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2017年05月15日 09:00:00
来源: 《求是》2017/10 作者:

    编者按中国30多年的发展奇迹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新一轮改革大潮已涌起,各领域改革正在提速,但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组织这组笔谈,就是希望在这个关键节点,促进全国人民进一步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隆国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也到了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坚持改革开放永不停步。

    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30多年前,面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改革开放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推动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实现了30多年年均9%以上的增长,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创造了发展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贸易大国,更为重要的是,它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面对“三期叠加”的严峻国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以极大的勇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有效应对国内国际挑战,进一步确立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通过改革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世界经济整体低迷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迈向中高端;创新活力得到极大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不断涌现,经济效益与质量明显提高;大众创业蔚然成风,新增就业保持稳定,民生福祉不断改善;节能减排取得实效,绿色转型加速推进;国际地位持续提高,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迅速提升。

    二、改革开放到了新的历史节点

    今天,随着中国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也到了关键阶段。在国内,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意味着以往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扩大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能否顺利转换,增长潜力能否充分释放,取决于我们能否构建一整套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和结构升级推动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在世界范围,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面临深刻变革,既有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面临深刻调整,能否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取决于我们能否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重大调整,从根本上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当前,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既是发展的比拼,更是改革的赛跑,改革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改革开放不仅为中国现代化提供强大推动力量,而且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

    在这个历史节点,党中央继往开来,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在理论创新上,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次确立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清晰描绘了“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突出强调了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全新阐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创造性地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系统构建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整体框架;阐明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中国主张。在改革落实上,成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迄今召开了34次会议,审议批准了200多项改革文件,引入第三方评估,改革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进一步加强,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三、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我国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改革越向纵深推进,遇到的阻力和压力也越大。因此,必须着力狠抓改革政策落实,让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措施真正落地生根。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确保改革不停步。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贯通的,都涉及一系列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变革,都涉及一系列工作关系、利益关系的调整。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要形成有利于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在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直面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持续加大改革力度,坚决调整那些不利于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在形成新体制新机制中赢得发展新机遇。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使全面深化改革真正见到实效,就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从供给侧发力,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牵引作用。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重大结构性失衡,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

    以积极防范各类风险营造改革的良好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国际国内面临不少矛盾风险挑战,而且各类矛盾风险挑战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一旦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极有可能传导、叠加、演变、升级,导致风险扩散,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应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风险挑战,尤其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40次集体学习提出的要求,切实完成好维护金融安全的6项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论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刘元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掌握正确的方法论是我国改革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今后也必须继续牢牢坚持。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在从全面规划、设计和动员阶段向全面实施和落实阶段转变,正在从顶层设计阶段向基层创新、基层落实和基层实施阶段转变,正在从简单的稳增长阶段向加速改革阶段转变。改革形势、改革任务和改革重心的转变,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各种哲学层面的方法论和理念层面的思想思路,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具体方法和工作方案。

    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处理好改革中的各种关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五大关系,越发成为顺利推进改革的关键。我们必须将马克思主义改革方法论贯穿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一是在战略层面、哲学和指导思想层面,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运用到改革方案的制定和落实之中,注重改革的统筹性、协调性、整体性,增强改革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保证具体改革方案和实施措施沿着正确方向、正确道路和总体目标有序推进。二是在具体改革方案设计和落实层面,要贯彻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观、发展观,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所提倡的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群众标准和民本标准运用到改革推进过程中去,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

    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作为新时期改革的方法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中求进”意味着各项改革不能不顾改革的基础、改革的逻辑和改革的可控性而简单地推进。要在保持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础上,有步骤、有重点、有方向地展开。一是坚持底线思维,确立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的基本理念,切实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定力;二是要在宏观经济政策要稳、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前提下推进各领域改革,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三是要发挥钉钉子精神,深化改革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抓好各项工作,克服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盲目冒进心理。

    以抓“牛鼻子”工程实现改革的重点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并非平均用力,必须重点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要牵住改革“牛鼻子”,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关系全局的改革,特别是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要统一行动,任何时候不能放松、不能滞后。当前,一是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突破口,为全面深化改革打开新局面;二是要加快推进关键性改革,以基础性、牵引性改革为核心,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国企改革、产权保护以及财税与金融等改革,以带动其他改革的推进;三是要以改革试点区为样板,打造改革的示范区。

    以狠抓落实确保改革政策措施落地。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不仅在于顶层设计的科学性,更在于各类改革方案的最终落地。特别是在当前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确立的新时期,狠抓改革政策的落实尤为重要。一是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强调狠抓落实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以贯之强调狠抓落实,突出强调发挥各级主要负责同志作用,既有改革认识论,也有改革方法论。二是强化担当意识。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改革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只要符合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只要有利于落实新发展理念,只要有利于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就坚决地破、坚决地改。三是强化一把手工程。 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不仅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四是实现压力传导。做到“一把手抓一把手”,把责任一级一级进行分解,防止改革“中梗阻”,克服改革“最后一公里”现象。

    

    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举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高培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正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必须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攻坚战,发挥好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

    一、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具有关键意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与以往改革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全面的改革,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是致力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全方位的改革。但改革不是齐步走,需要选择突破口和主线索,有重点地加以推进。

    中国的改革历来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确立,今天要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的彼此联动中,取得改革的总体效应并形成改革的总体效果,从而实现国家治理的与时俱进,经济体制改革仍旧是具有“牛鼻子”效应的重点改革领域。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确立的战略思路。大量事实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源就在供给侧、就在结构上,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从供给侧和结构性改革上找出路。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也只能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展开。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关系链条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用改革的方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持续增加有效制度供给,是我们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取得积极进展,“三去一降一补”效果明显。从去产能看,2016年钢铁、煤炭等重点行业超额完成年度规划任务。从去库存看,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明显,2016年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69539万平方米,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3.2%。从去杠杆看,企业部门负债率稳中有降,资金“脱实向虚”得到遏制,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从降成本看,企业的税费成本、用工用能成本、土地成本、物流成本、融资成本及制度性交易成本都不同程度有所下降,预计2017年可以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2000亿元左右。从补短板看,通过加大对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民生建设、水利管理以及第一产业等薄弱环节的投资力度,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得到有效改善。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举措逐步落地以及适应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逐步形成,我国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2017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产生了比较明显的系统性效应,经济体系从供给到需求、从宏观到微观不断合理完善,在促进经济稳中向好发展的同时,经济结构优化和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进一步加快。

    三、坚定不移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攻坚战,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脉络和操作机理已经与以往大不相同,必须以不同于以往的理念、思想和战略推进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防止沿用惯性思维应对新形势处理新问题,及时调整转变改革的思路、方法和措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8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短期和长期、减法和加法、供给和需求这四个重大关系。

    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是一个渐进的、相对长期的过程,尽管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供求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但总体看我国经济供需不平衡、不协调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必须在巩固现有成果基础上,从长计、从远计,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防止短视思维,防止走老路,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长期成效。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要以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抓手,打通供需渠道,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不断取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性进展。

  

  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取势,又要取实。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面临的难题更多,实施的难度更大,抓落实的要求更突出。在改革任务上,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大多已经完成,剩下的都是涉及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的“硬骨头”。在改革方式上,过去的改革主要通过政府主导来推进,现在的改革则要求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要更多依靠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在改革对象上,一批政府权力部门被要求做出更多“壮士断腕”与“自我革命”的选择。在改革环境上,改革面临的经济社会风险在加大,必须更加注重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改革要求上,要更加注重兼顾各方利益,特别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分享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这些都使改革的难度大大增加。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在抓改革落实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不失时机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见效,真正让改革部署结出更多让人民群众有满满获得感的果实。

    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形成这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更有利于凝聚改革共识、推进改革落地。3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制定实施了很多重大改革举措。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厦“四梁八柱”拔地而起,“主体框架”搭建完毕。改革越往纵深推进,触及的矛盾就越多,涉及的利益关系也越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是推进改革创新的价值基点。改革是亿万人民的事业,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打好改革攻坚战,必须坚持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表明,人民群众的创造和实践,是深化改革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只要有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的方法论。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老百姓反映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等问题最突出,改革就要从这些问题入手,再难也要向前推进。3年多来,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了大量涉及社会事业、民生发展的文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民生焦点、难点、痛点的改革举措,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抓住“关键少数”夯实主体责任。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表明,改革能否顺利推进、扎实落地,关键在人,关键在夯实主体责任。特别是作为“关键少数”的地方和部门一把手,对改革抓和不抓大不一样,虚抓和实抓大不一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不同改革主体责任划分清楚、明确下来,理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提高履责效能,以责促行、以责问效。深化改革“啃硬骨头”,各地区各部门的一把手对抓改革、抓落实负有直接责任,要亲自抓谋划、抓部署、抓督察、抓落实,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对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举措,要结合本地实际实化细化,时时关心,时时跟踪,盯住不放,狠抓落实。对本地区本部门改革任务,既要抓紧推进、敢于突破,又要立足全局、通盘考虑。一把手必须要有主体意识、主角意识、主场意识,负起责任用心干、开动脑筋创新干、撸起袖子加油干,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才能让改革落实掷地有声,以实干推动发展,以实干赢得未来。

    以钉钉子精神做好改革督察落实。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得以不断推进的关键所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改革落实,需要全时段推进、全方位协调、全过程监控,结合理论思考和发展实践进行综合把握,不断予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对改革进行“三督三察”,即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4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督察是抓落实的重要手段”,要拓展督察工作广度和深度,对重大改革、复杂问题,必要时要“回头看”。我们必须通过强有力的督察,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不偏离,确保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不落空,不断提高改革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执笔:徐 中 孙明增)

    责任编辑:郭斐然 李雯博

    

标签 -
网站编辑 - 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