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增活力”

2019年01月31日 14:05:21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评论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于对经济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形势变化的精准判断,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其中,瞄准当前市场痛点、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既是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

  微观主体有活力,经济发展才会有动力。过去一年,中央专门召开一系列会议、采取一系列改革举措,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日前公布的中国经济2018年成绩单,足以证明改革的成效。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收入中的成本为83.88元,比上年减少0.2元;全国企业和个人减负总规模达到1.3万亿元。但同时,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各类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与改革初衷之间还存在“温差”,部分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不足,出现等待观望现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进一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上作出相关部署,正是对此的及时回应,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也势必要求继续深化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供给结构跟不上需求变化、产能过剩与不足并存的状况只是表征,深层次原因还是在于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全要素流动受阻,造成资源配置扭曲。因此,增强微观主体活力,首先要在建立公平开放公正透明的市场规则上破题。

  落脚在国资国企改革方面,要将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重要突破口,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的国有企业,以及主业处于竞争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积极作为,加快改革步伐;扩大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范围,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内涵,实现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优势互补。

  落脚在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要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等方面,为其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有利条件;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金融支持力度,使其轻装上阵、健康成长。说到底,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走深走实,打破横在民营企业面前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化解挡在中小微企业面前的“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提升企业和企业家的发展决心、转型信心、克难耐心,走出发展新路径。

  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还要在营造法治化制度环境上着力。这就要求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提升“放管服”改革的精细化程度和质量水平,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要求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赋予国资、外资、民资公平竞争的权利,着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总之,如何“增强”方向已明确,关键在执行。唯有把相关改革举措落实好、不走样,才能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走活中国经济这盘棋。

标签 - 深化改革,改革试点
网站编辑 - 郭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