革的综合基础。相关条件较为完备时出台的改革项目可以多一些,力度也可以更大一些。处理好少数与多数、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改革内容的设计要以增进大多数人利益为基本原则;注重照顾已有的利益基础,少动存量、多从增量进行调整。三是制定好应对措施。要加强当前对改革风险的评估和事中对改革进程的跟踪,精准把握必然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之策。

    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穿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源在重大结构性失衡。一方面,整体经济发展脱实向虚倾向明显,过高的利益回报推动投机性金融经济、房地产经济快速发展膨胀,而被推高的经济成本则导致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盈利能力下降、在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发展结构性供需失衡,我国供给体系产能虽然非常强大,但主要提供的是中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国内相当一部分需求转移到了国外市场。解决重大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提升。当前,尤其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得有丝毫马虎,必须统筹兼顾、协调配套,做到工作要进、措施要稳。一是要深入调研、因情制宜,区别不同地区、行业和类型,分别制定实施方案,不搞闭门造车、不搞一刀切,切实提高精准性。二是要化解难点、控制风险,妥善处理好债务清偿、人员安置、资产处置、供需衔接等问题,使正常的经济运行不致紊乱,把成本和风险控制到最低。三是要着力创新、促进提升,使之与兼并重组、结构调整、区域布局以及资源再利用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结构优化、经济转型、格局优化和新经济新动能发展培育,推动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四是要立足根本、规范推进,充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致力于理顺体制机制,把解决眼前问题与消除长期隐患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建立防止“复发”或“反弹”的长效机制。五是要主动应对、做好预案,摸准风险点,加强对形势的预判和对突发问题的监测,做好周密的防控部署。

    (作者: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郭斐然 李雯博

    

    

标签 -
网站编辑 - 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