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采访记: “点金”的艺术

2019年04月30日 15:30:22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红旗文摘》记者 张少义

  “点石成金”的故事,中国人耳熟能详,代表着古代一种美好的愿望。当下,在山东寿光却有一群人正在把这种“梦想”变成现实,将手中的资源转化成“金山银山”,书写着改天换地的美好篇章。

  点“才”成金,“金钥匙”打开梦想之门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人口110万,是“中国蔬菜之乡”和“中国海盐之都”,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目前,全市大棚蔬菜面积发展到60万亩,年产蔬菜450万吨。201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2.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74.9亿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627元,高出全国平均6010元。”潍坊市委副书记、寿光市委书记林红玉告诉记者。

  但30多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幅景象,用原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的话说就是,“一片叫人恨得咬牙又爱得入骨的土地”。穿县而过的弥河,将寿光一分为二。寿北草树不生,“来了潮,水汪汪;退了潮,白茫茫;望着海水渴死人,守着土地去逃荒”。寿南土地肥沃,是有名的“昌潍粮仓”,但产业单一、百姓收入有限,当地人常说“口袋光光”。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长期摸索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但受制于技术条件,冬季大棚靠烧煤取暖,成本高、污染大,而且只能种植叶菜。王伯祥鼓励他做“精细菜”文章,王乐义苦叹:“我也盼着有个铁拐李的宝葫芦!”

  中共十九大代表、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4月1日向记者介绍1989年参与建设冬暖式蔬菜大棚的老党员和如今回村创业的“棚二代”。 张少义/摄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宝葫芦”还真被王乐义找到了。辽宁大连北郊瓦房店农民韩永山发明了一种纯用日光提温的冬暖式大棚,不用生炉子。在王伯祥的支持下,王乐义带领村里的党员骨干,多次到瓦房店取经,并将韩永山请到了三元朱村,担任技术指导。1989年8月,17座冬暖式蔬菜大棚建起,种上了反季节蔬菜。当年腊月二十五,大棚里的黄瓜开摘,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很快涨到了10元一斤。17户农户个个成了“双万元户”。30年后的今天,王伯祥书记接受记者采访时,仍然神采奕奕:“哪是黄瓜,快成黄金了!”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这句话,寿光人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但怎么留住人才,如何用好人才,却是亟待破解的一个大问题。就在三元朱村民热火朝天地发展大棚种植的关键时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韩永山离开了。得知消息的王伯祥,火速拉上王乐义,赶到济南火车站,截下了韩永山。很快,围绕韩永山的待遇问题,王伯祥专门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最终决定:奖励韩永山现金八万元,一百二十平方米的住房一套;聘请其担任县蔬菜办公室顾问,晋升为农艺师;推荐为潍坊市劳模;为其配备蔬菜生产专用吉普车一部;全家四口人户口迁到寿光,然后“农转非”。

  在第二年的全县大棚推广中,韩永山和王乐义挨个乡镇指导,挨个大棚指导,足迹遍布寿光300多个村庄。到1990年底,寿光县蔬菜大棚由原先的17个突飞猛进发展到5130个。很快,韩永山这个“种地的”的真正价值被寿光人认识到,王伯祥书记的长远眼光和超前意识也被寿光人认识到。在采访中,寿光干部群众纷纷称赞:伯祥书记留下了一个韩永山,就是给寿光农民,给家家户户,留下了一把“金钥匙”,种下了一棵“摇钱树”。

  王伯祥告诉记者,寿光要发展、要大发展,一个“韩永山”哪里够?必须造就千千万万个“韩永山”。为此,寿光县委、政府一直将教育当做大事抓。1989年秋天,寿光成人中专校长王焕新到济南参加山东省成人教育工作会议,得知一条重要信息:临近县创办的农村经济发展学院要停办。他打电话给王伯祥书记,提出能不能把“农村经济发展学院”的牌子挂到咱寿光来?王伯祥喜悦万分,连声叮嘱:这哪里是个牌子?明明是个金娃娃,给寿光造福的金娃娃!

  在寿光的努力下,国家教委批准,“寿光县职业中专”换上了“山东经济职业技术进修学院”的牌子,而今这所学校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潍坊科技学院”。

  4月8日,潍坊科技学院校长李昌武向记者介绍,学院已于2008年升格为全日制本科高校。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县级政府办的本科大学,潍坊科技学院始终聚焦农学特色,为支持寿光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农业人才资源。近年来,学校结合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成立了以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为主的蔬菜产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蔬菜产业学院,为适应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现代化,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新型“蓝领农民”。

  点“土”成金,“金疙瘩”铺就致富之路

  “农民最崇拜的是科技,因为科技能生出人民币。”这是王伯祥曾对王乐义说的一句感慨。但是,他和王乐义一样知道,农民最爱的是土地,土地是中国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

  默锐科技有限公司提取寿光地下卤水,既改良盐碱地土质,又生产出系列精细化工产品。 张少义/摄影

  得益于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寿南的土地上立起了座座大棚,掀起了“白色浪潮”,土地成了香饽饽。但是,占全县总面积一半还多的寿北,背靠渤海,一百二十万亩的盐碱地上“种树树不长,种粮粮不收,种菜菜老苗,种草草打蔫”。

  “向盐碱滩宣战!”回忆起1987年决战北大洼和之后寿北开发的峥嵘岁月,王伯祥仍然心潮澎湃。他告诉记者,寿北开发是寿光全县二十万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一次大会战,寿光百万人民共同谱奏了艰苦奋斗的胜利凯歌。一条六十里长的防潮大坝筑起,海水被挡在了外面;坝内六十万亩盐碱地全部变成了高标准的条台田,全部植棉,旱能浇,涝能排;坝内二十万亩浅海滩涂,全部建成了高标准的养虾池。

  土坷垃变成了“金疙瘩”。千年洪荒地,今日聚宝盆。采访中,不少群众感叹:地还是那些地,人还是那些人,生活却是天上地下换了人间,“比起寿南也不差”。

  荒滩上播下希望的种子,自然令人欣喜,但在王伯祥心里感觉还远远不够。他告诉记者,“重要的是变废为宝”。北大洼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地下卤水蓄藏量达三十九亿六千万平方米,含盐量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八。如果能晒盐、提溴,将一本万利。但是,溴素属于原料,要想获得更大利润,必须建自己的制药厂。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王伯祥,抓住机遇很快上马了寿光制药厂项目,并在几年后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富康制药公司。

  采访中,潍坊市委副书记、寿光市委书记林红玉告诉记者,寿光目前已成为中国三大重点产盐区之一,溴素产量占全国的一半左右,为全市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点“会”成金,“金牌子”架起腾飞之桥

  县级政府办本科大学,县级市建成中国“菜都”“盐都”,寿光人的魄力和胆识全国闻名;而县级政府办国际会展,更是让寿光获得世界目光的关注。“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架起了农民与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与国内外市场对接的桥梁,成为寿光农业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体现寿光特色的名片,大大提升了寿光蔬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成为寿光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

  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始创于2000年,每年4月20日至5月30日在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举办,被农业农村部、贸促会认定为5A级农业专业展会,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性蔬菜产业品牌展会。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莅临视察。

  第20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4月20日开幕。 张少义/摄影

  4月12日,“菜博会”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隋申利告诉记者,本月20日开幕的第20届菜博会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主展区展览总面积45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16.5万平方米,包括12个展馆、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区、蔬菜博物馆及广场展位区。菜博会采取实地种植与展位展示相结合、蔬菜园艺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经贸洽谈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模式,全面汇集展示和交流推广国内外蔬菜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品种、新业态、新模式。

  记者获悉,本届菜博会期间,寿光还将举办2019中国(寿光)节水农业暨水肥一体化(技术)材料设备展、国际农产品精品展、台湾农产品精品展、中国(寿光)设施蔬菜品种展、现代农机装备展等一系列水利、农业专业展览,着力打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蔬菜产业服务平台,同时为国内外客商搭建优质交流合作平台。

标签 -
网站编辑 - 曾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