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铸就新成就”等5则

2017年09月15日 09:00:00
来源: 求是 作者: 刘 伟 等

  刘 伟:深化改革铸就新成就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经济保持了30余年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从贫困状态进入到上中等收入阶段,目前面临穿越中等收入阶段的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也是中国经济问题长期累积的风险期。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迎难而上,不仅通过全面启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对“三期叠加”所带来的经济压力,而且通过一系列制度改革释放了长期的经济活力。近5年来,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下,我国经济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通过提质增效实现了稳中求进。十八大以来的经济改革之所以成绩斐然,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效地凝聚了人心,为中国改革注入了强大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实施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改革果实渐趋丰满;基本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取得改革成就提供了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破解新的发展难题,不仅在经济改革方面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而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通过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切实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实现了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贯彻了新发展理念,保证了长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光明日报》2017年8月15日)

  陈果静:理性看待当前货币政策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今年以来中国信贷增长速度大幅放缓,给全球带来了紧缩寒意。当前,中国经济体量位居世界第二,自然会受到更多来自外部的关注和关心。但看待中国的货币政策,仍应当以事实为基础,从更全面、更理性的角度出发。看待我国货币政策不能只看局部现象,而应看总量。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信用较差的企业难以获得贷款,不意味着信贷投放总量就发生了变化。从上半年信贷数据看,信贷增长并未大幅放缓。今年以来,无论是从人民币信贷还是社会融资规模来看,增长都较为平稳。看待我国货币政策不能只看单一指标,而应全面分析。一些人之所以得出“紧缩”的结论,或是因为近两个月,我国广义货币M2增速下降幅度较大。然而,近期M2增速的变化有其内在的原因和规律。随着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落实以及加强金融监管效应的显现,近期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扩张放缓,由此派生的存款及M2增速也相应下降,这是金融体系降低内部杠杆的客观结果。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仍然保持稳健。稳健意味着既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在此时“大水漫灌”,会加剧经济结构扭曲,导致物价、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加大汇率贬值压力等;如果大幅收紧,将不利于达成稳增长的目标,容易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防范金融高杠杆带来的风险、抑制资产价格泡沫更为紧迫。接下来,稳健中性仍将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主基调,货币信贷仍将适度增长,流动性也将保持基本稳定,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经济日报》2017年8月9日)

   巴特尔: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7年5月,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标志着内蒙古发展进入了新纪元,也标志着我们党开启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光辉历程。经过70年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安排,已成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们要充分认识民族区域自治的创造性、重要性和优越性,坚定不移地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是伟大创举。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来处理国内民族问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发源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根植于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正确抉择,是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反复比较而作出的伟大创举。70年来,我们党全面正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正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切实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这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基础和基本功能,也是国家最高利益和各民族的共同利益、根本利益;必须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政策,这是民族区域自治成功的关键。进一步发挥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一步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好制度优越性,更好地凝聚和调动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人民日报》2017年8月8日)

  力 人:科技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

  “科技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全面落实科技兴军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强军兴军的核心引擎,是解决我军建设发展瓶颈难题、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紧迫要求,是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必然抉择。科学技术是军事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科技强则国防强,科技兴则军队兴。谁拥有了科技优势,谁就能掌握军事主动、赢得制胜先机;谁忽视了科技进步,谁就会陷入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只有以强烈的忧患和高度的敏锐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并将其充分运用于军事领域,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引领战争进程、夺取战场主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着新质战斗力的巨大增值空间。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的一些重要科技成果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军事应用前景,持续触发新质战斗力的生长点。通过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提升军队战斗力,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大国博弈的时代特征。我国唯有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迎头赶上、奋起直追,才能点燃战斗力跃升的新引擎。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全面推进科技兴军战略落细落实。注重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是我们党领导军队建设发展、克敌制胜的一条基本经验。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全面实施科技兴军战略,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瞄准世界军事科技前沿,加强前瞻谋划设计,加快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人民军队建设和战斗力发展的贡献率。(《解放军报》2017年8月17日)

  王学军 程恩富:美国新自由主义兴衰的权力逻辑

  政府权力在新自由主义兴起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1980年里根上台,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在美国的兴起。此后,在政府权力支持下,新自由主义逐步取代了凯恩斯主义的主导地位,成为美国主流经济学。美国也相应由管制资本主义进入到新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从表面上看,新自由主义模式不但成功解决了困扰美国多年的经济滞胀问题,甚至在克林顿执政时期更是创造了相对的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格局。然而,与其将这些成就归功于新自由主义对市场的放任,不如归功于其对政府权力的操弄。操弄政府权力,牺牲劳工阶级与发展中国家利益,正是新自由主义成功背后的秘密所在。因此,新自由主义对于政府权力,既有限制的一面,更有操弄利用的一面。新自由主义不仅是一种经济模式,而且是一种政治模式。新自由主义之所以能够如此操弄政府权力,源于其对美国民主政治的深度侵蚀。没有政府权力的支持,新自由主义根本无法迅速兴起和实现全球扩张;新自由主义的横行,又反过来侵蚀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础,导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并不断削弱其国家治理能力,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也开始走向衰落。可见,新自由主义兴衰有着其内在的权力逻辑。所以,我们要破除对于新自由主义“小政府、大市场”的迷思,认清其实质,避免其误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红旗文稿》2017年第15期)

责任编辑:贾 飞

标签 - 战斗力,科技,自由主义,发展,民族区域自治,经济,政府,制度,我国,中国
网站编辑 - 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