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军队90年历史中汲取强军智慧

2017年08月03日 08:30:00
来源: 《求是》2017/15 作者: 军事科学院

    核心要点:

    ■ 柱石坚固,成于军魂铸就。我军的历史,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历史;我军的胜利,就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取得的胜利;我军的辉煌,就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铸造的辉煌。英勇善战,能打胜仗,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优势和根本价值;

    ■ 能打胜仗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我军英勇善战、能打胜仗的优良传统,融合了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科学的军事艺术的高度统一,凸现了人民军队智勇双全的本色特点和能力优势。

    ■ 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始终以从严治军而著称,也以作风优良而闻名,这是我军始终赢得人民支持、保持良好形象、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

    ■ 我军由建军之初只有手握大刀梭镖的几千人起义军发展到今天拥有现代化武器的百万雄师,奥秘就在于以坚决履行不断变化着的使命任务为目标,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不脱离国情军情,既注重学习借鉴又不照搬照抄,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创新之路,这是决定我军发展壮大、制胜未来的关键一招。

    ■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我军来自人民,忠于人民,依靠人民,与人民血肉相连,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军的最高准则和唯一宗旨,是我军区别于其他军队的根本标志。

 

    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南昌城头起步创建,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在血雨腥风中奋起,在硝烟烈火中壮大,在艰难险阻中砥砺前行,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战胜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成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骨干力量,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坚强柱石,保卫国家安全与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钢铁长城。9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不仅用战争胜利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创造出了人类战争史上一个个奇迹,而且用建设成就证明了发展道路的正确,积累了穿越古今的历史智慧。在纪念建军90周年的伟大时刻,重温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感悟人民军队以弱胜强的历史智慧,对于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大意义。

    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听党指挥,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和强军之魂

    柱石坚固,成于军魂铸就。我军的历史,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历史;我军的胜利,就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取得的胜利;我军的辉煌,就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铸造的辉煌。90年间,正是由于一贯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紧紧抓住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人民军队才能在风云激荡的环境下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在九死一生的历程里愈挫愈勇,在千难万险的磨砺中越战越强,成为经得起任何考验的雄师劲旅。

    建军之初,人民军队就鲜明打下了党领导军队的烙印。从“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把“支部建在连上”,到古田会议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制度正式定型,红军正是在这个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上坚定不移,才能够历经艰险而不溃散,能够在长征路上克服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危机。抗日战争中,红军可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没有丝毫动摇,从而保证了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坚定正确的方向。解放战争中,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确保了军队的高度集中统一。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成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职能使命发生转变和拓展,但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我军听党指挥的信念更加坚定,军魂意识更加牢固。新形势下,在国家安全和发展面临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面前,正是由于高度自觉听党指挥,人民军队才始终保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保持了蓬勃旺盛的生机活力。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既是历史传承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党对军队实施绝对领导有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无论战争形态怎么演变、军队建设内外环境怎么变化、军队组织形态怎么调整,都必须始终不渝坚持。如今,人民军队正处于迈向“世界一流”的重要关口,我们要稳中求变,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前提是坚守军魂永远不变,关键是推动实施政治建军大方略,核心是维护贯彻好军委主席负责制,这是确保我军建设发展的根本,是党的事业成败之所系,国家长治久安之所系,人民军队保持性质、宗旨、本色之所系,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和削弱,绝不容许任何人破坏。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要围绕如何把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战斗力标准、政治工作威信这四个根本性的方面牢固立起来,把着力点深扎在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上,做到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指挥,确保全军上下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确保人民军队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

    英勇善战,能打胜仗,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优势和根本价值

    能打胜仗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我军英勇善战、能打胜仗的优良传统,融合了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科学的军事艺术的高度统一,凸显了人民军队智勇双全的本色和优势,是人民军队履行根本职能使命的必然要求。

    人民军队是在武装斗争中诞生、在浴血奋战中成长的。90年来,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从中央苏区时期的“七百里驱十五日”到长征中四渡赤水,从抗日战争中的平型关大捷到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从鏖战上甘岭到攻占一江山岛,我军由打小仗到打大仗,由游击战到运动战、阵地战、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由夺取解放战争胜利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

    我军英勇善战、能打胜仗,在于具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创立了适合我军自身特点、符合客观实际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游击战“十六字诀”,抗日战争时期的持久战总方针,解放战争时期的十大军事原则,等等。在人民战争战略思想指引下,我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仗越打越精、越打越奇,堪称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历经革命战争血与火的考验,我军锻造出一大批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和不畏强敌、敢打硬仗、能攻善守的英雄部队,涌现出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大渡河十七勇士”“狼牙山五壮士”“塔山英雄团”等英雄个人与集体。他们所展现出的无畏、无惧、无敌,是人民军队战斗精神的血性和意志的最好诠释,是我军特有战斗精神和作风的典型代表,是一座座高耸云天的精神丰碑。

    当今时代,战争形态正发生深刻变化,我军的职能使命也有了新的拓展。习主席运筹当前与未来,果断发出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号召,为我军战斗力建设标定了方向。他在许多重要场合反复指出,必须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部队,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就要求必须坚持把战斗力标准贯穿到军队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全军各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是否有利于提高战斗力来衡量和检验各项工作,使全军各项建设和工作向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聚焦,向实施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要求聚焦,推动战斗力建设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注重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是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强保证

    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始终以从严治军而著称,也以作风优良而闻名,这是我军始终赢得人民支持、保持良好形象、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从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标志的严明纪律,到新中国成立后军队实行“五统四性”,再到进入新世纪将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确立为我军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党始终高度重视用严格的法规、严明的纪律建军治军。特别是在紧要关头、重大转折时期,更是注重作风整肃,把加强作风建设摆到突出位置,以此保证部队的团结统一。“三湾改编”、延安整风、新式整军运动等等,都是党领导人民军队培育优良作风的成功实践。在我党我军历史上,作风建设方面大的教育整顿有很多次,每一次整顿后,部队都在政治上更加统一,思想上更加纯洁,组织上更加坚强,作风上更加过硬,极大地巩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正是靠着过硬作风和良好形象,我军才凝聚成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的强大力量,赢得了人民的信任支持,被广大群众视为“共产党的队伍”“人民的子弟兵”。

    战争实践反复证明:作风就是战斗力,就是凝聚力,关系到一支军队的兴衰存亡。作风优良是我军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新形势下铸牢强军之魂的现实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直面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明确提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针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挑战,要求把作风建设作为军队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并以此开局,亲率三军开始“新赶考”、启程“新长征”。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改进作风,树好领导带头导向;要抓住官兵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思想根子上拿出打硬仗的劲头,坚决啃下“四风”这块硬骨头;要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反腐正风不手软,打虎拍蝇抓“常”“长”,坚决打赢整风肃纪攻坚战,确保部队保持严明的作风、铁的纪律和良好形象。

    立足使命任务,不断改革创新,是我军始终保持旺盛生机与活力的关键之举

    不断推进军事改革是古今中外建设强大军队的历史铁律。人民军队发展史,就是一部接续递进、波澜壮阔的改革创新史。我军由建军之初只有手握大刀梭镖的几千人起义军发展到今天拥有现代化武器的百万雄师,奥秘就在于以坚决履行不断变化着的使命任务为目标,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不脱离国情军情,既注重学习借鉴又不照搬照抄,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创新之路,这是决定我军发展壮大、赢得未来的关键一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灵活运用于我国战争与革命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军执行打仗、做群众工作和组织生产“三大任务”的职能使命,成功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队伍改造成为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中央军委着眼于党的历史任务和时代条件的重大转变,制定了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总方针,确立国家军事领导体制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推动我军由单一陆军转变为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奠定了我军建设改革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领导实现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走上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向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大大前进了一步。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进程中,江泽民同志着眼解决“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确立了我军建设“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改革目标,开启了我军军事体系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之路。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着眼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以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体制、军事管理创新为抓手,积极稳妥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立足于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布局、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亲自领导设计改革强军蓝图,引领我们开创了强军兴军的新局面。

    习主席多次强调指出,全军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坚决打赢改革这场攻坚战,努力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这是对全军官兵发出的政治号令,也是全军官兵必须担当的时代重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关键就是要牵住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改革、以强军目标引领改革、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改革,通过改革把强军兴军的重大战略谋划和战略设计落实好,为贯彻强军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坚持问题导向,让一切战斗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要牢牢把握军队组织现代化这个指向,持续深入推进领导指挥体制、力量结构、政策制度等方面改革,为建设牢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提供有力制度支撑。

    紧紧依靠人民,坚持军民兼顾,是我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我军来自人民,忠于人民,依靠人民,与人民血肉相连,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军的最高准则和唯一宗旨,是我军区别于其他军队的根本标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人数少、武器差,但军民团结一致,到处得到人民的欢迎,主力红军与地方红军相结合,正规红军和赤卫队、游击队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使红军“处处明亮”,敌军“处处黑暗”。抗日战争中,在“兵民是胜利之本”著名论断的指引下,人民军队把军民一致作为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之一,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结合,建立主力军、地方武装和民兵游击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区人民全力支援前线,与人民解放军并肩作战,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

    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建设亟待加强,国家财政经济严重困难,毛泽东同志果断提出“两手抓”的思想,倡导“军民两用”的发展模式,使国民经济获得稳步发展,为建设强大国防奠定了初步基础。改革开放后,基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由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变化,邓小平同志强调国防建设必须在大局下行动,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的道路,使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迈开了新步伐。进入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提出“寓军于民”的战略方针,探索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队现代化建设道路。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逐步确立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战略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着眼强国强军梦,明确把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描绘出军民融合“两个有利于”的广阔前景,为新形势下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指明了前进方向。

    军政军民团结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重要政治保障,是实现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现实基础。习主席深刻指出,军民融合发展是实现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要科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军队要遵循国防经济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规律,自觉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地方要注重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自觉把经济布局调整与国防布局完善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平衡发展、融合发展,让经济与国防两个拳头都硬起来。要坚持以改革的视野、思路和办法,不断拓展军民融合的领域范围,更新军民融合的思想观念,提升军民融合的层次水平,突破制约军民融合的体制障碍和利益藩篱,实现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步增长,不断提升国家战略能力特别是一流军队实战能力,为维护国家和平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责任编辑:李孝纯

   

    

标签 -
网站编辑 - 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