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驱散逆全球化阴霾的东风”等5则

2017年05月15日 09:00:00
来源: 《求是》2017/10 作者: 胡鞍钢 等

    胡鞍钢:“一带一路”:驱散逆全球化阴霾的东风

    当前,一些西方国家以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等形式出现的逆全球化思潮使经济全球化上空笼罩着阴霾。可以说,世界经济低迷、发达国家发展停滞,是出现逆全球化思潮的根本原因。然而,逆全球化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会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不利冲击。历史上每一次经济全球化中断或出现逆流,都会带来经济和民生的倒退。当今世界经济迟迟走不出困境的根源是结构性矛盾,逆全球化措施不但不能解决这些结构性矛盾,而且会严重破坏世界自由贸易和投资体系的正常运转,侵蚀人类社会合作共赢的成果,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走到十字路口,世界经济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一带一路”建设以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打通生产要素全球流动渠道,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是中国引导经济全球化走向的实际行动。它提出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应秉持的核心理念和实施路径,努力破解全球发展不平衡和不平等问题,积极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推动更加均衡、包容和普惠的经济全球化,为经济全球化打开新局面。(《人民日报》2017年4月23日)

    潘盛洲:“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探索和实践

    “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的顶层设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举措,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一项充满东方智慧、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探索和实践。“一带一路”建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逐渐成为沿线各国人民共同的梦想。“一带一路”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周边国家与我国共创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大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从理念构想到人心聚合,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实,合作不断开花结果,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响应。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及专家学者对“一带一路”倡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初步完成规划和布局,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细作、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不断深化,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实现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有效提升了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取得了远远超出预期的成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金融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保障体系正在形成。(《人民日报》2017年4月19日)

    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进程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完善全球治理的目标和理念,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精髓所在,是对传统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产生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地域国家是相互依存的共同体,这正在成为世界共识。当今世界充满了纷繁复杂的挑战,这些挑战超越了传统的治理界限。为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加快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平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多次谈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对命运共同体的不断阐释,把握人类利益的相关性,在国与国关系中寻找最大公约数,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而中国的继续发展也需要世界,同理,“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而“中国梦”的实现也将为世界带来红利,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从思想、理念、战略布局等多方面,不断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推进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完善,向世界提供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公共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发挥建设性的引领作用。(《经济日报》2017年4月21日)

    任天佑 綦大鹏: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大视野、大思路、大战略,对于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保障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指导作用。要坚持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国家安全实践。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国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坚决维护国家重大和核心利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在发展和改革开放中促安全,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实践表明,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导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深刻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总体国家安全观以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根本使命,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维护国家利益为主线,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强调切实维护重点领域安全,对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复杂性、系统性、动态性特征进行了整体回应。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要求。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于军队来说,就是要深刻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军队建设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自觉将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军队各项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坚决执行党中央、习主席关于国家安全的决策部署,坚持依法维护国家安全,以强军兴军实际行动为国家安全提供强大战略支撑。(《解放军报》2017年4月17日)

    鲁品越 王永章:“三大陷阱”:中国面临的新的历史性挑战

    如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着全新的历史性挑战,概括起来讲就是“三大陷阱”:一是国际关系上面临的“修昔底德陷阱”,二是国内经济发展上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三是在政治与文化领域面临的“话语权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即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的矛盾,是美国的全球霸权遭遇到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的必然表现。“中等收入陷阱”,即经过一段高速发展,收入水平达到国际中等或中下等水平之后,经济发展潜力逐步丧失,从而陷入生态危机、经济停滞、社会动乱和政治危机之中。“话语权陷阱”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所谓“普世价值”,它一旦与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结合,便成为社会不平等的放大器。中国战胜新的三大历史性挑战具有独特优势。这些独特优势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多元一体等四个方面。这四大优势汇集到一起,为克服“三大陷阱”的历史性挑战提供了基础条件。应对新的历史性挑战,跨越“三大陷阱”,其实质是实现“强国梦”“富民梦”和“民族文化复兴之梦”三者有机统一的“中国梦”。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成功应对“三大陷阱”的历史性挑战,而应对这种历史性挑战的过程,正是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过程。(《红旗文稿》2017年第8期)

    责任编辑:贾 飞

    

标签 -
网站编辑 - 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