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重:在创新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来源:《求是》2023/19 作者:《求是》杂志记者 周璐铭 2023-10-01 09:00:00

中国一重:在创新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求是》杂志记者 周璐铭

  2023年8月10日,海南昌江,全球首个陆上商用小型核反应堆“玲龙一号”反应堆核心模块被高高吊起,向着核岛方向缓缓移动,吊装成功。这是继“华龙一号”后我国核电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国一重在核电装备、新材料等领域破解“卡脖子”难题、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又一重大突破。

  “玲龙一号”反应堆核心模块的承制者——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其前身为第一重型机器厂,是国家“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全国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走进中国一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一重不断攻克和解决重大装备“有无”问题,累计为国家开发研制出421项新产品,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75项,为各行业提供机器产品近600万吨,有力保障了我国国防安全、科技安全、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

  装备制造业被誉为“工业之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2013年8月28日,总书记来到中国一重,为老国企振兴问诊把脉,勉励中国一重“敢打市场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创新牌”。2018年9月26日,总书记再次视察中国一重,给广大干部职工鼓劲打气,“我们必须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中国发展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厚望,激荡起中国一重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科技、人才、创新‘三个第一’为基础战略支撑,深耕核电、石化、钢铁冶金等十大装备领域,全力以赴抓好打造大型铸锻件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高端装备现代产业链链长等重点工作,全面打造创新型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产业集团”,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鹏信心满满。近年来,中国一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着力创建一流人才培养平台、一流科技创新平台、一流企业创新平台、一流新型研发平台,成立核电大型铸锻件联合研究中心,组建高端锻件制造技术变革创新团队,实施“洁净钢平台建设”等一批强基项目,推进人才新政47条,实施百名人才工程,设立创新工作室152个,凝聚各类创新人才3000余人,构建全员全方位科技创新动力机制,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随着企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大幅提升,中国一重国家重大装备项目捷报频传,承担的16项国家项目全部攻克,突破重型H型钢万能精轧机组设计等9项“卡脖子”技术,取得核电百万千瓦整锻低压转子国产化等24项重大科技成果,替代进口产品为国家节省成本1000余亿元……

图为中国一重炼钢车间,工人采用“五包合浇”方式浇注5.5米轧机机架。 中国一重供图

  如今,创新意识已经成为每位中国一重人的自觉,转化为挺起民族工业脊梁、加快锻造“大国重器”的豪情壮志和时代担当。在水压机锻造车间,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一重铸锻钢事业部水压机锻造厂副厂长刘伯鸣指着身边的一件号称“轧机之王”的5.5米支承辊向记者介绍说,这个由499吨钢锭制造而成的超大锻件,从出炉到冷却回炉的3个小时内,每一秒工人们都要和温度赛跑。“‘趁热打铁’,是对我们工作最形象的描述。我们打铁人,就是在和逐渐冷却的温度抢时间,充分利用每一次挤压、翻转,让工艺更加精准,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刘伯鸣说,“这些数十吨乃至上百吨的‘巨无霸’,锻造误差要控制在毫厘之间。我们深切感受到,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核心产品,只有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中国一重,像刘伯鸣这样的高级技师和工作团队还有很多。铸锻钢事业部党委书记、总经理宋传宝说:“我们要练好‘内功’,在原材料选用、工作流程优化、利用率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中国一重牢记总书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嘱托,始终以壮大民族装备工业、维护国家产业安全为己任,奋力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使企业在科技创新中不断焕发新的光彩、迸发新的活力、实现新的突破,在创新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芯蕊  校对 - 夏明月 高胜军 审校 - 乔雪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89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