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携手共创中俄关系新时代

——写在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

来源:《求是》2019/18 作者:乐玉成 2019-09-16 09:00:00

  “当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普京总统陪同下登上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时,曾发表如此深情感言。的确,过去百余年,苏联是对中国影响最大、最深刻的国家之一,中俄关系也走过了一段很不平凡的历程。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中俄关系走进了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回首过去,就是为了从历史中获得经验和启示,推动新时代中俄关系行稳致远,更多造福两国和世界。

风风雨雨曲折路

  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40年间的两国关系基本以十年为一阶段,演绎了蜜、争、斗、谈,经历了高开低走、浮沉起落。

  上世纪50年代是中苏关系的“蜜月期”。1949年10月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二天,苏联即予外交承认,是世界上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曾任中共高级领导人的王稼祥同志被任命为首任驻苏联大使,也是新中国首位驻外大使。至今“国字第壹号”国书仍是外交部档案馆里的镇馆之宝。基于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确立了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950年初,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援华156个项目为新中国实现工业化并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那时,中苏友好蔚然成风:“达瓦里希”(俄语的“同志”)成为相互交往最亲切的称呼,讴歌中苏友好的《莫斯科—北京》歌曲在两国广为传唱,给一代人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此后,两国关系经历了十年论战、十年对抗和十年谈判。到80年代末中苏关系正常化之前,双方已几无往来,维系两国关系的只剩一架飞机、一趟火车、一个使馆。飞机、火车每周仅有一次,最少时只有三四个乘客,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飞机”、“政治火车”。外交关系一度实际降为代办级。偌大的苏联竟没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双边关系最紧张时,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双方甚至一度兵戎相见。现在回过头来看,20多年争斗给双方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使双方错失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2018年6月8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天津共同观看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谊赛。这是小球员们分别向习近平和普京赠送俄、中两队球衣。 新华社记者 王晔/摄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苏双方都逐步反思和调整外交政策,中苏关系迎来解冻期。1982年3月,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表著名的“塔什干讲话”,表达了改善中苏关系的意愿,为中苏关系正常化提供了契机。同年10月,钱其琛副外长作为中国政府特使同苏方开启双边关系正常化谈判,到1988年6月共磋商12轮。1989年5月,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历史性访华。邓小平同志同戈尔巴乔夫举行高级会晤,并提出著名的“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八字方针,标志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中苏关系正常化不仅使两国关系重新回到正常发展轨道,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苏关系40年风雨历程深刻影响了两国发展轨迹,给我们如何发展国与国关系留下了许多思考和启示。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不强加于人,也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由于历史等原因,中苏关系从一开始就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苏联动不动就对中国指手画脚、发号施令,令中方难以接受,为后来关系恶化埋下重大隐患。邓小平同志对此深刻总结到,中苏关系“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受屈辱”。中苏关系正常化之后,双方总结历史教训,开始构建“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国家关系。这是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家间关系,核心是平等尊重、相互信任、互利合作、睦邻友好,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摒弃冷战思维。从此两国关系快速走上了健康、稳定的正确发展轨道。

战略协作开新局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继承了苏联在国际法上的主体地位。在中苏关系正常化基础上,中苏关系平稳过渡为中俄关系,并在短期内实现“三级跳”。1992年,双方决定相互视为友好国家;1994年,中俄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叶利钦总统在来华访问的专机上提议进一步提升两国关系,即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方审时度势,迅速响应俄方倡议。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使中俄关系迈上一个新台阶,展示了中俄之间日益加深的政治互信,极大地推动了双方各领域合作,成为中俄关系发展史上乃至国际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创举。

  此后,中俄关系势如破竹、高歌猛进,接连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签署历史性政治条约。2001年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的形式将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理念确立下来,确定了双方全面扩大各领域合作的方针,为两国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成为指导中俄关系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1年,在条约签署10周年之际,中俄决定将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的特殊性和战略性得到进一步体现。

  ——彻底解决边界问题。中苏就边界问题的谈判持续了近40年,但一直未能取得突破。进入21世纪,双方本着坦诚友好、尊重历史、重视现实、互谅互让等原则,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精神为指引,于2004年签署《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最终全面划定4300多公里共同边界的走向,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中俄关系发展扫清了最大障碍和隐患,也为世界各国解决边界争端树立了典范。

  ——创立上海合作组织。中俄积极将双边关系发展的成功经验向本地区宣介。在中俄积极推动和有关国家共同努力下,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应运而生。上海合作组织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这同集团对抗、零和博弈等冷战思维完全不同,开辟了区域合作的新模式。

  ——倡导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2005年,中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发表《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呼吁充分保障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强调必须和平解决分歧与争端,致力于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反映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心声,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被视作当年“最重大的国际政治事件”。

  2018年9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一起访问“海洋”全俄儿童中心。这是习近平和普京同中俄青少年代表及中心教职工代表合影。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中俄关系在世纪之交连续实现跨越式发展,最关键的一条是双方充分发扬战略协作伙伴精神。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共建立了几十对战略伙伴关系,但唯有中俄之间确立了最可靠、最有效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其特殊性在于双方有高水平的政治互信,合作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系统性和自发性的显著特征。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核心要义是相互给予对方坚定有力的支持,支持对方维护本国核心利益的努力,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对方发展振兴,支持对方把自己的事办好。战略协作使双方可以“背靠背”互为依托,腾出手来共同应对其他方向的风险和挑战。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给中俄合作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更使中俄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国际公平正义的中流砥柱。

携手走向新时代

  2013年3月22日,习近平当选中国国家主席仅几天即开启对俄罗斯的首次国事访问。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开篇之作,凸显了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对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凸显了中俄关系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主席根据普京总统建议参观了俄罗斯国防部及联邦武装力量作战指挥中心,成为首位来此参观的外国元首。也正是在这次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首次在国际场合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理念。这是一次历史性访问,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

  6年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30次会晤,建立了密切的工作关系,结下了深厚的个人友谊。乘高铁、看冰球、摊煎饼、游涅瓦河……一次次亲密互动,一次次坦诚交流,不断写下中俄元首友好交往的佳话。这其中很多场景令人印象深刻,记忆犹新。今年6月15日,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出席亚信杜尚别峰会期间,普京总统带着专门从莫斯科空运来的俄式蛋糕和冰淇淋,到习近平主席下榻的宾馆当面祝贺生日。在精心制作的蛋糕上用中文写着“六六大顺”的美好祝福。两位元首举杯相贺,共话友谊。这并非中俄元首第一次共同庆生。2013年10月7日,在印尼巴厘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也专程去普京总统下榻处为他祝贺生日。普京总统表示,能同习近平主席一起过生日感到非常幸福。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之间的亲密互动和深厚友谊是高水平中俄关系的生动写照,是中俄关系的宝贵财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取得前所未有的新发展,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各领域合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战略对接领域,俄方支持共建“一带一路”,中方支持俄倡议的“大欧亚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取得重要早期成果。

  经贸领域,中俄双边贸易额2018年突破1000亿美元,创历史纪录。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速卖通”成为俄罗斯百姓网购的首选平台,使用支付宝成为越来越多俄罗斯人喜爱的支付方式。

  互联互通领域,两国界河上首座跨境公路大桥黑河大桥、首座跨境铁路大桥同江大桥成功合龙,通车在即;往来两国各大城市的航线越来越密,两国民众“走亲戚”、“串门”更加方便。

  能源领域,俄罗斯成为中国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中国大约每7桶进口原油中就有1桶来自俄罗斯,俄罗斯在中国能源安全格局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产能领域,今年6月,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图拉州工厂竣工投产,成为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首个独资全工艺制造工厂,两国元首共同在第一辆下线汽车上签名。

  人文领域,双方开创性举办“国家年”、“语言年”、“青年友好交流年”、“旅游年”等大型人文主题年活动,开创建立联合大学、同类高校联盟等新型多元化教育合作模式,汉语入选俄高考外语科目,学习对方语言文化成为两国青年的新时尚。当年在“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疗养的汶川地震灾区儿童已长大成才,成为中俄友好事业的接班人。

  国际领域,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近年来发表多项联合声明,阐述对国际形势和全球战略稳定等问题的共同主张。双方合力推动朝鲜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路线图”,共同维护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双方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也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各国的普遍安全与共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8年11月7日,中俄联合研制的远程宽体客机CR929的1︰1样机亮相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 新华社记者 梁旭/摄

  今年6月,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第八次踏上俄罗斯大地,对俄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这次访问恰逢中俄建交70周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两国元首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双边关系再上新台阶。新时代的中俄关系以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为目标,强调加大相互战略支持,深化全方位利益交融,深入挖掘双边关系潜力,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对两国关系过去70年发展历程的全面总结和提升,将为中俄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经过70年发展,中俄关系深耕厚植,打下牢固基础,取得巨大成就。进入新时代,两国关系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坚持中俄睦邻友好和全面战略协作方针不动摇,不断推动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攀登新高峰。

  把增进政治互信摆在首位。政治互信首先是两国元首的互信与友谊,中俄关系的大发展首先归功于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这是中俄关系最重要的特征。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按照两国元首绘制的发展两国关系的蓝图,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加强战略沟通,加大对彼此核心利益和关切的相互支持力度,牢牢把握中俄关系向前发展的战略方向,不受任何外部因素干扰和破坏。

  将互利共赢融入全方位合作。中俄经济互补性强,是天然的合作伙伴。走进新时代,中俄要深挖新兴领域合作潜力,打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和新合作增长点,增强项、补短板,推动双边贸易额朝2000亿美元的目标迈进,不断提升两国合作的独立价值和内生动力,共同提升两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以民心相通巩固世代友好。人民的深厚友谊是中俄关系发展的源泉,是确保两国世代友好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进入新时代,中俄要坚持把促进民心相通作为重要任务,继续办好更多丰富多彩、贴近人民生活的交流活动,支持鼓励两国社会各界广泛接触,打通中俄关系的“全身经络”。要着力培养了解热爱对方语言文化的青年人才,传承中俄世代友好接力棒。

  用战略协作共御风险挑战。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单边主义、霸凌行径不断抬头,中俄战略协作的国际意义日益凸显。进入新时代,双方要继续开展水平更高、程度更深的战略协作,面对面加强交流,肩并肩站在一起,背靠背相互支撑,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多种威胁和挑战,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贡献更多“中俄方案”。

  70年弹指一挥间。历经风雨考验的中俄关系正变得更加成熟、稳定、坚韧。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战略引领下,在两国各界人士及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不断取得新成就,展现新风貌,再创新辉煌。

  作者:外交部副部长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芯蕊
评论 登录新浪微博 @求是 发表评论。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