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背后深意

2019年02月01日 10:11:51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许华卿 编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金句频出,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理念已深入人心,作为倡导者、推动者和引领者的总书记为何如此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究竟有何重大意义?第3期《求是》杂志特别刊发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文,让我们仔细品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

  ★历史地看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我国古代很早就把关于自然生态的观念上升为国家管理制度,专门设立掌管山林川泽的机构,制定政策法令,这就是虞衡制度。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之所以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就是因为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并且独特的地理环境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说基本国情,这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内容。

  ★现实地看

  我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制定了40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从总体目标、基本理念、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制度保障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安排。

  特别是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建得好、用得好,敢于动真格,不怕得罪人,咬住问题不放松,成为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我们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我们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大国,形成全世界最大的污水处理能力。

  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跨越一些常规性和非常规性关口。这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如果现在不抓紧,将来解决起来难度会更高、代价会更大、后果会更重。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

  ★发展地看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不管有多么艰难,都不可犹豫、不能退缩,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标签 -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背后深意
网站编辑 - 李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