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的脚步

来源:《求是》2020/09 作者:新华社记者 2020-05-01 09:00:0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中华民族又一次遭遇重大考验。

  这是审时度势、胸怀全局的部署——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谋划,早在2月初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就围绕抗疫与发展统筹布局,一系列应对举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这是迎难而上、精准施策的行动——全国上下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信心、主动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落细各项举措,14亿人民同心合力,奏响春天的奋进曲。

  冬去春来,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封闭”70多天的武汉按下了“重启键”,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复苏的脚步正在加快。

  “在卫生危机高潮过后,中国逐渐醒了过来。”法国《论坛报》这样评价。

阳光总在风雨后

  江南的春天,已是一派忙碌场景。

  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考察调研,释放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推动复工复产的鲜明信号。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生产线旁,同工人们亲切交谈,询问大家返岗途中是否顺利、复工后生产生活上还有哪些困难、工资发放是否正常。

  “实际上,党中央在研究相关对策时想到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我们已经出台了一套政策组合拳,随着形势变化还会及时进行调整,推出更多针对性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不让中小企业受到根本性、伤元气的影响,并能尽快恢复到好的状态且有新的发展。”温暖的话语,回应了企业关切。

  受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前所未有的冲击影响,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消费、投资、出口等出现下降,就业压力明显加大。

  经济的短期承压,是中国在面临重大疫情时,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主动选择。而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的明显收窄,展现出在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下,中国经济复苏的脚步正在加快。

  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

  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是大局,必须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整合力量、全力抗击疫情,这是很大的挑战;在疫情形势趋缓后,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这也是很大的挑战。”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指出,“疫情特别严重的地区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北京市调研指导时强调,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要坚定信心,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疫情的冲击只是短期的,不要被问题和困难吓倒。

  2月23日,一场大范围的电视电话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再次发出有力动员,强调要“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

  关键时刻,党中央紧紧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新的变化态势,及时调整策略,积极应对挑战——

  春耕不误农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

  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举行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吹响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决胜号角。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努力,上下一心,向世界亮出“中国答卷”——

  1月底以来,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逾800项企业减负纾困政策,1—2月全国减税降费共4027亿元,更多有针对性的措施正在路上;

  超1亿农民工返岗、重大投资项目开复工提速、在华外资企业加快复工复产,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

  面对全球确诊病例已超百万的严峻形势,中国始终在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

  3月2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举行。

  “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

  这是中国的理念与主张,更是中国的作为与担当。

  “阳光总在风雨后”。习近平总书记与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通电话时说的这句话,描绘出全世界对疫情过后更美好未来的向往。

  “凭借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韧性,中国不仅将很快战胜疫情,而且还将很快恢复经济秩序,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利益,也将为世界作出重要贡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如此称赞。

千磨万击还坚劲

  “武汉,我们回来啦!”

  3月21日16点51分,由湖北十堰东站始发的G6846次列车顺利抵达汉口站。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首趟抵达武汉的返岗复工专列。

  走下火车的东风本田员工杜康,看着手里那张淡黄色背景的“团体旅客证”,依然有些难以相信。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在积极防控疫情的基础上,为辖区内近1200家重点企业和项目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为每家企业配备一名“首席服务官”,帮助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助力企业加速复工复产。图为2020年4月17日,厦门市思明区莲前街道办事处招商中心工作人员在厦门市一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向企业负责人了解生产经营状况。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杜康和同车1000多名返岗复工的同事,随后被“点对点”送往各自居住的小区。一路上,“武汉欢迎你”的横幅以及一辆辆服务专车,让他感觉“到家了”。

  当暖风融化了坚冰,当傲雪寒梅与烂漫樱花在东湖湖畔次第绽放,重启的机器在武汉敲击出春天的节奏。

  4月8日,武汉市全面“解封”。“疫情高峰过后,中国正在逐步恢复经济活力和日常生活。”海外媒体中,这般评价不在少数。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两战都要打,两战都要赢。

  企业要运转,人是关键。

  数码印花机智能印染,机械手有序衔接……国内最大的服装加工制造企业——浙江宁波申洲国际园区厂房内,一件件服装“整装待发”,企业日产服装已恢复至80万件。

  突如其来的疫情,曾令集团董事长马建荣压力很大:“公司4万多人,过年离甬的不在少数,万一哪里出现纰漏,怎么办?”

  “跨越大半个中国来接你。”马建荣做出了这个决定。

  自2月初启动员工返岗计划以来,申洲开发专属健康二维码,对每一个员工登记在册跟进健康信息,并陆续派出700余辆大巴,到14个省市上千个点位,把员工从村村寨寨接出来。

  知难而进,行不懈怠。

  全面复工复产以来,辽宁省大连市民营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开足马力保障生产有序进行,满足重点行业用户需求,确保完成全年订单任务。图为2020年4月7日,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在车间装配设备。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浩大的复工“迁徙”背后,凝聚着各方的鼎力驰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印发通知,组织开展对用工集中地区和集中企业“点对点”的农民工专车(专列)运输服务;

  四川与广东、浙江建立健康检测互认工作机制;天津推出跨省直达巴士、抵津场站直达巴士、日常通勤巴士3种形式的“定制包车”……

  多家互联网平台提供联网售票、联程联运模式;百度推出人工智能返程平台和无接触测温排查,精准护航复工返岗;联想在合肥、深圳、成都等地工厂为中小企业员工提供共享工作平台;阿里、浪潮等开放了在线办公、视频会议等服务……

  资金链、产业链,是企业最重要的生命线。

  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富士康,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代工企业,在疫情面前一度因产业链阻断陷入窘境。近百万用工缺口!整体复工率仅25%,海量订单出现违约风险,百余家核心供应商受困……

  “2月22日企业提出供应链复产困难后,我们当日就向相应省份紧急发函,逐一沟通供应链企业情况,帮助尽快复产。”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说。

  建立“早沟通—晚反馈”机制,掌握企业真实情况;相关地区政府成立工作专班与企业建立日调度制度;打破行政组织的框架,工信、市场监管、人社、交通等多部门联动……

  3月11日,富士康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武汉厂正式复工。

  如今,富士康27个主要厂区均已复工,整体复工率超过97%,百余家核心供应商实现复产,由此带动上下游1万余家中小企业正常运行,保障了苹果、华为、小米等企业的产品生产,稳定了全球供应链。

  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复工复产的条件,不失时机实现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这是一场跨地区跨部门的协同作战——

  工信部向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四川、湖南7个省派出复工复产工作组,梳理7300余家核心配套企业,解决企业困难“一事一议”、“一企一策”;

  财政部门对重点企业和关键环节进行贴息资金支持;交通部门优先保障供应环节的货运畅通;商务部门支持重点出口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宁波加快产业园区复工,确保“生态圈”平稳有序;湖南共选派1.7万余名联络员下沉到2万多家企业,帮助对接零部件……

  国家统计局相关调查显示,截至4月9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达到97.2%,比2月底提高18.9个百分点。企业复产水平明显回升,开工企业中半数生产水平已超正常水平的80%,八成企业生产超过正常水平的50%,均比2月底大幅提高。

  当下,全球疫情仍在肆虐,不可避免冲击全球贸易投资。然而,一批有战略眼光的跨国公司却在加快布局中国市场。

  零售巨头开市客将在上海开设中国大陆第2家门店;丰田将与一汽合作,在天津投资兴建电动车工厂;星巴克将在江苏昆山投资1.29亿美元建造绿色环保的咖啡烘焙工厂……

  对全国8700余家外资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截至4月14日,复产率超过70%的企业占72.8%。截至4月9日,全国超过76%的外贸重点企业产能恢复率超过70%。

  今日之中国,近百万亿元经济体量、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完备的制造业全产业链、庞大的国内市场……应对冲击的能力更强,发展的韧性也更强。

  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李家河镇塘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童话工艺“扶贫工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面复工复产,带动200多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周边村民就业。图为务工人员将制作好的玩具装入玩具收纳壳。 新华社发 王俊 /摄

咬定青山不放松

  大兴安岭南麓春寒料峭,热炕头上的刘清战却坐不住了。

  49小时,2600公里。近日,黑龙江省青冈县民政镇文治村41岁的贫困户刘清战,这辈子第一次坐“专车”出省打工。

  今年2月底“摘帽”的青冈县,是黑龙江省最后一批退出的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外出打工是不少乡亲脱贫的希望。

  10台大巴车,299名农民工,每人一个免费“大礼包”,有迷彩服、帽子、手套、双肩包、洗漱用品以及口罩、护目镜等防疫物资……县里组织了免费体检,还有免费“专车”。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是广西极度贫困县之一。近期,当地政府积极支持本地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复工复产,促进贫困户增收。图为在广西隆林鹤城新区的扶贫车间,工人在加工电子变压器。 新华社记者 刘伟/摄

  299名务工人员中,有11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扶上马、送一程,要让这些农民工兄弟都稳住岗,脱贫战‘疫’不掉队!”青冈县委书记杨勇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突遭疫情影响,稍有松劲懈怠,就可能影响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3月6日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发出动员令。

  面对困难挑战,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中国迅速行动——

  解决复工难题,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工作机制“加强输出”;利用扶贫车间、公益岗位等,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妥善安置因疫情暂时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

  给予资金支持,明确2020年新增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受疫情影响较重地区适当倾斜;打通痛点难点和堵点,28个部门联合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最大程度化解疫情对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和贫困群众增收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之年,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坚定不移干好自己的事。

  随着天气转暖,中国的土地正在绿起来。

  在这个春天,农人们不误农时、辛勤劳作。

  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农业科研人员眼中的“育种天堂”。

  从湖南赶回三亚、隔离14天期满的研究员李剑波,一大早就下到杂交水稻育种田里,对他的“宝贝品种”进行记录和筛查:“这批制种,4月下旬就要在我国南方播种,一分钟都耽误不起!”

  李剑波是疫情发生后,从全国各地赶回的2800多名“南繁人”中的一员。

  突发的疫情,曾让不少种业科研工作者担心影响全国春耕夏种。为了守住春天的希望,各地迅速行动:

  科研人员不能来,当地管理人员就协调“代收代管”,把科研材料晾晒、包好,寄往各地;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及时协调组织,各省“南繁人”通过“一码通”有序返琼;村与村、区与区之间的防疫关口陆续打通,“南繁人”走上“绿色通道”直达基地……

  为全国春耕夏种提供4000万亩科研用种的南繁基地,重现久违的繁忙场景:3月8日,南繁各单位全部复工,复产基本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农业稳则天下安。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牵动人心,14亿人的“米袋子”、“菜篮子”,分量之重不言而喻。

  解决养殖业困难,打通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民下田等堵点难点,中国迅速行动,大江南北吹响春天的出征号角——

  拉起笼子,一只只鲜活的小龙虾从水中跃出。3月21日上午,“中国小龙虾之乡”湖北潜江迎来春节后首次开捕小龙虾。

  截至4月3日,农资企业的复工率98%、复产率90%,农资经营门店的开业率达到96%,农资下摆入户的比例80%;

  今年小麦面积基本稳定,苗情总体较好,一二类苗比例87.2%,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种植业、养殖业等正在全面恢复……

  生机,在广袤田野中涌动;机遇,在直面挑战中绽现。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随着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

  激活新消费,“线上服务”一派火热——

  从在线教育到远程办公,从生鲜配送到线上问诊,从AI旅游到线上陪练……疫情之下,“生活服务+”挖掘增长新空间,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色。

  激发新活力,“数字经济”加速崛起——

  从工业互联网到5G“新基建”,从直播带货到线上“广交会”,从数字政府到智慧城市……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加速应用成为抗疫“利器”,让高质量发展的步履更加坚实。

  重塑新动能,改革开放再度发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疫情带来反思,唯有绿色发展,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新华社记者:韩洁、安蓓、齐中熙、张辛欣、于文静、王优玲、申铖、刘夏村

标签 -
网站编辑 -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