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争先求索 创新转型发展

2017年07月02日 17:00:00
来源: 《求是》2017/13 作者: 中共上海市委

    核心要点:

    ■推进上海创新转型发展,必须深刻把握上海创新转型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要求,着眼国际大势,树立全球视野、机遇意识,谋划推动创新;着眼国家战略,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着眼发展转型,以创新为经济转型注入强大动能。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上海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创新转型之路,坚持在服从服务国家战略中抢抓创新发展机遇,坚持在加快结构调整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坚持在发挥开放优势中着力增强创新效能,坚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了经济增速稳下来,产业结构转过来,质量效益好起来,治理能力强起来,发展空间留出来。

    ■上海坚持走好超大城市创新发展之路,将更加自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做到在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科创中心建设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有新作为。一是以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各项改革;二是以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是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四是以持续用力补齐短板为抓手,着力提升广大市民获得感和满意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发展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上海要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国内、放眼全球,整合上海本地资源、整合国内资源,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五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到上海代表团,每次都提到创新的重要性,要求上海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这是对上海的殷殷嘱托,也是上海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上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解放思想,奋力求索,努力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创新转型之路。

    一、深刻把握创新转型的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辩证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对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作出一系列前瞻性判断,为我国全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规律,紧紧抓住创新这一引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迎头赶上时代变革浪潮指明了方向。推进创新转型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战略任务,坚持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奋楫争先,攻坚克难,为国家改革发展和经济转型闯出新路。

    着眼国际大势,树立全球视野、机遇意识,谋划推动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未来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主阵地在于科技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较量,科技创新重大突破和加快应用极有可能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使产业和经济竞争赛场发生转变,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我们要有全球视野,紧扣世界脉搏,努力在重大创新领域实现由“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转变,在全球创新枢纽激烈角逐中,为国家争得一席之地。

    着眼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全球合作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是我国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老是在产业链条的低端打拼,老是在“微笑曲线”的底端摸爬,总是停留在附加值最低的制造环节而占领不了附加值高的研发和销售这两端,不会有根本出路。我们要服从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于建设科技强国的宏大目标,以高度的创新自觉,努力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为根本改变我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着眼发展转型,以创新为经济转型注入强大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必须把创新贯穿于城市发展的主战略中,把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社会治理创新、文化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让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二、上海创新转型的实践成效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上海率先作出了走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之路的战略抉择。

    一是经济增速稳下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到2014年上海经济增速一度低于全国;2015年增速与全国持平;2016年增速为6.8%,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超过全国。上海经济克服外部冲击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经济中心城市中继续名列前茅,为全国经济稳增长、稳预期作出应有贡献。

    二是产业结构转过来。2012年,上海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60%,2016年,首次超过70%,同时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和就业人员占比也均超过70%。近年来,上海加快推动“四个中心”建设,城市核心功能不断增强,已经形成股票、债券、黄金、金融期货等较为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总部经济快速成长,跨国公司总部角色从采购销售环节加快向贸易、研发、物流、结算等全球营运功能升级。

    三是质量效益好起来。从税源结构变化看,新旧动能此消彼长。烟草、汽车、石化、钢铁等制造业“四大金刚”占全市税收比重从2013年的16.4%下降至2016年的13.5%,租赁和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居民服务等服务业“四小龙”占全市税收比重则从2013年的14.8%上升至2016年的19.9%。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8.5%。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四是治理能力强起来。持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改革街道体制,率先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全额保障街道经费支出。积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在治理城市“顽症”过程中,不断收获基层治理创新红利。

    五是发展空间留出来。牢牢守住人口、土地、环境、城市安全四条底线,是上海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腾出空间的战略选择,也是对超大城市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主动取舍。认真落实国家严格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的重大决策,2015年底首次出现常住人口负增长。大力推动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全面完成两批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下决心调整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低收益落后产能,深化开展清洁空气、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总体可控。

    回首创新转型的实践历程,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创新转型之路,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主要有:

    一是坚持在服从服务国家战略中抢抓创新发展机遇。上海始终坚持服从服务全国大局,将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切实转化为上海创新发展的规划目标和现实行动;面对经济转型升级挑战,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努力为破解国家发展难题提供上海解决方案。始终坚持把中央精神、发展形势与上海实际紧密结合,持续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率先系统谋划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确保上海发展的每一步与国家战略合拍,与国家重大举措共振。

    二是坚持在加快结构调整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上海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满足不断升级的需求,全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首先是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顶住经济增速有所下行的压力,宁可放慢一些发展速度也要主动加快调结构、促转型步伐;其次是处理好“减”与“增”的关系,在守住人口、土地、环境、城市安全四条底线的前提下,优先选择做好“压”和“减”的文章。同时,在“新”和“增”上下功夫,加快培育壮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业,着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经济,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扩大高端有效供给。

    三是坚持在发挥开放优势中着力增强创新效能。上海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将最大的开放优势转化为最好的营商环境。注重以开放促改革,着力强化制度创新。善于把开放的压力转化为制度创新的动力,扎实推进各项改革试点任务。注重以开放促创新,着力强化自主创新。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充分利用开放的创新平台、创新网络、创新链条,推动创新主体竞争合作,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四是坚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围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上海持续推进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2016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4.7万户,比上年增长16.7%。围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上海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自我革命,鼓励、支持、引导基层政府将工作重心切实转到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上来。

    三、坚持走好超大城市创新发展之路

    上海将更加自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做到在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科创中心建设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有新作为。

    一是以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各项改革。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施贸易便利化新规则,打造开放与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化金融开放创新,探索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创新合作发展模式,以高标准便利化措施促进经贸合作,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

    二是以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创新能力。集中力量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集聚体现国家战略的大科学装置、大科学研究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纵深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使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集聚全球优秀创新人才,加快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

    三是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着力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坚持多措并举,切实降低企业成本。积极落实国家简政放权各项措施,为改善营商环境作出应有贡献。坚持高端引领,大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加快推进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落后产能淘汰。坚持质量优先,着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核心,实施千项工业精品创造计划,支持自主品牌振兴和重塑上海制造品牌形象。

    四是以持续用力补齐短板为抓手,着力提升广大市民获得感和满意度。紧紧围绕“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中小河道治理等重点工作,全力以赴补好短板。抓住城乡社区基层治理这个重心,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水平,切实强化服务群众能力,为上海进一步集聚创新创业资源要素提供保障。

    事业的关键在人、在干部队伍。上海将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四个新作为”的要求,进一步把严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全面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服从服务国家大局,努力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解放思想,勇于担当,敢为人先,努力在解决问题和突破瓶颈中开创新局面、实现新作为,不断增强上海城市发展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那非丁

  

    

标签 -
网站编辑 - 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