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 我国核武器科技事业60年发展经验启示

2018年09月17日 09:00:00
来源: 《求是》2018/18 作者: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党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国核武器科技事业走过的60年历程,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精辟论断。一个甲子砥砺奋斗,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60年来,我国核武器科技事业能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有力打破西方核讹诈、核威胁,用实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就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党中央高瞻远瞩,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指引核武器科技事业走出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新时代,重温我国核武器科技事业伟大历程,总结发展实践和历史经验,对于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十分重大深远的意义。

  一、始终坚守爱国奉献初心使命,发愤图强、团结拼搏,铸就60年辉煌历程

  上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西方核大国扬言要对中国动用核武器,核威胁阴云笼罩着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对核讹诈、核威胁,中国人民没有屈服,奋起抗争。毛主席从维护世界和平的战略高度,深刻指出:“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中国要生存、要发展,别无选择,必须有自己的核武器,党中央毅然决定发展核武器。1958年1月,设立以研制核武器为主要任务的二机部九局,10月北京第九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成立,从此开启了核武器研制的伟大征程。

  60年来,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国家需要,自觉把个人理想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不断汇聚成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永攀科技高峰的浩荡队伍。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这支热血忠勇的队伍,转战青海高原戈壁、四川深山峡谷,在物质十分匮乏、科学技术和工业基础条件十分薄弱的情况下,从零开始,白手起家,历经艰苦卓绝的理论探索和试验验证,创造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跨越发展,彰显了中国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强自信和强大创造力,确保了我国自卫核威慑能力持续可靠有效,铸牢与我大国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国防基石。

  历史表明,几代核武器研制工作者始终牢记为国争光、为国奉献的初心使命,以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推动核武器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书写了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二、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稳固事业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核武器关系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根本利益,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慎重地研究国际国内形势,着眼于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事业,及时作出英明决策,指引着核武器科技事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60年来,核武器科技事业始终坚定不移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不断向前迈进,坚持国家需要在哪里,事业发展就跟进到哪里。“两弹”突破时期,按照党中央积极防御的战略安排和尽快掌握先进核武器技术的要求,慎重选择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研制有限型号,以最短时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上世纪80年代,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决策,与时间赛跑,加紧追赶,打赢了小型化攻坚战。90年代,建设和发展新的核心能力,取得重大进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不断推进核武器科学技术在更高层面创新发展。

  历史表明,核武器科技事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坚定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推动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既是核武器科技事业的“根”和“魂”,又是核武器科技事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根本保证。

  三、始终坚持立足国情实际,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定自主创新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核武器科学技术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的根本利益,更是如此。突破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尖端科学技术,推进核武器科技事业创新发展,就是中国人民立足自力更生、自主可控、自主创新,依靠自身力量打造国之重器的成功典范。

  60年来,核武器科技事业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方针,统筹各方面力量,自主创新推动发展。创业初期,按照中央“立足有限目标、先进技术”的发展方针,选准攻关的重点方向,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取得重点突破。依靠扎实的基础研究和预先研究,推动原始创新,不断揭示和深化规律认识,奠定了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十分注重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装备力量,实现了科学、技术与工程的高效循环,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建设较为完整的自主创新研发体系。

  历史表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核武器科技事业持续创新发展的看家本领。

  四、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军民融合、大力协同,举全国之力研制国之重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纵观核武器科技事业发展进程,无不闪耀着敢于涉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攻坚、敢于拼搏的改革创新精神。

  60年来,核武器科技事业在深化改革创新中坚定前行,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为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核武器研制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学科和诸多部门,不是一个研究院就能包揽下来的。当年,围绕“两弹”突破,核武器研制管理、技术发展和组织保障不断探索、不断变革。既从宏观顶层对组织结构、体制机制、能力布局进行改革,又从微观实践层面对战略规划、技术路线、试验方案进行适时调整,把领导、专家、技术工人紧密结合,把理论、设计、实验紧密结合,集聚起协同攻关的强大力量。上世纪80年代以来,遵循中央关于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改革发展方针,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组织结构,建设军民结合新体制。进入新时代,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良好环境下,主动面向全国优势科技力量和资源,扩大开放融合,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国防科研新格局,逐步形成融合互动的协同创新局面。

  历史表明,核武器科技事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勇于探索、勇于改革,敢于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把各方面优势科技力量和资源汇聚统筹起来,大力协同创新,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的历史进程。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体现,又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五、始终坚持继承弘扬光荣传统,培养造就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核心骨干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纵观核武器科技事业发展进程,关键就在于紧紧依靠和培养造就了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战斗队伍。

  核武器科技事业汇集了大批科学家、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工作者。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钱三强、郭永怀、彭桓武、程开甲等一批蜚声中外的科学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崇高品德和人格魅力,形成了整个科技队伍的特有气质,带出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科技队伍。这支队伍把对党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科技攻关的强大动力,在秘密历程中奋勇登攀,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展现出忠诚奋斗担当的崇高精神。“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协同攻关、求实创新、永攀高峰”的精神,是核武器科技事业血脉中的红色基因,是核武器科技事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源泉。新时期,要坚持传承与弘扬这样的精神,把为国奉献的本领能力、精神追求和时代要求融入到队伍建设中,使忠诚、奋斗、担当始终成为核武器科技队伍的价值取向,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历史表明,伟大事业产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核武器科技队伍要用伟大精神武装起来,担当起新时代历史重任,推动核武器科技事业朝气蓬勃走向未来。

  六、新时代接续奋斗,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铸牢祖国的核盾牌,不断发展壮大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力量,这是核武器科技事业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新时代新起点。作为承担国家核武器研制任务的重要国防单位,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担当起党和国家交给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按照新时代新要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强军思想,坚决按照党和国家对核武器装备及科技事业新的更高要求,按照党中央对核武器科技事业的政治定位,进一步增强战略定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为解决新时代国家战略性安全问题、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展现新作为,为构建形成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作出新贡献。

  核武器科技事业的奋斗征程,从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明天。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的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推动中国特色核武器科技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奋力书写新时代创新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梁佩韵

 

标签 -
网站编辑 - 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