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

2017年03月31日 09:00:00
来源: 《求是》2017/7 作者: 毕吉耀 张哲人 李 慰

    核心要点:

    ■ 经过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和对外投资国,以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创造了战后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奇迹和以开放促发展的典范。

    ■ 开放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随着经济总量与进口和对外投资规模的扩大,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在30%以上,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

    ■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构建全方位主动对外开放新格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 当前,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逆全球化浪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但资本逐利性和科技进步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大势难以逆转,国际经贸规则标准逐步提高仍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要适应这一新形势,必须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统筹好“覆盖面”和“高标准”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历史性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当前,随着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我国进入持续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要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一、对外开放取得重大历史性进展

    经过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和对外投资国,以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创造了战后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奇迹和以开放促发展的典范。

    开放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随着经济总量与进口和对外投资规模的扩大,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在30%以上,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坚持多边贸易体制规则,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改革,成功举办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大力推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协商解决,已经成为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30多年改革开放的一条重要经验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大势,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主动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二、扩大对外开放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出现深刻复杂变化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动力明显不足,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乏力,各国短期经济刺激政策效力减弱、空间收窄,深层次结构性改革尚在推进,主要经济体走势进一步分化,国际金融市场频繁动荡。全球产业布局持续调整,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新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正在形成。国际力量对比出现重大变化,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持续增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相对滞后,机制封闭化、规则碎片化问题依然突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不断向社会政治领域扩散,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反全球化思潮泛起,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在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上矛盾日益凸显,地缘冲突、恐怖主义、难民潮、贫困等问题此起彼伏,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平衡性上升。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任务艰巨繁重。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进入集中上升期,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传统竞争优势趋于弱化。部分重化工业产能过剩,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面临压力加大,核电、高铁等高端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服务业比重持续提升,支撑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出现重大变化。东部沿海地区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内陆沿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产业基础夯实、对外交流合作深化,实现沿边、沿江、内陆地区协调互动开放的条件更加充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然存在结构不优化、体制不完善、发展不可持续等矛盾和问题。面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和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新要求,必须着力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新一轮全方位主动对外开放,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

    三、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面对发展环境变化和阶段转换,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站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着力构建全方位主动对外开放新格局,着力培育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着力加快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着力增强参与引导全球经济治理能力,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形成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构建全方位主动对外开放新格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3年多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一带一路”倡议,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我国签署合作协议,我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超500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核心,以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为支撑,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全方位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同时也为我国更充分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加快中西部和沿边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带动国内资本和产能走出去、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带来新的机遇,对于拓展发展空间、巩固延长重要战略机遇期意义重大。

    未来,要突出重点、统筹谋划、先易后难,合理确定主要经济走廊和重大项目时序,有效聚合政府、企业、社会机构、民间团体等各类主体力量,强化沿海、沿边、内陆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推进、融资、风险防控机制,不断扩大“一带一路”的“朋友圈”。

    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培育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培育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要采用开放的方法,不能“闭门造车”,要通过更好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新优势。多年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重大进展,外资企业为我国经济和税收增长、就业增加作出重要贡献。但新形势新环境下,一方面我国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传统成本竞争优势趋于弱化,另一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大力吸引制造业回流,很多发展中国家也依托低成本优势积极利用国际资本。未来,更好发挥外资作用、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积极放宽服务业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支持外资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

    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对外投资正处于加速发展期。目前,我国在电力、通信、石化、铁路、汽车、航空、工程机械等众多行业都形成了很强的生产制造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已逐步转向研发、设计、营销、品牌建设等国际分工高端环节,初步具备走出去在全球范围构建以我为主的产业链和国际分工体系的能力。未来,要采取必要的综合措施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扶持发展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跨国公司,提升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产业间、产品内分工的不断细化,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加工组装、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生产经营活动日趋全球化,对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等跨境流动的自由化和便利化要求越来越高。要适应全球产业布局和分工体系变化新形势,必须进一步创新利用外资管理体制,改革对外投资管理体制,简化通关程序,提高口岸通行效率,加快构建高效便捷、监管有力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当前,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逆全球化浪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但资本逐利性和科技进步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大势难以逆转,国际经贸规则标准逐步提高仍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要适应这一新形势,必须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统筹好“覆盖面”和“高标准”的关系。既要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推动中国—海合会、中日韩等在谈自贸区,做好与以色列、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自贸区谈判准备工作,又要稳步提高标准,在既有和新谈自贸区中尝试增加更多新议题。虽然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已经搁浅,但其环境、政府采购、竞争政策、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监管一致性、金融服务等议题的内容和标准,仍对我国深化国内体制机制改革和丰富完善自贸协定议题具有借鉴意义。

    把握中国与世界互动关系,增强参与引导全球经济治理能力。近年来,我国与世界互动关系深刻调整,在市场资源、国际事务、治理规则上,由对外依赖、被动接受的单向关系转为相互依存、主动引导的双向互动。各方在重大问题上更加注重对我国的借重与合作,同时对我国在气候变化、市场开放、对外援助等方面的期待也越来越多。这给把握好有所作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参与引导全球经济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当前,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取得显著成绩,国际社会对我们的期待也在日益增多。今后,我们要顺势而为,进一步挖掘提升现有平台和机制作用,依托比较优势创设新平台和新机制,加强各部门和各类主体协作,创新对外经济合作模式,运用我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对外投资能力,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推进双多边和区域经贸投资合作,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抓手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提升在全球治理结构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引领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变革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推动多哈回合“后巴厘”谈判进程,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要增强大国信心,寻求在建立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上与其他国家的“最大公约数”,共同维护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责任编辑:盛 玮

       

标签 -
网站编辑 - 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