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力量

2019年04月25日 16:41:53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求是》记者 王传志 许华卿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调研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

  时任福建省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词中道出了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对焦裕禄精神的呼唤。

  4月中下旬,正是泡桐花盛开的时节。10年前,习近平同志栽下的那棵泡桐树,已是枝繁叶茂、桐花烂漫,盛开在今天的焦裕禄干部学院中,与不远处的“焦桐”一道,见证着我们党宝贵精神的传承。

 

  一条红线——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仅仅475天,但却以短暂铸就了永恒。兰考“焦陵”中,毛泽东同志“为人民而死 虽死犹荣”的题词,就是对焦裕禄精神这一“永恒”的肯定。焦裕禄永远活在了我们心中,焦裕禄精神犹如这遍地盛开的泡桐花,常开常新,润人心田。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无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焦裕禄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力前行,改变着兰考的面貌,改变着新中国的面貌。

焦桐 许华卿/摄

  “把泪焦桐成雨”,2009年4月至2014年5月,习近平同志五年三赴兰考调研指导工作,要求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只有一年多,但在群众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我们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禄同志事迹教育成长起来的,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正是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大家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焦裕禄同志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他希望广大基层干部认真组织并带头参加好教育实践活动,推动乡村工作上台阶。

  兰考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和中央决策部署,打赢了摆脱贫困的翻身仗,成为第一批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成绩。过去4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1.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7.8%,各项贷款余额年均增长35.2%。

  “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

  5年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的中国大地上熠熠生辉,兰考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弘扬着焦裕禄精神,虽然不是焦裕禄精神的全部,却闪耀着焦裕禄精神的星星之火。

 

  “我不怕吃苦,咱照焦裕禄书记那种吃苦精神差远唻!”

  陈国平,“60后”,现任兰考县科协党组书记、主席。这名80年代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一直在家乡兰考工作,在县畜牧局、工商联、乡镇等多个岗位工作过,在兰考脱贫攻坚期间还担任过驻村第一书记。说起焦裕禄精神,他不无感慨地回忆道,我小时候的兰考,那时候真是穷,风沙又大,那种面貌深深印在我的脑子里。有时候父亲还领着我去围子坑扫碱,用来洗衣服。焦裕禄精神成为激励他不怕吃苦拼搏奋斗,以改变家乡面貌的一种力量。

  从县畜牧局到爪营乡(后与谷营乡合并成谷营镇)工作,他充分利用自身专业,发展蛋鸡养殖产业,2年后担任科技副乡长,至今这个镇的蛋鸡养殖、种鸡产业等都是支柱产业。“有水平,有能力,才能给老百姓办好事,得不断学习才行。”陈国平深有感触地说。

  2015年1月,他担任小宋乡东邵岗一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在担任县科协主席后,又推动县科协与该村结对共建,使东邵岗一村由一个贫困村,变成现在有318座温室蔬菜大棚,有市场配套,占地1000多亩的创业园区,使村中75户、355人稳定脱贫。该村也获得了兰考县“脱贫攻坚红旗村”、“基层党建红旗村”、“产业发展红旗村”、“平安建设先进村”、“社会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农民工返乡创业先进园区”等荣誉称号。“职位没大小,只要干,舞台就很大。”这是陈国平对这段经历的感悟。他也获得“兰考县学习焦裕禄好干部”、“开封市十佳驻村第一书记”、“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等荣誉称号。

  2017年底,他调任科协工作。本应知天命的他,“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一个在外人眼里“闲差”的职位,硬是让他干得有声有色,获得“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陈国平(左二)带领“一懂两爱”科技服务团专家到小宋镇袁寨村香菇种植园区给群众作技术指导 河南省兰考县委宣传部供图

  到科协工作后,他总觉得工作时间不够用,要马不停蹄,认为“兰考是全国的兰考,不能站在兰考标准干科协的工作”,探索实行“1+4”(县科协十科普示范基地+农技协+涉农企业+科普示范户)科学技术推广模式,成立兰考县红薯协会等5个技术协会,8个科普示范基地,2个现代农业科普示范园;成立科普志愿者队伍,组建“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科技服务团,打通了科技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已为3000多群众提供技术服务10000多人次;加强科技服务网络建设,在发展产业初具规模的乡村,已建立了2个现代农业科普示范园和7个科普示范基地,确定四个电商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已培训电商人才460人,发展科普示范户100户;通过科技服务网络,进行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培训种植户2500多人次,很多贫困户因此获益、脱贫致富;探索向功能性农业升级,推广建立9个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为兰考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充分发挥科协优势,助力基层党建,启动“支部连支部 共建科普示范村”活动,在全县结对16个村支部。“人勤地不懒。大事谋划好,小事不断干,慢慢积累就起来了。”这是陈国平对科协工作的认识体会。

  在谈到焦裕禄精神时,陈国平说:“跟老百姓打交道,得有亲近感,不能当成个官,当成个领导。”“我不怕吃苦,咱照焦裕禄书记那种吃苦精神差远唻!”

 

  “扎根基层,只有把根扎下去,才能真真正正地把这个事干好。”

  张静,“80后”,自2017年起担任兰考县杜寨村第一书记。短短几年,杜寨村因“兰考蜜瓜”出了名。

  提起“驻村”,张静满是兴奋。她说,现在驻村的叫“稳定脱贫奔小康工作队”,在兰考脱贫前叫“扶贫工作队”,我们是一茬接着一茬干。以前,我包过户但没驻过村。2017年3月,当时我在县水利局工作,领导作动员时说,要想干点事,干成事,如果你是一个热血青年,就报名驻村,我们单位报名挺踊跃的,都是自愿报名下来的。

  她侃侃而谈:说实话,刚到村里时,确实摸不着头脑。原以为驻村不就是跟老百姓打打交道,但到了后,觉得开展工作一开始很困难,很多村民认为,一个女同志来村里她能干点啥啊?我也觉得可失望。村里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自己骑着电动车转转看看,快到吃晚饭时间了,家里打电话说咋还不回来?我转了半天找不到回去的路。后来,村支书告诉我说:“咱们这个村,卖豆腐的来了,都转不出去。”现在你看到的路,都是这几年修的,真是一天一个样。前段时间在县里培训,没在村里,有的老百姓没在村里见到我,就问其他村干部,咋一段时间不见了,可不能走。我听了之后很感动,就觉得,你真心为老百姓付出,他们总能看得见。虽然付出了,但老百姓认可你了,就觉得特别得值。

  以前老百姓认为种植蜜瓜不靠谱。刚到村时,张静想改进蜜瓜播种技术,但村民们不敢试。张静就请来了专家,自己种了试验棚,随着产量逐渐提高,张静的试验成功了,村里也接受了她。如今,张静种了3个大棚,专门用来搞实验和改良。村民不会种、不敢种的,先在她这儿试种。

张静(左一)察看“兰考蜜瓜”生长情况 河南省兰考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基层就是一个干,干字当头。”张静说。她来村后,杜寨村实行“三带头、三不愁”和“四跟四走”的产业发展模式,即“干部带头脱贫不愁、党员带头群众不愁、产业带头小康不愁和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党员走、党员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思路对了天地宽”。目前,全村998亩土地,共建大棚560个(亩),每个棚每年种两季瓜、一季菜,大概有2万元左右收入;村集体经济有30个大棚,大都租赁给贫困户使用,蜜瓜品种由原来的三四个,发展到如今的差不多20个。“兰考蜜瓜”已成为兰考县第一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杜寨成为名副其实的“兰考蜜瓜”第一村。焦裕禄同志当年揪心和努力解决的《十二愁》可以说一去不复返了。

  以前杜寨村有的村干部都出去打工,如今,返村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张静说:“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家,照顾孩子,谁还出去啊?”杜寨村在发展“兰考蜜瓜”致富的同时,还带出了一支年轻的村干部队伍。以前村干部年龄大,有长期在外打工的,后来就调整了,清退了一些,选配了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年轻村干部。张静的努力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刚刚被就地提拔为兰考县葡萄架乡党委委员。

  在谈到焦裕禄精神时,干练的张静有点腼腆地说:“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作为年轻的干部,传承者,就应该发扬这种精神,扎根基层,只有把这个根扎下去,才能真真正正地把这个事干好。”“我们县领导说兰考的干部就像嗷嗷叫的小老虎一样。其实,兰考县整个都是这个状态。能干多少干多少,全民都在干。毕竟建设的是自己的家园,不惜力是应该的。”

 

  “在基层,你只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没有办不好的。”

  代玉建,“80后”,兰考县代庄村党支部书记。黝黑的皮肤,肥大的蓝色T恤衫,光脚穿着千层底布鞋,这就是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朴实的不能再朴实。数天后,我们在焦裕禄干部学院里碰到了他,还是这身装扮,只是天凉了多加了一个运动外套。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5年前他却是家在郑州、生意在郑州的老板,经营着不少店铺。

代玉建为来代庄村考察的人们作介绍 许华卿/摄

  2014年,他毅然决定回到生他养他的代庄村。此时的代村,虽不是贫困村,但谈不上富裕,主要是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人均收入4600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110人。最为关键的是,党组织建设弱化,很多是喊在口号上。

  “民无信不立”。代玉建上任后,顶着误解和风凉话,从关心关怀党员做起,从落实党的制度做起,从发挥党员、群众代表作用做起,首先让村民对党组织有信任。“现在,村里党员最有‘面子’,写入党申请书的40多人。”代玉建自豪地说。

  党组织有威信了,事情也就好办了。5年来,代庄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截至2018年底,代庄村有葡萄大棚36座150亩,苗圃种植基地400亩,菊花种植基地500亩,水产养殖基地200亩,人均收入达到了12000元。探索实行“1拖4”的管理模式,即“一个党员代表分包负责4家周围住户,既是信息员,又是侦察兵,还是和事佬。”几年来,村里拆迁5000多平米,修路11公里,95%能达到户户通,但没发生一起上访事故,代玉建因此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群众的素质也在变好了,垃圾集中处理已成为习惯,家家户户门口的垃圾不见了;村道路上有车停下挡路,村民们宁愿绕行都不会滴滴滴按喇叭。这么短的时间变得我都不敢相信,觉悟能这么高。”“我不敢说村民现在对村干部满意率100%,但90%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不信,我不陪着,你可以在村里随便转转问问。”代玉建满怀兴奋和自信地告诉我们。

  在谈到焦裕禄精神时,代玉建说:“在基层,你只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没有办不好的。也就是说,你给他办成办不成,你给他回个信,办成了你给他回个信;办不成,你给他说一下啥原因。往往很多干部,导致老百姓上访,导致群众不满意,因为你没给他结果;群众认为,我跟你说的你都不当回事,你都不在意,所以导致群众对干部不满意。”这就是兰考县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对焦裕禄精神的回答。

 

  精神铸就伟业

  陈国平、张静、代玉建三位同志,只是兰考“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中的代表。我们相信,在兰考,在新时代的中国大地上仍有许许多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想,毛泽东同志的这番话,也是对“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最好的概括。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铸就了红船精神、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精神譬如一条红线见证磨砺着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领导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应自觉弘扬这些伟大精神,坚守精神家园,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用精神的力量磨练意志,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用自己的拼搏奋斗助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绿我涓滴,会它千倾澄碧。”

标签 - 精神,力量,焦裕禄
网站编辑 - 李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