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2018年03月31日 09:00:00
来源: 《求是》2018/07 作者:

  核心要点:

  ■ 习近平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军事篇”,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我军军事理论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和航标灯塔。

  ■ 战斗力是由人、武器装备以及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提高战斗力,既要重视要素本身,更要重视要素与要素的结合,只有将人与武器装备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超过单个要素之和的更大战斗力。先进的军队组织形态,从来都是战斗力生成的强大杠杆,是发挥人与武器整体优势的倍增器。

  ■ 我们党历来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人不是物。随着时代发展特别是战争形态演进,武器因素的重要性在上升,但这并没有改变战争制胜的决定因素,反而强化了人的主导作用。

  ■ 我军的军事人员现代化不是站在“西方中心论”立场,全面效仿西方的军事人员现代化,而是立足中国自己的实际,以我为主,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实现的军事人员现代化。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这赋予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全新的科学内涵。我们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向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历史性跨越,努力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坚持走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理论现代化道路

  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研究员 陈东恒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放在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四个组成部分之首,彰显了其重要地位作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紧紧抓住军事理论现代化这个先导,着力以先进军事理论引领带动整个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坚持强军思想的根本引领。我军是由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党的先进思想理论武装的人民军队。我军的军事理论现代化,必须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始终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习近平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军事篇”,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我军军事理论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和航标灯塔。必须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全面推进新时代军事理论现代化中的指导地位,深入理解把握习近平强军思想蕴含的一系列新的重大判断、新的理论概括、新的战略安排,不断增进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切实转化为加快发展具有我军特色的先进军事理论体系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攻坚克难的思想武器;必须坚持把习近平强军思想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到军事理论创新各方面全过程,不断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解决新矛盾,着力以高质量理论研究成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军事斗争实践服务;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这一战略任务,提出新理念、新观点、新战法,用创新军事理论推动军事实践新发展。

  坚持战斗力这一根本标准。军事理论是为战斗力建设服务的,离开强军胜战这一根本指向谈现代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纵观世界,凡是有旺盛生命力的军事理论,无不引领时代之先、催生强大战斗力。着眼强军胜战发展军事理论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党的军事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创新发展,引领我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新时代,我军军事理论如何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焕发更大光彩,是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这一时代课题,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紧紧围绕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需求,紧紧围绕习主席提出的“信息化战争制胜机理是什么,如何筹划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如何提高军事管理科学化水平,如何增强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等深入研究探讨,拿出真招实策,加快发展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军事理论体系。

  坚持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推动军事理论现代化,必须不断优化研究模式、改进方式方法,着力提升质量效益。要坚持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紧密结合,既坚持急用先建,聚焦国防和军队建设亟需、聚焦部队和官兵反映强烈的重难点问题、聚焦制约战斗力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积智攻关,做到快出成果、多出成果,使军事理论发挥现实的功效,又着眼建设世界一流军队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深入研究信息化战争制胜机理,研究高新技术发展运用及其对战争的影响等,扎实做好打基础管长远工作,拿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引领时代发展潮流、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相适应的原创性军事理论。坚持军事理论研究与军事科技研究深度融合,把军事理论定性研究的传统方法与军事科技定量研究的现代手段结合起来,以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军事理论研究的精准度、科学性,同时以先进的军事理论为军事科技创新提供正确方向引领和科学方法支撑。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相互促进,积极推进军事理论转化运用,着力在形成战斗力的生动实践中检验真理、彰显价值;大胆进行军事实践,在鲜活的实践探索中发现问题、破解难题、总结经验,为军事理论创新提供坚实的实践支撑,推动军事理论发展进步、健全完善。

  坚持古今中外的宽阔视野。军事理论只有广泛吸纳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才能成长为灿烂之花。新时代军事理论的开放性包容性更强,如果思想僵化、封闭保守,就必然落后于时代。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必须胸廓天下、放眼未来,加快形成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的军事理论体系。要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关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兵学文化,系统总结我军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新观点、揭示新规律、形成新理论;处理好学习借鉴与自力更生的关系,科学研判国际战略格局基本走势,准确把握世界军事发展时代脉搏,以我为主学习借鉴世界军事强国的有益做法,以军事理论创新引领军事实践弯道超车;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紧密结合世界军事发展和我军建设实践,对未来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进行探索和预测,拿出前瞻性、引领性的先进理论,为现实战争准备提供科学依据,让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在强军兴军实践中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深刻理解和把握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

  陆军指挥学院教授 凌胜银

  党的十九大报告着眼强国强军相统一,把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作为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一个战略重心,凸显了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对此,我们要深刻理解、全面领会,在强军实践中抓好贯彻落实。

  先进的军队组织形态是战斗力生成的强大杠杆。战斗力是由人、武器装备以及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提高战斗力,既要重视要素本身,更要重视要素与要素的结合,只有将人与武器装备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超过单个要素之和的更大战斗力。纵观世界军事发展史,组织形态先进的军队往往能立于不败之地,组织形态落后的军队则不堪一击。先进的军队组织形态,从来都是战斗力生成的强大杠杆,是发挥人与武器装备整体优势的倍增器。人民军队自创建以来,在组织形态的发展和优化上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取得显著成绩,有效解放和发展了战斗力,成为我军以弱胜强、以劣胜优、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同时必须看到,我军整体上仍属于陆战型、国土防御型、人力密集型的组织结构,还没有完全从重兵集团、以量取胜的模式中走出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就是军队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迈向当代先进水平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解决制约我军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不断优化军队组织结构,以适应时代发展和信息化战争要求的先进组织形态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面对现代战争形态加速演变新趋势和我国由大向强发展新形势,必须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为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赢得军事竞争优势提供有力制度支撑。

  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新技术日新月异,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更加明显,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与此相适应,军队组织形态也在发生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数量规模精干适度。衡量一支军队强不强,要看规模,更要看质量。缩小军队规模、提高军队质量、塑造“尾巴更小,牙齿更强”的军队,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一些军事强国提出建设高科技、信息化、职业化、小而精、装备优等具有快速反应和联合作战能力的军队,都是为了减量增质、优化军队的组织形态。二是力量结构科学合理。结构决定功能,一支军队的力量结构是其制胜的重要因素。现代战争,信息优势成为决胜性优势。军队组织形态调整必须顺应这个大势,优化军兵种结构,统筹传统和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统筹作战力量和作战支援保障力量建设,通过对力量结构的整体再造促进战斗力跃升。三是部队编成小型多能。科学合理的力量编成,是军事竞争的重要优势。只有优化部队编成设置,改变旧的编组模式,推动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使各种要素组合更加契合信息时代战斗力生成规律,才能在战略竞争和未来战争中赢得主动。四是指挥体系联合高效。未来信息化战争是体系和体系的对抗,要求军队组织形态要具有把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融合为一个整体的能力。为此,构建作战要素无缝链接、作战平台自主协同的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缩短指挥链路、提高指挥效能,成为各国军队的努力方向。

  紧紧围绕强军目标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关键是要牵住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就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要着眼强军目标来展开,围绕强军目标来进行,坚持用强军目标来检验,确保在强军目标引领下取得实际成效。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改什么、不改什么的问题上保持战略定力,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推进我军组织形态现代化,是要更好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更好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更好坚持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更好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确保军队最高领导权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要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牢固树立向组织形态要战斗力的思想,把组织形态现代化的主攻方向放在制约战斗力生成、提高、释放的薄弱环节上,让一切战斗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战斗力的源泉充分涌流。要贯彻落实好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完成好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各项重大任务,为建设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人民军队提供强大组织保证。要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作风,这是人民军队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但传承和发扬优良作风仅靠经验和自觉是不够的,根本的还是要有组织保障,依靠合理的组织结构来贯彻、合理的组织行为来传承。一句话,只有不断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才能真正确保我军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

 

  让战争制胜决定因素搭上现代化的快车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光明

  基于对战争制胜决定因素重要性的清醒认识,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军事人员现代化”纳入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内容体系,实现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我们党历来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人不是物。随着时代发展特别是战争形态演进,武器因素的重要性在上升,但这并没有改变战争制胜的决定因素,反而强化了人的主导作用。习主席强调指出:“在战争制胜问题上,人是决定因素。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演变,这一条永远不会变。”“我们说武器装备越来越重要,并不意味着人就不起决定作用了,而是人的因素、武器因素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无人机、智能化,无人机并非真的无人,智能化也不是武器变成人,而是武器在前台、人员在后台,人的智能移植到了武器中,人与武器已经高度一体化。从这个意义上说,重视武器因素也就是重视人的因素。”我们党提出并全面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是洞察未来战争制胜因素作出的科学决断。

  军事人员现代化,要求军事人员的素质能力与担当起新时代人民军队的使命任务相适应。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安排,这意味着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时,我军军事人员素质应同步实现基本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时,我军军事人员素质应同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军事人员现代化,不仅仅是军事素质的现代化,而是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全面素质的现代化。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 “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点明了对军事人员素质能力的时代要求,为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新时代的军事人员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不仅要使作战力量而且要使支援保障力量的素质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不仅要使现役力量而且要使非现役力量的素质能力与其职能使命相匹配。习主席多次强调,要突出指挥训练,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作为人才战略工程的重中之重。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特别要注重加强指挥员尤其是高中级指挥员素质能力的现代化。毋庸讳言,我军各级指挥员大多没有经历过实战历练,真正懂打仗、会指挥特别是精通联合作战指挥的人才相对不多,“两个能力不够”(我军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五个不会”(不会判断形势、不会理解上级意图、不会定下作战决心、不会摆兵布阵、不会处置突发情况)等问题有待破解。必须顺应新时代强军制胜的要求,突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以指挥员的现代化带动军事人员整体的现代化。

  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现代化,坚持抓人才就是抓战斗力,完善人力资源分类,健全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深入研究把握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规律,着力培养富有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的指挥人才,切实提高各级指挥员和参谋人员的作战指挥能力。要推进军事训练体系的现代化,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坚持实战实训、联战联训,坚持按纲施训、从严治训,端正训练作风、创新训练方法、完善训练保障、严格训练监察,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要推进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的现代化,深化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兵役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着眼专业性,进一步完善选拔、培养、激励、退役等制度;着眼风险性,构建与遂行作战任务、演习演训、维和维稳、抢险救灾等军事行动相匹配的权益保障、伤亡补偿机制;着眼奉献性,充分考虑军人职业的牺牲和付出,给予相应政治荣誉、福利待遇、家庭支持、后续发展等优抚优待政策。

  需要指出的是,我军的军事人员现代化不是站在“西方中心论”立场,全面效仿西方的军事人员现代化,而是立足中国自己的实际,以我为主,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实现的军事人员现代化。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能变的军魂、永远不能丢的命根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这些都绝对不能变。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军事人员的军魂意识和宗旨意识不但不能弱化,还应与时俱进得到加强。展望未来,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之时,既是我军军事人员素质能力整体提升至世界一流水平之时,也是我军军事人员的军魂和本色、初心和使命得到全面彰显之时。

  

夯实武器装备现代化这一重要基础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曾华锋

  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是国际战略博弈的重要砝码。建设一支掌握先进装备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目标。习主席着眼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深刻把握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形势新变化,把武器装备建设放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明确提出“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加快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武器装备体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全面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路径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武器装备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兴军战略,发展战略前沿技术,加强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颠覆性的重大技术研究和新概念武器装备攻关,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实现整体跨越,在一些战略必争领域形成了独特优势,涌现出一批跻身世界先进、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成果,我国国防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但是,我军武器装备水平同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要求相比,同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相比,同世界军事强国相比,在很多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了新时代,我军武器装备建设正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引,以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抓住机遇,鼓足干劲,奋起直追,努力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

  全面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牢牢扭住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幅提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把薄弱环节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对一些容易受制于人的领域,集中力量实施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一抓到底,久久为功。加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加大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交叉、微纳材料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力度,强化源头储备,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持续发展积蓄后劲。密切跟踪世界科技发展动向,提高科技敏锐度和认知力,主动发现、培育、运用改变未来战争“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抢占军事科技发展制高点。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重点发展克敌软肋、使敌害怕的“一招鲜”,着力构建“杀手锏”武器装备体系,加快推进战略力量和非对称制衡力量建设,不断提高有效慑敌制敌战略能力。

  全面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必须以确保能打仗、打胜仗为根本指向。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积极主动地瞄着明天的战争来加快发展武器装备。充分发挥作战需求的牵引作用,建立健全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需求生成机制,针对各个方向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根据未来打什么仗、怎么打仗、跟谁打仗来统筹考虑和安排武器装备体系、规模、结构,确保研发和生产的武器装备适应打赢未来战争的要求。牢固确立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思想,以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为重点,以对作战体系的贡献率为标准推进武器装备建设,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在提高新质战斗力上求突破。不断完善和优化武器装备体系结构,加强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建设,加强体系化、常态化、实战化运用,提高武器装备质量和体系结构的科学化水平,努力实现人与武器装备最佳结合,推动新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

  全面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必须以军民融合发展为着力点。要把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作为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和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形成全面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整体合力。搞好顶层设计和战略筹划,结合深化改革,加快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完善军民融合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扎实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着眼谋取战略竞争新优势,推动融合由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提高海洋、太空、网信、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核心竞争力,合力建设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新兴领域融合发展布局。健全国防工业体系,优化军工产业结构,打造一批产学研一体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园区,发挥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最大效益,催生新技术、孵化新产业,带动资源要素向新型安全、前沿技术和高端产业汇聚,努力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国防实力与经济实力同步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岳劲松 申小提

标签 -
网站编辑 - 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