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极限施压无法撼动中国前进的步伐

——中国专家探讨中美贸易关系

2019年06月15日 10:49:45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本网记者 赵雁

  中美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摩擦,不仅严重威胁两国的经济和双边关系,也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的预期与格局。今年5月以来,美国再度升级中美经贸摩擦,企图以此迫使中国接受其不合理要求,中方不得不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使得贸易摩擦转入实质性冲突的新阶段,未来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

  6月13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主办的“中美经贸关系研讨会(第五场)”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围绕中美经贸关系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展开一番有益的探讨。

  李稻葵:单方面挑起贸易摩擦,美国政府忘记了沉痛的历史教训

  1930年6月,时任美国总统胡佛不顾政经各界的强烈反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大幅提高关税的“斯姆特-霍利法案”,法案通过之后,全球贸易总额下降了66%,美国的失业率从7.8%上升到接近25%,三年之内,引发了全球的大萧条。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该项法案可谓是1929-1933年全球大萧条的“扳机”,同时也被称为“20世纪美国最愚蠢的法案”。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认为,美国对中美贸易关系开刀,它引发的后果很可能远超当年的“斯姆特-霍利法案”。

  李稻葵说:“今天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可以说是全球经贸关系中最关键的一环,比当时的美欧经贸关系还要密切,因为今天是全球价值链时代。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是全球价值链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中美贸易关系开刀实际上是对全球的生产价值链开刀,是对全球化开刀,它引发的后果很可能远远超过当年的“斯姆特-霍利法案”,这个基本的历史美国人忘记了,美国现任的领导人忘记了。”

  李稻葵还表示,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会担当起维护全球化的重任。他强调:“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增长点(引擎),所以我们有责任维护全球的贸易的自由化。首先大家应该办好自己的事情,办好自己的事情就是稳定世界经济,我们是全球经济最大的发动机,只要中国经济稳定了,世界中心就稳定了。同时,我们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精准应对美国所挑起的贸易摩擦。”

  阮宗泽:中国的发展是答案,而不是问题

  2019年6月9日,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现身美国佐治亚州的圣经学院,就此前一次与特朗普在电话中的交谈内容等发表演讲。在演讲中,卡特表示,他几周前曾给特朗普写过一封信,解释卡特政府当时是如何尝试解决与日本经济摩擦问题的,随后特朗普给卡特打了电话。特朗普在电话中提到:“中国在许多方面都远远超过了美国。不仅是经济,在其他重要方面也是如此。”

  中美自1979年建交后,多年来美国花费大约3万亿美元约合20.7万亿元人民币投入持续不断的战争,而中国则致力于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

  谈及到美国两位总统的这段对话,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美国缺乏自己反思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甩锅”给别人,中国经常成为被指责的对象。其实中国是答案,而不是问题。

  阮宗泽指出:“为什么会导致这样一场危机,我的一个解读是这样,美国缺乏自己反思的习惯,一旦美国自己遇到了问题,他总是想到这个问题是别人造成的。我们(中国)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在反思。怎么认识中国,我认为其实中国是答案而不是问题。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没有人可以是一个孤岛,就是发达经济体也需要更大的市场,如果发展中国家发展不起来也会阻碍世界经济的增长。”

  阮宗泽还表示,美国挑起贸易摩擦,是在犯一个错误,是对形势的一个误判。他解释道:“今天客观来讲绝大多数国家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不愿二选一。原因很简单:第一,今天美国领导人这样对中国,可以反复无常,极限施压,明天就可以对准他们。第二,美国这样做,很多单边主义的做法,保护主义的做法,是违背全球化的浪潮,它是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如果这些国家跟随的话,不符合他们的利益。所以在国际上有一句话就是,做美国的敌人很危险,做美国的盟友更危险,为此他们不愿意做选择。”

  对于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方向,阮宗泽认为,中美还是要回到合作的道路上,合作才是中美唯一的选择。

  吴晓求:美国的贸易逆差以及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必然的

  自从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有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日常爱抱怨中国,认为美国经济不好,很大原因是中美贸易逆差太大,因此特朗普千方百计想要缩减中美贸易逆差。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表示,美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根本谈不上吃亏。

  吴晓求解释道:“这种贸易逆差以及他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必然的。一方面,美国最受益的是美元的国际化,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体系中以及在国际储备市场中都占据着主导的地方;另一方面美国又要输出美元,显然他的贸易赤字以及国际收支就会出现不平衡,这是个必然的现象。”

  谈及到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带来短期的压力,吴晓求认为,从短期压力来说,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影响可能会比美国的影响要大一些,但是中国有能力应对贸易摩擦带来的挑战,美国的极限施压根本不可能影响中国前进的步伐。

  薛澜:强迫技术转移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

  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实现了“质”的转变。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主动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相继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并正在加紧著作权法的修改。中国仅花了3年多的时间就建立了3个知识产权法院和15个知识产权法庭,有效提高了中国知识产权的司法水平。然而“中国强制转让技术”这一论调时常被美方在中美经贸磋商中拿来大做文章。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表示,在一个市场经济体系下所谓强迫技术转移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如果一个企业不愿意转移技术完全没有必要参与交易。如果交易中存在强迫行为,WTO的规则可以对一系列的争端进行解决和诉讼。

  薛澜补充道:“发展中国家一般是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从事低附加值的活动。但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不甘于长期从事低附加值的活动,所以愿意通过给发达国家的企业、跨国公司更加优惠的条件吸引他们进行技术转移,加速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所以国际上的技术转移,实际上这是一个常态。不管怎么判断,最后的具体的利弊权衡是企业来做的,所以并不存在‘强迫技术转移’。”

标签 - 贸易摩擦,中国,美国
网站编辑 - 赵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