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等5则

2018年01月31日 09:00:00
来源: 求是 作者: 虞云耀 等

  虞云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回顾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有两个影响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关键选择:一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二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个选择”是中国人民意志和愿望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之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都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形成的,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历史使命、政治主张、纲领路线在现阶段的集中体现,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内在统一的。这种内在统一是一种巨大的、独特的政治优势,中国道路的成功最终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毫无疑问,这种内在统一也对新时代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要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打牢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二要坚定不移地用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方面建设,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三要坚定不移地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四要坚定不移地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五要坚定不移地依靠自身力量和人民的监督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光明日报》2018年1月12日)

  林兆木: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认识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在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突破结构性矛盾和资源环境瓶颈,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内涵和要义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商品和服务质量普遍持续提高的发展。要通过深刻的质量变革,使中国制造和服务成为高质量的标志,显著增强我国经济的质量优势。二是投入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发展。要着力解决实体经济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这三大失衡,提高供给体系整体效率;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力、拓展新空间;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三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四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由于我国工业化是时间压缩型的(西方国家用了二百多年,我国只用了几十年),因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要进一步在全社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五是经济重大关系协调、循环顺畅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保持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协调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循环顺畅。六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发展。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七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日报》2018年1月17日)

  陈先达:文化自信的本质与当代意义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的大问题,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统一。要问文化自信首先是谁的自信,回答是肯定的:首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有理论、有组织、有纪律,站在时代前列、引导时代潮流的政治集团,因而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是文化自信的第一主体。当然,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主体地位和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作为文化自信主体地位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没有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就不可能孕育和培养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如果要问文化自信究竟信的是什么?可以肯定地回答:信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信的是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信的是把国家、社会和个人提升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文化自信的使命,这在一定意义上比其他建设更困难,因为它涉及的是人,而人的理想和信仰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壁垒障碍。这是个任何压力和强迫都无效的领域。文化领域是知识分子最为集中的领域。要讲究文化建设的领导方法,要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文化政策,使文化建设成为广大知识分子和文化工作者的一项自觉的任务。(《光明日报》2018年1月8日)

  姚枝仲:中国与世界关系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有很多特征,其中一个特征,就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中国已经不仅仅是对外开放融入世界体系的受益者,中国还将成为世界和平的守护者,世界发展的推动者和全球治理的改革者。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这三大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提出来的应对“三大赤字”挑战、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中国方案。中国在世界上发挥影响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战略目标,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这样的环境,需要和平稳定、需要公平正义、需要开放包容。这样的环境,就是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三大支柱。第一,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以实现世界各国和平相处;第二,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第三,推动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以实现良好的全球治理。(《人民日报》2018年1月5日)

  李辽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的第一条,赋予这一重大政治原则新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这既是总结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经验的重要结论,又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我们党对完成好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自觉担当。要准确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内涵。“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第一层含义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好一切”。这个论断是经过无数次历史检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思想在新时代的表达。又一层含义是,“党的领导必须体现在一切工作中”。这里的“一切工作”指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全覆盖。再一层含义是,“坚持党的政治领导”。这里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其主要任务是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要始终做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好党的领导,既涉及思想认识问题,也涉及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问题。主要包括强化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遵循科学规律,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开放包容,回应民众关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水平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要回应和澄清一些模糊乃至错误的认识。要澄清“都是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该与西方政党一样”的错误认识。这种说法实质是质疑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党,与西方的政党概念完全不是一回事,二者的执政基础、执政标准和执政理念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要澄清“既然是党领导一切,那么所有事情都是党的,其他人不用管了”的糊涂认识。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不是包办代替也不可能包办代替一切事情。这种认识是把党的领导与其他工作对立起来。要澄清“党领导一切,意味着一切都是为了党,而不是为了人民”的疑虑。这种担心是把党和人民群众对立起来了,也是不必要的。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人民的利益是党永恒的奋斗宗旨和价值追求。要澄清“既然是党政分开,那么凡是行政的事情党都不应该管”的错误认识。这是把“党”和“政”对立起来了。(《红旗文稿》2018年第1期)

责任编辑:栾 迪

标签 -
网站编辑 - 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