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

2017年06月15日 09:00:00
来源: 《求是》2017/12 作者: 熊选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要发生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我国经过30多年的法治宣传教育,增强了全社会的法治观念,提高了全体公民的法律素养,同时催生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也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使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石和重要目标。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开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给亿万人民群众,不仅是人类法治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也是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的基础性工作。要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宣传党内法规,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表率、示范作用;坚持法治教育从青少年抓起,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引导青少年增强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继续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教育中的运用,充分利用互联网、“两微一端”、动漫、微电影等,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坚持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切实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提供系统精准专业的法律帮助。法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越来越多地需要专业法律帮助和支持,人民群众在获得衣食住行等公共服务的同时,依法维护权益、追求公平正义的愿望更加强烈,需要更专业、更优质的法律服务。要加强律师工作,引导广大律师依法履职尽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进一步建立健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制度,大力发展公职律师、公司律师队伍,促进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水平。既推动律师为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国企业、公民“走出去”提供高效法律服务,又引导广大律师为教育医疗、扶贫攻坚、涉法涉诉等民生领域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要拓展和规范公证法律服务,提高公证质量和公信力,切实发挥公证预防性法律制度作用,公平维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要加大法律援助力度,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提高法律援助质量,让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要规范司法鉴定,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司法鉴定在实现司法公正中的作用。要大力加强人民调解,把调解矛盾纠纷的过程变成做群众工作和法治宣传的过程,发挥好人民调解定分止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

    法治工作者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社会法治环境。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社会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坚持法治工作者和社会力量并重,推动形成责任主体明确、资源有效整合、宣传社会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健全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大执法、司法过程中的普法力度,发挥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使办案过程成为向群众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责任,各行业、各单位在管理、服务过程中,结合行业特点和特定群体的法律需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倡导大众传媒自觉履行普法责任,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制作刊播普法公益广告,针对社会热点和典型案(事)例开展及时权威的法律解读,积极引导社会法治风尚;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学习宣传党内法规的职责,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党内法规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为党内法规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积极作用,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深化法治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法治行业、法治县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创建活动,营造全社会崇尚法治、践行法治的良好环境。

    责任编辑:杨绍华 姚瑜坪 申小提 包有鹏

    

标签 -
网站编辑 - 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