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声系列调研日记:“有脚阳春”

2019年04月12日 17:04:58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求是》记者 闫玉清 魏天舒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调研

  2019年4月10日 晴

阳春三月,搬迁后复垦植绿的赵家洼村孕育着贫困群众更多的期盼!摄影:赵文君

  志在苍生,情到深处,得清泉流泻;胸怀百姓,足之所往,皆有脚阳春。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晚年在山东青州为政时,青州一带流行瘟疫。他拿出自己的俸禄,亲自汲水制药发放民间,很快遏止了瘟疫的流行。此时,南阳河畔有泉水涌出,且水质纯净,甘甜可口,饮用制药都相宜,百姓以为这是范公的德行感动了苍天,就取名“醴泉”。唐开元有名相宋璟,出任广州都督之时,见当地百姓习惯用竹木茅草盖房子,便倡导百姓以砖瓦造房,如此既宜居宜业,又能避免火灾,还冬暖夏凉,很受百姓欢迎。因其一生爱民恤物、为民谋利,时人誉为“有脚阳春”。

  民心如秤,称出孰轻孰重;民意如镜,照出谁清谁浊。为官一方,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两年来,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位于晋西北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区腹地的岢岚县聚焦深度贫困,立足县情实际,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在组织体系、责任体系、措施体系、管理体系上再发力,形成“人人用心、个个发力、项项落实、事事办好”的脱贫攻坚氛围。

  摘不下贫困帽子,就对不起脚下这块红色土地。

  不能让流过汗、流过血的乡亲们流泪。

  县委书记王志东在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岢岚县赵家洼村时作过相关脱贫情况汇报,在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激励下,王志东,带着一股血性全身心扑在脱贫攻坚一线上,带领以乡、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为主要力量的脱贫攻坚队伍访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一年间整村搬迁115个村,交账交卷,撕开一道口子,趟出一条路子。 “这不是一个人的攻坚,是党中央号令之下的千军万马。” “挂图作战,我们要一个一个堡垒去攻克。”

  脱贫有如攻城拔寨,王志东总是冲在前头。乡村振兴,好戏连台,他如数家珍;搬迁群众有意见,成为老大难,他就进村蹲点,耐心倾听,带着本子仔细记录。下乡路上,王志东告诉我们,在危难时刻挺得上;风险面前担得起;遇上矛盾解得开;遇上中梗阻疏得通就是担当。

  脱贫攻坚是大战场是大考场。从县委书记做起,去了哪里、做了什么、进度如何、解决了哪些问题,有着详细台账,每周一在脱贫攻坚例会书面公布,一周一盘点、一旬一督核、一月一验靶、一季一考核,锤炼出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挺得住、打得赢的攻坚铁军。

  作为闻着泥土味道成长起来的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农民的苦和累,农民的希望和诉求,赵家洼村第一书记陈福庆都十分清楚。春耕时节,他给乡亲们送来了地膜、种子等急需农资;下雨了,他给每户乡亲的房顶铺上了塑料膜;67岁的王三女大娘,生活艰难,他主动承担了王大娘的重体力活。他的那辆“不大大的小红车”已经成了乡亲们的公共交通工具。 陈福庆说:“讲大道理,乡亲们不一定听懂,但他们需要你的时候你出现了,话就好说了,事也就好办了。” 在陈福庆们的辛勤努力下,2017年9月22日,赵家洼村全体搬迁户顺利迁入新居,乡亲们走出大山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

  2018年12月31日,岢岚县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没有庆贺,没有鲜花,80后的岢岚县扶贫开发中心主任赵利生在微信朋友圈晒了一组图,其中一张是他在地里收玉米的图片,提醒自己,要记得年少时的梦想;一张是脱贫攻坚平台全体同志,还有一张是相约向前的小伙伴,提醒自己,如果取得了成绩,也是团队的力量,团结的力量,要心怀感恩;还有一张是他参加青年干部培训时在井冈山学习的照片,告诉自己:你是一名党员。这天,他发了两年来最长的一段话,他这样描述自己和团队的2018年:像一个个高速运转的陀螺,用小小的支点支撑起全部。最后一句是:即使衣带渐宽,只为心中的灯火阑珊,无怨无悔,不忘初心。

  最美的画面,是百姓灿烂的笑脸。在走访这些党员时,倾听他们的故事,我们深深觉得:对他们而言,最高的奖赏,无疑就是群众的笑脸和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赞誉、那一个个讲不完的故事。正是他们,以赤诚之心让惠民之“舟”、行稳致远,让党旗飘扬在城镇乡村。

标签 - 有脚阳春,民心,民意,为官,百姓
网站编辑 - 李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