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 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8年06月29日 09:00:00
来源: 《求是》2018/13 作者:

  核心要点:

  ■ 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大科学判断,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对我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 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重要原则,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本质要求,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基本内核,以“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宗旨要义,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为方法论,以“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抓手,以“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大国担当。

  ■ 生态文明体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实践的具体成果,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的具体部署。五大体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性、根本性对策体系。生态文化体系是基础,生态经济体系是关键,目标责任体系是抓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保障,生态安全体系是底线。

  ■ 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归根到底就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编者按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全面系统总结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为系统学习、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约请四位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

  科学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 王金南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大科学判断,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对我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充分认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尚未完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增加尚未脱钩,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产业布局偏乱,生态环境压力巨大。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处于高位,生态文明建设负重前行。当前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居于世界前列,仍处于2000万吨左右的高位。水资源、土地资源消耗强度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要实现环境质量根本好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总量至少要下降到百万吨级水平。对于我国而言,参照目前每个5年规划期削减10%的减排速度,实现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削减50%,大致还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

  区域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统筹解决难度加大。我国区域生产力布局与自然资源禀赋反差巨大。京津冀及周边6省市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2%,生产了全国43%的钢铁、45%的焦炭、31%的平板玻璃、22%的电解铝,原油加工量占全国的28%,环境压力持续加大。同时,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地域梯度特征明显,东部地区总体进入工业化后期,环境治理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环境压力加大。污染企业向中西部地区、向城乡接合部、向农村转移趋势明显。当前,已经出现东部地区环境治理取得成效、中西部地区环境开始恶化,城市环境治理取得成效、乡村污染加剧的趋势。

  集中力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空间。当前,多领域、多类型、多层面的生态环境问题累积叠加,传统煤烟型污染与臭氧、细颗粒物(PM2.5)、挥发性有机物等新老环境问题并存,生产与生活、城市与农村、工业与交通环境污染交织。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方面要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逐步清还旧账,同时必须通过环境治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空间,通过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

  二、科学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期,充分认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艰巨性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生态环境遗留问题解决难度加大,必须集中攻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决向污染宣战,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三大行动计划”。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下降22.7%,全国地表水优良(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由2015年的66%增至67.9%。我国环境质量改善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历史同期,但也进入边际效果递减阶段。重点地区重污染天气频发,劣Ⅴ类水体治理成本显著提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难度不断加大。任务越艰巨,我们越要下定决心集中攻坚,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不足,必须集中攻坚。在3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中,我国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但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却在减弱。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仅占29%,部分湖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饮用水水源环境风险隐患增多,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我们必须坚决打好补齐全面小康环境短板攻坚战,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让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优美。

  三、科学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期,充分认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紧迫性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跨越一些常规性和非常规性关口。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

  “窗口期”意味着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国GDP总量已经接近83万亿,财政收入超过17万亿,已经有能力提高生态环保投入,有可能实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全国各地生态环境经过长时期、大规模的治理,积累了丰富的管理与实践经验,积累了一批生态环境治理技术力量、人才队伍、产业集团,基本具备了解决我国复杂生态环境问题的经济技术条件。各地在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大批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典型模式,具备以点带面,带动全国生态环境改善的基本条件。

  “窗口期”意味着如果不抓住机会,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将会付出更沉重的代价。当前,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还居于世界前列,资源环境承载力达到或接近上限,在这个阶段,如果不痛下决心,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环境治理,扭转资源超载、环境恶化的趋势,将导致更大程度的生态退化、大范围环境恶化、大幅度降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健康水平,也将显著增加生态环境风险,大幅提高治理和恢复的成本。所以说“窗口期”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必须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紧迫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周宏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六项重要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这六项重要原则,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

  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本质要求。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活动受到自然容量约束,人作用于自然,自然也会反作用于人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重要的是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取得一时一地的发展。事实证明,人类什么时候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人类社会就会健康持续发展;什么时候试图凌驾于自然法则之上,都将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基本内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发展和保护的对立统一。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也就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具有生态价值,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我们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用集约、循环、可持续的方式做大“金山银山”,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给自然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以“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宗旨要义。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着人类健康与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民意,也是民生,既能增进民生福祉,也能让群众公平享受发展成果。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需求在升级,不仅关注“吃饱穿暖”,还增加了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对人民群众生态产品需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造福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为方法论。人类生存的自然系统,是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复合系统,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阐明了自然系统要素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内在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就容易顾此失彼,造成生态系统的失衡或破坏。要自觉运用系统工程思路和生态学原理,协调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对国土空间用途进行统一管制,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建设生态文明。

  以“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制度出台频度之密、污染治理力度之大、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坡过坎,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以“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大国担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但在中国大地生根、解决国内生态文明问题,也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际场合表明,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体实践,为其他国家应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挑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 任 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生态文明体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实践的具体成果,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的具体部署。五大体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性、根本性对策体系。生态文化体系是基础,生态经济体系是关键,目标责任体系是抓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保障,生态安全体系是底线。

  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价值观决定行为方式。造成生态环境问题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将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盲目“征服自然”价值观念。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构建生态文化体系,要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之中,对不同的社会主体和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基本要求。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主要是培育在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这一刚性约束下进行各项社会经济发展决策和管理的文化自觉。对于公众,在不断提高相关意识和认知的同时,要培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同时,将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纳入学校常规教育体系之中。对于企业,重点是增强环境遵法守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出路。构建生态经济体系有三个重点:一是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的前提下,调整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品结构,创新技术,提高生产领域的资源环境效率,实现产业生态化改造;二是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实现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三是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倒逼和引导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并通过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最终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内部和之间的循环链接。构建生态经济体系,要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是要让生态环境成为有价值的资源,与土地、技术等要素一样,成为现代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二是要建立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体系,使其进入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中,真正让“绿水青山”转变为可计量、可考核、可获得的“金山银山”。

  加快建立健全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我们下大力气保护生态环境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最终形成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构建目标责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征和优势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中央环保督察、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肃问责追责等制度实践反复证明,只要各地区各部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只要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为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只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只要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只要有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就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实现党和人民预期的目标。

  加快建立健全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体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思路的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改革落实全面铺开。目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要重视补齐制度短板、提升治理能力、狠抓落地见效。 一是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建立健全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与政策导向。二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原则,建立健全一体化生态修复、保护和监管制度体系。三是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的制度体系。四是建立健全全民参与的行动制度体系。

  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生态平衡的基本特征,是生态安全的标志,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象征。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让中华大地上各类生态系统具有合理的规模、稳定的结构、良性的物质循环、丰富多样的生态服务功能。当前,我国仍处于环境风险高峰平台期,长期积累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高发频发。我国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把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一是降低生态系统退化风险,通过实施国土空间管制和生态红线制度、采取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措施,确保物种和各类生态系统的规模和结构的稳定,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水平。二是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风险,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理论部主任 黄承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理念。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大会报告;大会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明确指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这都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奠定了基石。

  早在200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就明确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和论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拓展和深化其丰富内涵。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归根到底就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重要论述,蕴含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实践范式。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突出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也必须依靠发展,特别是通过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来解决。新时代赋予发展新的内涵,过去认为生产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才是经济活动,才是发展,但是现在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舒适的环境越来越成为稀缺的生态产品。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把提供生态产品作为发展应有的内涵,为人民提供更多蓝天净水。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发生巨变,自然价值严重透支,区域性、全球性生态危机频现。历史上,欧美一些发达工业国家大多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严重破坏了人类生存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决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绝不可再走以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的老路。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找到一条相得益彰的新道路,既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生态脱贫新理念,也为生态文明建设赋予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

  责任编辑:梁佩韵 那非丁

  

标签 -
网站编辑 - 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