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眼中的王逸平

2019年03月11日 10:04:36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梁佩韵 编制

  同事眼中的王逸平:在追逐新药梦的路上无比执着,在名利物欲的追求中无比淡泊

  王逸平的学生和临床研究合作者、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李水军还记得,2004年10月,为了获得临床药代数据,经过医院伦理批准后,王逸平撸起袖子以身试药,他说:“一个好药、一个安全可靠的药,就是你敢用到自己身上!”

  “这20多年,他耐住了寂寞,放弃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候出论文、争取人才‘帽子’的种种诱惑,全力以赴只为新药研发。”单位领导和同事这样评价他。

  王逸平始终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但从来没有对谁炫耀过,还把荣获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的奖金全部捐出。他说:“新药研发是实的,课题组工作是实的,做人是实的。”宣利江回忆:“有一次我告诉他,每天有将近10万病患在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我才难得看到他脸上一丝小得意的笑容。20多年来,我们因为这个药拿到了那么多奖,但我从来也没有看到过他的这种笑容。”

  在他离世的前两天,王逸平仍然坚持参加了上海药物所2018年学委会。这天,研究生教育处处长何敏注意到,几乎从不迟到的王逸平第一次迟到了较长时间,当时他的面色非常难看,步履也有点缓慢。尽管如此,他还是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赞成提高研究生奖助学金的待遇,希望学生有更好的生活……

  在大家面前,王逸平总是乐呵呵的。“他从不主动和别人说起自己的病。我曾和他出差多次,他经常在午饭或晚饭间把自己关在房间,原以为他不善交际、不喜欢应酬,却不知他那时正躲在房间给自己治病。此时想来,真后悔对他的关心太少。”药物化学研究室党总支书记张翱研究员如是说。

  学生眼中的王逸平:亦师亦友、乐于奉献

  25年来,王逸平的每一天都在和时间赛跑。“每天早上7点多就能在单位食堂看到他。每天晚上10点多,坐在对面办公室的我们,仍未听到老师独特的锁门声。周末来所里,习惯性地抬头看,王老师办公室的窗户一定是开着的。”王逸平的学生李惠惠回忆说。

  身为导师,王逸平用自己的方式传道、授业、解惑。他经常说:“农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田,可能只挣几万元。所里培养一个研究生,一年投入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所以我们要想想,这几年里应该做什么,才能对得起国家的投入。”王逸平先后培养了3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们科研成绩突出,有的成为中科院院长优秀奖获得者。

  “他是一个有耐心又好脾气的老师。”“生活上王老师很细心,大家的口味,他都记在心里。”“他从来不给我们很大的压力,但他自己却始终很勤奋。”在学生眼中,他们的“王老师”亦师亦友,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从生活上对学生关怀备至:对生活困难学生给予资助,让生病住院的学生没有后顾之忧,还会为异地求学的学生买一份可口的家乡菜……

  亲人眼中的王逸平:一个隐瞒病情的弟弟、一个“失约”的父亲

  和他一起长大的表姐丁玮,直到王逸平离开才知道这个骨瘦如柴的弟弟已经和病魔斗争了25年。

  2018年5月9日,是王逸平女儿大学毕业的日子。王逸平的妻子方洁早早订好了去美国参加毕业典礼的机票,她说:“女儿在国外读书四年,她很多同学的父母都去探望过。就因为他忙,我们从没有去过。”距离与女儿“第一次赴约”只剩不到一个月时间,王逸平却永远倒在了自己的办公室,又一次和女儿失约。25年来,他以超强的刚毅,与疾病搏斗,坚守岗位,至死不渝;25年来,他以微笑面对生活,感染身边每一个人,留下了晚霞般的灿烂和温暖。

标签 - 王逸平,新药梦,亦师亦友,乐于奉献
网站编辑 - 李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