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内陆开放高地的脉动

——重庆调研札记

2019年05月10日 14:25:18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求是》记者 陈有勇 吴晓迪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调研

  有些土地,需要用脚步去丈量;有些事情,需要亲自去见证。壮丽70年,祖国大地日新月异,发展故事精彩纷呈,一线人物激情奋斗。作为记者,我们走进、看见、访谈,我们观察、记录、思考,我们提炼、总结、传播。我们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文字搬运工,我们是行走在一线的中央党刊人。

  4月8日,我们踏上了前往重庆的旅程。从飞机上鸟瞰重庆,就被惊艳到了:群山之中,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江北嘴傲然耸立;高低相错的地势,让建筑群错落有致。落下脚已是傍晚,一个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彩现代生活的繁华国际大都市气息扑面而来。远眺长江岸边灯火辉煌的都市夜景,我们感受到了这片火热土地勃发向上的脉动。

美丽的重庆夜景 《求是》记者 陈有勇/摄

  探索一把锁的来龙去脉

  4月9日上午,我们先跟重庆海关人员座谈,全面了解了重庆对外开放情况、重庆海关的监管情况。我们在采访中,听到重庆海关人员都提到一个我们之前未曾听过的名词——安全智能锁。我们感觉这是一个很好的点,需要把这把锁的来龙去脉弄清楚。重庆海关办公室副主任薛研梅在座谈中说,安全智能锁首先被运用在运邮上,邮局海关会对这个问题谈得更深入。

  当天下午,我们来到重庆邮局海关,了解中欧班列(重庆)的运邮情况。重庆邮局海关副关长代文利告诉我们,2016年9月29日,一列载着邮包的列车自重庆铁路口岸发出,开创了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全路段运输国际邮包的先河,安全智能关锁首次被运用到中欧班列(重庆)国内段监管。这把锁又在不断改进中被运用到了“关铁通”中哈铁路合作项目。安全智能锁运用,是一种监管技术创新,还是一种跨国海关合作的模式创新,是中欧班列沿线国家海关间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重要载体。

  重庆邮局海关副关长代文利(右一)向《求是》记者介绍中欧班列运邮情况 重庆海关供图

  后来,我们又现场看了中欧班列上的安全智能锁,全面了解了这把锁的运用情况。很多关于重庆海关监管创新的文章都提到安全智能锁,但基本没有对它作出详尽的描述和阐发。于是,我们根据座谈、采访和重庆海关提供的资料,写出了《一把闪耀在中欧班列上的安全智能锁》一文。通过一把锁,以小见大,带出整个重庆海关的监管创新和重庆的开放发展。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又不断与重庆海关方面交流核对。为了使细节不出纰漏,我们专门联系亲历了第一次中哈“关铁通”通关的海关人员,确认当时的现场状况,确保我们写下的内容是符合实际的、是经得起推敲的。这篇文章在求是网发表后,被《中国国门时报》转载。

  调研足迹:两路寸滩海关——果园港——团结村

  在4月9日的座谈中,重庆海关人员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创新监管举措。除了安全智能锁、推动中欧班列运邮等创新举措,“四自一简”也是他们津津乐道的。“四自一简”,就是重庆海关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允许区内企业自主备案、自定核销周期、自主核报、自主补缴税款、海关简化业务核准手续。这个监管创新每年为每家企业平均节约交通、管理、人力等成本5万元,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切实的便利和效益。

  4月10日,我们在重庆两路寸滩海关的调研中了解到,两路寸滩海关在航材保税方面创新监管,为企业提供了极大便利。华夏航空总工程师李志良在谈到现在公司发展从监管政策中获得便捷和效益时,突然把头转向一旁的薛研梅副主任,由衷感慨:“真心感谢重庆海关的好政策、好做法。”这个细节让我们印象深刻,重庆海关对企业科学严管、细致厚爱,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也赢得了企业的由衷尊敬。

果园港工作人员向《求是》记者介绍港口多式联运情况 重庆海关供图

  4月11日下午,风和日丽,阳光灿烂,我们来到果园港,来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这里时驻足的江岸,回味总书记在这里视察、指导的生动场景。

  果园港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果园港时语重心长地叮嘱,要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2017年12月28日,中欧班列(重庆)首次在果园港开行,标志着西部地区首条直联长江经济带的水铁国际联运通道正式启用,实现了中欧班列(重庆)与长江黄金水道之间的水铁联运无缝衔接。连接江海经济和陆地经济的果园港,正发力成为全球物流供应链的重要节点。

在中欧班列(重庆)始发站团结村,重庆海关人员向《求是》记者介绍班列情况 重庆海关供图

  昔日丝绸之路驼铃声声,如今中欧班列汽笛呜呜。吞吐万物,货运天下,有“钢铁驼队”美誉的中欧班列,正成为内陆城市连接外界的经济桥梁,成为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鲜明标识。

  4月12日,我们来到中欧班列(重庆)始发站——重庆庆市沙坪坝区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映入眼帘的是纵横交错的铁轨,巨大的龙门吊以及成堆摆放的集装箱。海关人员介绍,这座拥有40年历史的老站,如今是中欧班列(重庆)的始发站,2011年从这里开出了第一趟“渝新欧”班列,为班列的后续发展拉开了精彩序幕,发展成为铁路国际联运列车统一品牌——中欧班列。

  调研中,我们还先后现场观看了邮局海关邮件机检过程、H986大型集装箱机检过程,参观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指定口岸、整车口岸进口车展示中心……我们深切认识到,随着中欧班列(重庆)与长江黄金水道、南向大通道的打通,重庆已成为西部地区唯一一个聚合铁空、铁海、铁公多式联运物流体系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开放发展可谓蹄疾步稳、风正帆悬。

  在与重庆海关人员一起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重庆海关人员的收入并不高,但工作强度很大。平时常有加班,遇到特殊状况,会连续加班,甚至熬通宵。调研结束后,我们准备写一篇从宏观上阐释重庆国际物流大枢纽建设的文章,重庆海关又给我们提供文字资料、图片,审核初稿。有时候联系他们,已过晚上十点,但他们那边仍会很快把我们需要的图片发送过来。这是一个有理想信念的群体,有很强的爱岗敬业精神。之前,我们对海关知之甚少,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从各个方面了解到重庆海关的创新精神与奉献精神。

  同是奔忙党媒人,相逢一笑似故知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是一个践行“四力”的大型调研采访活动,去重庆调研的中央媒体也不止求是杂志社一家。我们去重庆比较早,但我们不是最早的,央视的两位同志已经在那里了。4月9日,我们一大早不期而遇,相互介绍后,我们都很高兴,在他乡遇到中央媒体同行是一种缘分。

  我们交流了很多关于调研采访的心得,相互有了深入的了解。央视以视频见长,他们的采访和拍摄最终是要加工成视频产品播放的,需要拍摄现场作业和面对面采访。《求是》杂志是中共中央机关刊,以思想理论深度见长,采访、座谈、现场体验等工作做扎实,才能写深写透。我们形成了互补,也在不断学习对方。视频内容需要言简意赅的文字解说,理论文章也要有鲜活故事、生动图片和优良短视频的嵌入。我们都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打造融媒体产品,而我们党媒人就要成为全能型的编辑记者,这次大型调研也是交流经验、提升能力的好机会。

  我们的调研进度不同,一起行动比较少。但也一起去调研过两路寸滩海关,从而近距离地了解央视记者的风采。

  央视来了两个人,一个是记者,一个是摄影师。他们的工作很辛苦,人们看到的是精彩鲜活的视频,看不到是背后的奔忙。很多时候,需要记者自己查资料、想好去哪里、拍摄哪些东西、采访哪些人,提前作出采访提纲,与摄影记者沟通好后,再与海关方面进行对接协调。他们一出去拍摄就是一整天,一天可能去三四个地方拍摄、采访。有时候有的地方会重复去,因为之前一次可能拍摄不理想,或者采访不到位。

  我们曾问那位摄影师:“您这挺好,扛着摄像机走四方,大江南北的美景都看遍了吧?”摄影师苦笑说,刚开始干这行挺兴奋,拍摄了一天,晚上没事了还走上街头拍拍城市景色。但干久了,没那股兴奋劲了,关键是身体不允许了,一天忙下来,晚上只想早点儿躺下。而且,每年大部分时间在外面跑,自己的小孩都抱的少,感觉有些亏欠家人。但这是我们的工作,每当看到自己拍摄的东西播放出来,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党媒人如此拼搏为了谁?这不只是做好本职工作、端好饭碗的事,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努力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中国梦的火热实践中。在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如火如荼地奋战时,需要党媒人拿出鲜活生动的现场报道、深入浅出的有力阐释。我们在“为他人作嫁衣裳”,我们也是在实现自己的党媒人梦想,我们更是在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发展好声音、传递社会正能量。

  累并快乐着的第一阶段现场调研结束了,我们带着不舍与敬意,也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重庆。在飞机上再次回望重庆,我们已经能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集群里,认出我们调研过的港口、班列。相信不久后的重庆又会有惊人的变化,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相逢时的惊艳与欣喜。

标签 - 重庆调研,内陆开放,札记
网站编辑 - 李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