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

2017年09月15日 09:00:00
来源: 求是 作者: 田国立

  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由愿景落实到行动、从蓝图转化为现实。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聚集资本、配置资源和管理风险的关键作用。促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地,需要打通金融大动脉,促进资金融通。

  一、“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打通“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给的有效对接,形成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引入源头活水。

  金融大动脉是满足“一带一路”金融需求的基本保障。“一带一路”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人口约30亿,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金融需求巨大。据有关专家估算,“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规模将高达6万亿美元。强有力的金融大动脉,能够创新投资和融资模式,既调动我国国内资金,也聚集东道国和国际市场资金,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高效的跨境金融服务,有效满足各种金融需求。

  金融大动脉是实现沿线国家经济金融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目前“一带一路”国家之间资金流而不通、通而不畅现象较为突出。“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基建等所需巨额资金远远超出了当地的资金供给能力。而且“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家和币种多,项目融资的金融市场比较分散,未形成统一、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难以整合各方资源。因此,需要打通服务“一带一路”的金融血脉,形成共同付出、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利益共同体和金融服务网络,实现良性、健康、稳定、可持续的资金跨境融通循环,保障沿线国家经济金融互联互通。

  金融大动脉是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和资金安全的必要条件。“一带一路”建设的很多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有效控制风险尤为重要。从政治因素来看,部分沿线国家政治环境复杂多变,东道国的政权更迭、制度变化等因素常常使项目面临风险。从市场环境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十分复杂,法律制度、需求结构和项目复杂程度各不相同。只有打造高度重视风险防控的金融大动脉,为“一带一路”建设抵御风险、保驾护航,才能增强各方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信心,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和资金安全。

   二、金融机构的四种角色

  “一带一路”倡议为经济全球化打造了合作新平台。建设好“一带一路”,需要我国金融机构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着力担当好四种重要角色。

  互利共赢的撮合者。“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的“独角戏”,我国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掘、调动和引导各方的积极性,加快从跟随企业“走出去”向引领企业“走出去”转变。只有着眼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利用金融大动脉的网络优势有效对接各方政府、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主动挖掘优势互补和创新合作的契合点,才能让合作各方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运用好开发性金融,推进金融服务的网络化布局,发挥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境内外金融机构通过机构互设、金融服务对接等,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长期可持续的融资支持。

  全球资本的整合者。“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如果仅靠中国的一己之力,既不能满足庞大的金融需求,又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需要借助市场力量,最大程度地调动全球资本参与。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互利共赢”为原则,既推动东道国政府加大投入,更充分调动各国金融机构、私人资本参与的积极性。要统筹考虑全球资金流动性变化,有序引导资金流入“一带一路”地区。持续推进区域金融合作,加快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和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抵御风险的护航者。“一带一路”辐射国别众多,风险各异,部分国家自身实力不足,持续投入资金能力、实际运营管理能力、履约还款能力等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加强国家间政府合作,建立国际投资者保护机制。建立市场化的风险分担机制,引入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创新风险管理模式。密切关注沿线国家政治、经济、监管和市场形势的变动,帮助企业及时预警风险。引进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开辟各类信用风险分担职能。引进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一带一路”风险的透明化和信息共享。开发各类金融衍生品包括风险互换、掉期等产品,活跃风险交易职能。

  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者。金融基础设施是资金互联互通的桥梁。在“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构建中,人民币及其国际化应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夯实人民币清算网络等金融基础设施,帮助各国企业降低结算成本,减少对美元融资的过度依赖,分享中国及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双重货币收益。

   三、打通“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

  战略定了,实干和落地就是关键。中资金融机构要通过打通金融大动脉,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优化国际布局,构筑合作平台。截至2016年底,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一级机构。中国金融业还通过创新合作模式、举办跨境撮合会等方式为境内外企业构建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还是偏少,需要根据“一带一路”项目推进和各地市场发展实际,推动证券、保险、担保等各类金融机构在沿线地区铺设机构、优化布局,或者通过互联网、代理行等方式延伸服务。

  整合全球资本,引导资金流向。要有全球化视野,统筹规划“一带一路”金融支持,继续发挥好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引导与示范作用,为标杆项目提供长效支持。中资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各类多边开发金融机构的合作,利用它们的资金实力、专业优势和管理经验,共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同时,必须发挥创新精神,引导国际资本向“一带一路”聚集。我们要不断通过金融创新,将“一带一路”建设的长期红利转化为短期可见、易得的投资收益,点燃国际资本参与“一带一路”的热情。

  完善人民币清算网络,推动金融基础设施联通。2008年以来,我国与8个沿线国家实现了货币直接交易,在7个沿线国家指定了人民币清算行。部分沿线国家的金融机构已经参与到我国大力发展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为“一带一路”提供全球一体化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更为高效安全的人民币清算网络,逐步扩大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投融资等金融活动中的作用,培育和完善人民币离岸市场。要建立更为合理的在岸、离岸市场的联通机制,加强大宗商品交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国在标准、监管、规则等方面协调融合。

  强化风险管理,增强投资信心。打通“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不仅要实现收益共享,更要做好风险管理,做到风险共担。要推动银行、保险、信用调查与评级、风险对冲与交易等各领域协调配合,共享信息、分散风险。金融业能够帮助“走出去”企业更加合理地评估风险,提供货币互换、风险对冲等多层次风险管理服务。金融业应充分发挥识别、计量和处置风险的优势,不断完善风险分散、抵补和危机应对机制,鼓励保险机构加大对“一带一路”项目支持力度,推进风险管理服务不断创新,增强企业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信心。

  (作者:中国银行业协会会长)

责任编辑:吴 强 李雯博

标签 -
网站编辑 - 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