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作既要积极作为又要量力而为

2017年03月31日 09:00:00
来源: 《求是》2017/7 作者: 杨英杰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工作面广量大,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等特点。他强调,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我们要一诺千金,说到就要做到。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作为。首先,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找准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条件的要抓紧解决,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其次,要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好政府和市场各自作用,形成强大合力。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力度,发挥好政府的保障能力和政策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好市场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效扩大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供给。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三去一降一补”,从生产领域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解决好民生问题,决不能虎头蛇尾。

    抓民生还要量力而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民生工作,不要贪多嚼不烂,不要狗熊掰棒子,眼大肚子小。解决民生问题,要同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既要积极作为,又要量力而为。

    虽然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取得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无论取得怎样的成就,我们都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工作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因此,做好民生工作,既要有热情、有担当,还要实事求是。改善民生不能脱离国情脱离实际,提不切实际的过高目标,甚至开空头支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将收入提高建立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将福利水平提高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

    脱贫奔小康,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脱贫攻坚一定要扎扎实实,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这样的提前就容易掺水。同样,做好其他各项民生工作,也要扎扎实实,切忌好大喜功,把民生工程搞成面子工程、政绩工程。

    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是前提,离开经济发展谈改善民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根本不动摇,通过发展打牢民生的基础。同时,要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和期待,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民生改善、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当前,我们要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基础上,积极引导群众对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文体服务、休闲服务等方面的社会需求,支持相关服务行业加快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是某个阶段某个时期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责任编辑:包俊洪 陈有勇

标签 -
网站编辑 - 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