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2017年08月15日 09:00:00
来源: 《求是》2017/16 作者:

  核心要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党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最新成果,为新形势下统筹做好脱贫攻坚全局工作和破解深度贫困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老区的脱贫工作作出明确指示,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脱贫攻坚硬仗中的硬仗,必须给予更加集中的支持,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开展更加有力的工作。

  ■贫困群众脱贫的动力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通过思想教育、创业培训、典型示范等方式,让贫困群众自觉参与到脱贫攻坚大局当中来。

 

    编者按6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考察调研,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特约请国务院扶贫办主要负责同志及四位参会的市(州)委书记撰写文章谈认识谈落实,以期全社会对脱贫攻坚事业形成共识和合力。

    确保深度贫困地区一道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 刘永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有力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提高了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但总体看,我国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现有贫困大多集中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研究部署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发出了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坚定号召。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攻坚克难,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一、破解深度贫困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之策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标志着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向深度贫困聚焦,向最难啃的“硬骨头”发力。

    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扶贫情结和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最关注的工作之一就是贫困人口脱贫,每到一个地方调研都要到贫困村和贫困户了解情况,每年第一次国内考察都是到贫困地区。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从西北黄土高原到西南喀斯特山区,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及全国11个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的心愿,就是要让贫困地区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让我们的党和人民永远在一起,共同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的领袖品格和使命担当。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主持召开脱贫攻坚方面的座谈会,直接部署、直接推动、直接督战。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要求加大对老区的投入支持力度,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在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要科学谋划,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要求采取系统的政策和精准的措施,全面提升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水平。在今年6月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要求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四次座谈会,突出脱贫攻坚不同阶段的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对统一认识、部署行动、交流情况、推动工作,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体现了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发展的历史必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措施有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四年多时间里,累计脱贫5564万人,年均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391万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人心,贫困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从总的情况和发展趋势看,到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难点就在深度贫困地区。特别是西藏和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以下简称“三区三州”)生存环境依然恶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缺口依然很大。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必须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问题。

    二、破解深度贫困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党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最新成果,为新形势下统筹做好脱贫攻坚全局工作和破解深度贫困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

    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增强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党同志务必共同努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紧抓住深度贫困地区这一牛鼻子,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在最难处发力,如期完成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艰巨任务。

    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是“硬仗中的硬仗”,我们要充分认识艰巨性复杂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全局作出的科学判断,目的在于警醒全党对脱贫攻坚的困难不能低估、问题不能回避。我们一定要有清醒认识,始终保持打攻坚战的状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集中优势兵力打赢歼灭战。

    “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总结过去30多年扶贫工作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实践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我们要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坚持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三、破解深度贫困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歼灭战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最后要攻克的堡垒。我们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提出的八条要求,守住“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管理体制,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歼灭战。

    中央统筹,重点支持“三区三州”。这些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短板中的短板,是必须克服的难关。要把新增脱贫攻坚资金、新增脱贫攻坚项目、新增脱贫攻坚举措集中于“三区三州”。发挥金融、土地政策作用,加大交通、水利、产业、教育、健康扶贫等支持力度,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歼灭战。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党政机关定点扶贫、社会扶贫都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向乡村基层延伸,向“三区三州”发力。

    省负总责,解决辖区内的深度贫困问题。除“三区三州”外,全国还有约120个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在18%以上,是全国贫困发生率4.5%的4倍。还有约7.7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其中近3万个村的贫困发生率超过20%。这些地区要紧盯自己辖区内最困难的地方,瞄准最困难的群体,扭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组织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集中力量解决本省范围内的深度贫困问题。

    落实部门责任,支持解决特殊困难群体脱贫问题。对“三区三州”外的深度贫困地区和因病因残致贫、住危房、饮水安全保障程度低等特殊困难群体和低保对象,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落实行业主管责任,制定专项计划,加大工作力度,通过调整使用现有资金和落实政策措施,予以统筹支持解决。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提高脱贫攻坚质量

    中共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 李炳军 

    解决深度贫困问题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饱含深情、催人奋进。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批示精神,聚焦坚中之坚,打好“硬仗中的硬仗”,既要确保全面脱贫,又要全面提升脱贫质量,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赣州有11个贫困县、932个贫困村、50.17万贫困人口,贫困范围广、贫困人口多。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让发展成效更多、更直接地体现在脱贫攻坚上。大力发展脐橙、蔬菜、油茶等特色农业以及服装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让贫困人口从产业发展中受益;城乡建设与脱贫攻坚协同推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向进村入户倾斜;基本公共服务与脱贫攻坚紧密衔接,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状况;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大力推进生态扶贫。党的建设是脱贫攻坚的坚强保证,也是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的重要抓手。要加大组织领导、基层党建和投入支持力度,以最优势的兵力、最有力的举措、最严格的考评进行攻坚。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切工作都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遇到的都是硬骨头,需要更精准的举措。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直面问题、精准发力。目前,赣州的贫困群众“两不愁”基本上可以解决,但住房安全和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让贫困群众“挪穷窝”。要推进健康扶贫再提升,由财政为农村贫困人口购买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同时完善提升乡镇卫生院、卫生室,方便群众就近就医。要实现兜底保障更精准,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纳入农村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逐步提高保障标准。要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整合乡镇站所资源,为贫困户提供一站式、智慧型办事服务,提升扶贫实效。

    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确保脱贫可持续、不返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贫困地区发展、贫困群众脱贫,归根结底要靠产业支撑。要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纳入产业化组织体系,从中获取分红、劳务或经营收入,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资产收益扶贫、光伏扶贫等方式,让他们分享产业扶贫红利。要大力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针对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差、整体比较落后的问题,将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整治等项目捆绑打包,整村推进、同步实施,整体改变贫困面貌。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树立“扶贫不扶懒”的政策导向,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大力开展面向贫困家庭的职业技能培训,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有一技之长,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同时,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物质和精神层面双脱贫。

    

    让老区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中共吕梁市委书记 李正印

    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事。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吕梁山区看望深度贫困群众,强调要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的真切关怀,使我们备受感动,也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一定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变成扎实行动,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老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铭记深情关怀,决不愧对这片红色土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老区的脱贫工作作出明确指示,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时刻把老区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革命战争年代,吕梁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吕梁老区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是山西省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这次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吕梁山区看望老区人民、调研深度贫困,带来了党中央对吕梁老区人民的亲切关怀,也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工作的方向和办法。我们要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扎实的工作举措,带领吕梁老区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确保吕梁老区人民一个都不掉队。

    牢记深刻教诲,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期间专门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明确提出“解决深度贫困要有深度举措”的方法论,为吕梁破解深度贫困指明了方向。吕梁干旱少雨、多山少绿,生态环境脆弱,必须把脱贫攻坚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我们要通过组建造林合作社,推进退耕奖补、造林务工、管护就业、经济林产业增收四项工程,努力实现增收和增绿有机统一、生态和生计互促双赢。吕梁山地面积大,山庄窝铺多,全市有870个自然村为“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深度贫困村,整村搬迁是解决这些村庄深度贫困的有效办法。我们要坚持规划先行,紧扣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旧村拆除复垦、生态修复整治、产业就业保障和社区治理跟进等几个关键环节,细化措施、精准发力,确保搬迁人口过上好日子。吕梁煤炭资源丰富,但资源开采型经济并没有使贫困人口受益,必须改变发展方式。我们要充分发挥吕梁光照条件较好的优势,大力实施光伏扶贫,积极探索收入分配新机制,将光伏产业的投入及收益量化折股村集体,增强服务贫困人口的能力,重点发展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产业。

    谨记深切勉励,用吕梁精神攻坚深度贫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要把吕梁精神传承好,并不断丰富、发展其时代内涵。要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树牢“四个意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好依托红色纪念馆建立的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的作用,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要勇于担当、改革创新,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加强“三基”建设,落实“双签”责任,大力发展有利于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的产业,改革不适应的体制机制。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真正扑下身子,下足“绣花”功夫,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做好。

 

    坚决啃下深度贫困群众脱贫这块硬骨头

    中共凉山州委书记 林书成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脱贫攻坚硬仗中的硬仗,必须给予更加集中的支持,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开展更加有力的工作。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思考和历史担当,使我们深受鼓舞、信心倍增。

    坚定信心决心,决战决胜攻克坚中之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则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至今尚有深度贫困县11个、贫困村1618个、贫困人口52.88万,区域性、整体性贫困问题特别突出,属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能不能啃下深度贫困群众脱贫这块硬骨头,关系到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关系到决胜全面小康大局。我们要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战略思想,准确把握座谈会上提出的“八条要求”,坚定必胜信心,强化组织指挥体系,着力破解难中之难,攻克坚中之坚,确保深度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下足“绣花”功夫,精准精细解决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全过程都要精准,要下一番“绣花”的功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是啃下深度贫困群众脱贫硬骨头的根本法宝,要始终坚持这个基本方略不动摇。从总体上看,凉山最突出的矛盾是交通、住房条件落后,最薄弱的环节是富民产业支撑不强,最大的短板是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滞后,最特殊的问题是贫困群众家园意识、财富意识、商品意识淡薄。我们要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办好最急需的事情,尽快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围绕住上好房子,优先建好彝家新寨,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村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围绕过上好日子,“一村一业”培育农牧富民产业,将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特困群众“一个不少”纳入低保兜底。围绕养成好习惯,实施“一村一幼”“一乡一园”工程,用知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围绕形成好风气,完善村规民约,强化村民自治,培育新风正气。

    凝聚强大合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深度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凉山州深度贫困群众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必须把党政主责、群众主体、全社会参与作为啃下这块硬骨头的根本保障。要在强化执行力上下功夫,压实州县乡村“四级书记抓脱贫”责任,推进督查督办、问责追责;要在激发内力上下功夫,组织群众学汉语、学政策、学法律、学技能,培养新型农民,培育内生动力;要在用好外力上下功夫,积极抓好全国、省内、州内各类扶贫帮扶机制,形成决战贫困强大合力。我们要一村一村地分析研究,一户一户地推动落实,先达标、后巩固、再退出,确保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总目标顺利实现。

 

   把贫困群众奔小康的愿望转化成干事创业的动力

    中共恩施州委书记 李建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用脚步丈量了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心系群众的民生情怀,为广大干部群众作出了表率。这次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我进一步体会到了他的为民、亲民、爱民情怀。我们唯有加大攻坚力度,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才能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恩施州是深度贫困地区,我们要把贫困群众奔小康的愿望作为干事创业的目标之向、动力之源,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建合格支部,构筑脱贫攻坚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引领群众精准脱贫的领导核心,务必按照合格支部的要求,打造坚强战斗堡垒。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支部主题党日”等载体,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增强先锋意识、责任意识和民生情怀;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任务相融合,最大限度把支部建在产业链、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上;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扎实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合作经济”“乡村旅游”“集体股本”等多元化发展途径,鼓励和引导村级组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抓关键少数,打造脱贫攻坚骨干队伍。精准脱贫任务艰巨,必须配强班子,抓住关键少数。要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选优配强一批乐于奉献、真心实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当家人”;发挥好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作用,把脱贫攻坚作为锻炼干部、考验干部、选拔干部的重要平台,激励他们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树立“凭业绩论英雄、以成效用干部”的导向。

    重基层治理,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既是精准扶贫的受益者,更是精准脱贫的主体。贫困群众脱贫的动力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通过思想教育、创业培训、典型示范等方式,让贫困群众自觉参与到脱贫攻坚大局当中来。要改变党委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发挥财政投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带动群众自发自主投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培植向上向善向美的乡村文化,涵养群众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恩施州针对民族地区社情民意复杂的实际,派出机关党员5万余人回到出生地,让广大贫困群众在党员干部同他们面对面交流沟通、实打实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内心深处升腾起“政府拉一把、自己蹬一脚”的自我奋斗激情。

    防形式主义,锤炼脱贫攻坚务实作风。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关键的冲刺阶段,必须保持一以贯之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才能取得最终胜利。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引导党员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心灵倾听民意,用感情解决民难,真正把群众脱贫当自家事、把贫困户当自家人,把涉及群众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大力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坚决整治为官不为、吃拿卡要、侵占群众利益等问题,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雁过拔毛、强占掠夺问题,坚决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确保让扶贫攻坚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责任编辑:王兆斌 吴晓迪 张建平

    

标签 -
网站编辑 - 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