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由贸易试验区

来源:《求是》2023/20 作者: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 2023-10-16 08:23:25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二十大部署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高到战略层面。今年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上,要在全面总结十年建设经验基础上,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勇做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先锋,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这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是全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完善开放制度体系,已经走过十年历程,取得系列重要成果。新征程上,上海自贸试验区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统筹发展和安全,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强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更好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上海自贸试验区承担着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的光荣使命

  设立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应对国际经贸规则变化和挑战的主动选择。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自贸试验区“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强调“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做点压力测试”。十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坚守“是国家的试验田,不是地方的自留地;是制度创新高地,不是优惠政策洼地;是苗圃,不是盆景”的定位,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推出了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有力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制度型开放的先行者、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作用,有力践行了试验育种、示范引领的使命任务。

  发挥制度创新的“头雁”效应。发布全国首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推动构建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率先把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向金融服务、跨境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等领域拓展。创新体现国际水平的贸易便利化监管模式,首创一线“先进区、后报关”、区间“自行运输”、二线“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新模式,建成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出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十检十放”分类监管等举措。创设本外币一体化运作的自贸账户系统,率先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率先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开展“先照后证”、“证照分离”、“一业一证”等改革,施行企业简易注销制度,创新承诺制注销、强制除名和强制注销。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源自上海首创或同步先行先试的有145项,占比48%。

  金融开放创新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图为上海自贸试验区陆家嘴金融片区夜景。 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黄伟国/摄

  打造开放发展的生动样板。先后在汽车整车制造、金融服务、医疗服务、增值电信、检测认证等60个开放领域实现一批全国首创项目落地,在融资租赁、工程设计等领域形成较明显的外资集聚。设立黄金国际板、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再保险国际板,推出原油期货、20号胶、低硫燃料油、国际铜等国际化期货期权品种。建立离岸转手买卖先行示范区及产业服务中心,建设全国首个综合运用境内外数据辅助银行开展贸易真实性审核的“离岸通”平台,促进离岸贸易常态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截至2022年底,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超过8.4万家,累计新设外资项目超过1.4万个,累计新增外资注册资本1863亿美元,累计实到外资586亿美元。

  推动重大战略的功能叠加。建立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五个中心”建设相结合的开放创新模式,实施全球营运商计划,完善丰富多样的金融机构体系,培育壮大高端航运服务业,积极发展新型国际贸易,推动自贸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强化“五个中心”核心功能。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开设上海自贸试验区境外投资服务平台“一带一路”专区,助力企业投资“走出去”,建设“一带一路”技术交流国际合作中心,助力中国产品和中国标准“走出去”。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牵头成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建设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助推242家长三角企业到科创板上市,推进长三角市场监管领域合作。

  我国已经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战略定力,越要通过主动扩大开放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拉紧全球利益纽带,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新征程上,自贸试验区依然肩负着重大使命,尤其是上海自贸试验区要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开展风险压力测试。我们要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扩大更高水平开放,在制度创新上力争新突破,在促进开放上争取新拓展,在谋划发展上实现新提高;对外做好窗口示范,在我国推进加入CPTPP和DEPA过程中承担起先行一步、率先测试的任务,以主动开放的作为向世界亮明我国履行开放承诺的鲜明态度;对内勇当先锋引领,坚定不移挺进改革深水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扩大高水平开放破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探路,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

  二、在新起点上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关键词是提升,抓手是规则对接,重点是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目的是牵引国内相关领域改革。上海自贸试验区要加快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加强组织实施,确保细化落地。在此基础上,对标开放水平和市场水平较高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系统对接CPTPP、DEPA等国际经贸协定,针对符合我国改革开放需要的规则条款,做到“可试尽试”。

  实施更大力度的先行先试。选择国家战略需要、国际市场需求大、开放程度要求高、上海具有较好基础的重点领域,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积极探索构建跨境数据管理新模式。数据跨境流动是进一步深化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基础。上海自贸试验区具有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要细化制定数据分类、评估、管理的规范与标准,为国家探索数据出境事前评估、事中存证、事后监管的安全合规机制。主动对接“边境后”规则。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中有很多是“边境后”规则,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方向是一致的。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在完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扩大知识产权保护的适用范围、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和效率、提高国有企业信息透明度等方面用劲使力,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自贸试验区,就是要通过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吸引更多的资金、信息、技术、人才、货物等全球资源要素,推动上海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着力提高货物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实施原产地规则,开展国际贸易相关单证、港口物流等数据共享交换,提升货物通关效率。重点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兴贸易业态,聚焦再制造原材料、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生物医药特殊物品等特定货物,优化进出口管理,以小切口带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的整体提升。积极引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逐步放宽和取消与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等模式相关的限制性措施,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出入境和停居留政策,促进境外专业人才执业便利。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为制定全国自贸试验区和全国范围内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提供经验。深化重点领域对外开放。加大电信、教育、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完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

  洋山港是中国首个在微小岛上建设的港口、全世界最大的外海港口。依托洋山港,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立了全国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图为2023年9月9日,在洋山港码头,多艘超大型集装箱货轮正在进行集装箱吞吐作业。 中新社发 钟鑫旺/摄

  实施更有特色的差异探索。上海自贸试验区地处上海“五个中心”核心区,立足优势、错位发展、开展差异化探索是应有之义。助力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建设,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支持法律、会计、审计、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走出去,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建设开放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率先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路径,便利诚信合规企业的跨境资金收付,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创新面向国际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扩大境外人民币境内投资金融产品范围。助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全球营运商计划,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积极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推进建设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探索发展离岸商务。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动江海陆空铁紧密衔接,探索创新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国际中转集拼,提升航运服务业能级,推动浦东国际机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扩大航权安排,进一步放宽空域管制,扩大空域资源供给。助力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开展有利于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监管创新试点,增强生物医药协同创新能力,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试点,创新吸引集聚海内外科技人才的体制机制。

  实现更高质量的产业发展。上海自贸试验区各类企业比较集中,产业结构比较齐全,经济形态比较丰富,价值创造能力较强,建设成效最终要用发展成果来检验。要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大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结构现代化、产业创新生态化,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导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提升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等六大硬核产业的能级,全力抢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四条新赛道,前瞻布局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五大未来产业,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

  三、不断提高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工作质量

  自贸试验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必须加强领导、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构建工作闭环,确保取得实效。

  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自贸试验区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确保改革不变质、不走样,使改革开放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方向前进。必须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胆探索,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

  加强国际规则的对标对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首先要对接国际规则,熟悉、掌握、运用国际通行规则,从历史演变和底层逻辑的角度吃透国际规则的内在机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增强对接运用的自觉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预见预判新技术条件下规则可能发生的变化,把握哪些规则会变、哪些规则不会变,增强对接运用的适应性。

  注重各项改革的系统集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出发来谋划设计改革,以“办成一件事”、“做强一个产业”为导向,实施集成改革,完善配套政策,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系统性地解决企业群众的痛点堵点,放大改革综合效应。要主动加强上下联动,承接落实好中央和国家部门授权,把多个条线的改革在自贸试验区集成起来,形成系统化、体系化的方案设计,加强各项措施的协同耦合。

  加大改革创新的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党中央明确要求建立完善与支持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可以对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作变通规定;浦东新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浦东新区政府可对暂无法律、法规或者明确规定的领域先行制定相关管理措施。这些都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要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既要大胆、主动地变通和创制,破旧立新引领改革突破,也要通过立法把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下来,增强改革的权威性和穿透力。

  上海自贸试验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提升企业市民办事便利度。图为2023年10月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指导办事人员运用“智能帮办”系统。 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郑峰/摄

  守牢风险防范的安全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自贸试验区既要进行改革开放试验,又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要始终把强化风险防范摆在突出位置,将风险管理贯穿制度创新全过程,设计改革时加强风险研判,推进改革时加强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及时做好风险处置工作。加快构建与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全面深化事中事后监管改革,增强监管体系的联动性和跨部门工作的协同性,推动传统监管向数字监管、风险监管、信用监管转变,实现风险的精准监测和全面防范。

  促进改革成果的复制推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抓改革、搞创新,要始终把可复制、可推广作为重要原则,以“苗圃变森林”的思路来推进工作。形成具有首创性、引领性的“001”号案例后,还要继续努力,加快把“白名单”变成标准管理,把“正面清单”变成“负面清单”,把点上个案突破变成面上制度安排,创造丰富的企业案例,形成在更大范围广泛适用的做法和经验,为复制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标签 -
网站编辑 - 王慧  校对 - 夏明月 高胜军 审校 - 徐勇林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16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