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

2018年04月30日 09:00:00
来源: 《求是》2018/09 作者: 秦 宣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历史观的宽广视野,以民族复兴为历史坐标,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并将伟大团结精神作为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发扬伟大团结精神,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和衷共济,将会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团结是中华民族之魂。伟大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共同努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不仅仅是共同的地缘和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共同的历史命运把不同民族密不可分地联结在一起。正是在共同的奋斗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优良传统,锻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团结精神;也正是这种伟大团结精神,造就了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并使国家统一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中华民族历来有团结统一的优良传统,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各族人民团结、统一、奋进的历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伟大团结精神深深融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之中。中华文明是世界所有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之间尽管有分有合,有战有和,但主流始终是团结统一。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中断,就是因为我们形成了包括伟大团结精神在内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伟大团结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世世代代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撑。如果没有这种精神的维系,就不可能形成大一统的局面,就不可能有今天强大的中华民族。认清了这一点,就能牢牢把握团结这个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民族之魂。

  团结是实现历史性飞跃的光荣传统。伟大团结精神激励我国各族人民共同书写了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屡遭劫难,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经过28年的团结奋斗,终于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成为了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民族实现了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种种困难和考验,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国际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团结是开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越紧力量越大。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依然需要我们高举团结的旗帜,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团结精神。只有继续弘扬伟大团结精神,我们才能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把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国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合力。只有继续弘扬伟大团结精神,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才能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才能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才能使每个民族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团结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作者: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闫玉清 孙煜华 孙 珉 周昭成

标签 -
网站编辑 - 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