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社记者赴中远海运特运公司调研札记

2019年05月10日 14:25:19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求是》记者 王 寅 蔡梓涵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调研

  2019年4月22日至30日,我们二人来到广东省广州市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简称:中远海运特运)围绕“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这一主题进行蹲点调研,开展采访活动。调研和采访期间,我们通过不同形式,与公司领导、技术骨干、基层员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登上“吉祥松”多用途船和“常荣口”汽车运输船展开了实地调查研究,切实锻炼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加深了对基层的了解、对群众的感情,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收获很大。正是应了古人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初见“千年商都”

  出发前,我们对中远海运特运公司了解甚少。只知道它的前身是广州远洋运输公司,成立于1961年4月27日,是新中国第一家国有远洋运输企业,被誉为“新中国远洋运输事业的发源地”、“中远的摇篮”,也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以特种专业船为主的多用途船运输公司。新中国远洋运输事业为何发源于广州?它在这座自秦汉以来就是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享有“千年商都”之美誉的文明古城发生了多少激荡人心的海运故事?特运到底“特”在哪?它对新中国远洋运输事业作出了什么样的突出贡献?带着这些问题,怀着对“千年商都”的向往,我们启程向广州出发。

  4月的广州多是雨天,我们飞往广州的航班也因雷暴天气中途备降海口美兰机场。经历了近10小时的辗转,我们终于抵达广州白云机场。走出机舱的那一刻,一股湿热的空气扑面而来,我们意识到自己已身处这个世界著名的贸易港口。而这场突如其来的雷雨,似乎是在特意为我们拉开本次调研的序幕,为我们勾勒出海上丝绸之路上那些商舶帆影与风浪相伴的壮美画面。

  “千年商都万贾集,改革开放立潮头。”中远海运特运公司坐落在广州市的CBD珠江新城。沿途,我们看到了CBD地标建筑广州东塔、西塔以及广州电视塔(当地人称“小蛮腰”)。四月的羊城绿树成荫,繁花锦簇,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繁华喧闹。可想而知,千百年来,那些来往的船舶,为这座城市带来文明滋养的同时,也带来了无限的经济繁荣。

  二、“扎根”远洋航运“国家队”

  初到中国海运特运公司,务实高效是我们的第一印象。来访前,党工部已为我们制定好了紧张而充实的座谈名单,并充分沟通确保了座谈能高效进行。调研期间,我们采访了公司董事长、副总经理、党工部负责人以及运营部、技术部负责人等相关同志,党工部也为我们准备了充分的调研材料。可以说,本次采访过程,我们从宏观到具体,从历史到现实,对特运公司乃至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记者蔡梓涵在“长荣口”轮机舱内同中远海运特运公司党委副书记李宏祥进行交流 摄影:王寅

  “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国际贸易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正是由于我国的制造业变得愈发强大,中国航运业发展才会愈发迅猛;如今航运业从中国制造升级到中国服务,中国服务与中国制造相辅相成,实现了1+1>2的成效。” 新光华轮首任船长高正捍船长如是说。采访中,我们感受到公司上下对“振兴中国、振兴航运”的深刻认知以及由此产生的使命感与自豪感。

  “支部建在船上”、“紧抓政委工作”……从新中国第一家国有远洋运输企业,到全球最大的特种船公司,中远海运特运党委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上级部署、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引领作用、团结凝聚群众、迎难而上作为,为公司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取得改革发展新业绩,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党委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公司党建及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一步一个脚印地持续深化改革,公司优质资源得到整合、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发展动力实现转换,展现出了国有企业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的辩证统一。

  从“以特种船为主的杂货船队”到“以特种专业运输船为主的多用途运输船队”,从“成为特种专业运输市场的系统集成者”到“成为国际领先的工程物流服务商”,运营部总经理陈锋介绍,中远海特尽管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和航运市场低迷冲击,但公司始终保持每年盈利,公司发展迸发勃勃生机。现阶段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走出去、引进来,双向进入;二是,为中国企业服务,也为海外企业服务,提供除了海运服务外的全程服务;三是,践行“冰上丝绸之路”,积极开拓北极航线;既重视经济效益,又关注社会效应。采访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这支有着70年历史的远洋航运“国家队”,在新时代伟大建设中将发挥着“举重若轻”的作用。

  三、“不上船、不下海”绝非英雄好汉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一行到远洋航运企业调研,如果“不上船、不下海”,不和船员同志们一同经风历雨,恐怕也称不上英雄好汉,甚至可以说,这样的调研是不完整的,是走过场而已。在中远海运特运公司的悉心安排下,我们冒着暴雨,驱车近百公里,来到广州市南沙区的货运码头,先后登上“吉祥松”号多用途船和“常荣口”号汽车运输船进行调研采访。

“吉祥松”轮船长何育民向记者王寅介绍如何驾驶船舶 摄影:蔡梓涵

  “吉祥松”轮是一艘27000吨的多用途船,于2011年12月29日在广州命名交船。在“吉祥松”轮调研期间,我们登上驾驶室,认真了解船舶驾驶、导航、出入港等细节问题,并参观了有关舱室。“吉祥松”轮的调研主题是船舶党建工作。我们都知道,“支部建在连上”是我党我军的一个优良传统。纵观党的历史,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与千千万万个党支部坚强有力的支撑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一部党的支部建设史,就是一部生动的党的奋斗史和发展史。调研期间,我们与“吉祥松”轮的船长、政委和部分船员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通过座谈我们得知,为了搞好船舶党建工作,中远海运特运在每一艘船舶上都配备了专职政委,多由军转干部担任。“吉祥松”轮政委就在部队工作多年,具有较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作经验。“吉祥松”轮共有船员25人,其中党员11人,党员在各个岗位上基本都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古人说“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党搞调查研究也十分重视“解剖麻雀”。通过了解“吉祥松”的党建工作,我们对中远海运特运乃至整个中国远洋航运界的党建工作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一艘艘船舶就是一个个细胞、一块块“浮动国土”。只有把“支部建在每一艘船上”,才能确保航船始终沿着正确航向前进,才能确保我们的“浮动国土”始终是红色的。

  “常荣口”轮是中远海特近几年购入的一艘汽车滚装船,具有4300个车位,主要航行在国内南北线,能运输4.25米的超高大巴。在“常荣口”轮调研期间,最让我们兴奋的就是下到了位于船舶底部、位于水线以下的机舱,与轮机工人兄弟们深入交流。机舱是船舶的心脏地带,维系“常荣口”轮正常运转的发动机、发电机都在机舱。即便在靠岸期间,发动机可以暂时不运转,但3台发电机必须24小时轮流运转,否则“常荣口”轮就成了一艘“死船”。正因为24小时有机器运转,所以这里常年高温高噪音,我们进入机舱时,震耳的轰鸣声让人在这里根本无法用语言交流。两层的机舱看上去就像一个小型的工厂车间,各种发动机、发电机、输油管、淡水管、电路板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头。在茫茫大海上管理、运转、维护这样一座机器大山,压力可想而知。而我们的轮机工人兄弟们,就每天工作在这里,斯情斯景,让我们感慨万千。

记者在“常荣口”轮货舱内同船员同志们进行交流 摄影:中远海运公司提供

  工人阶级是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领导阶级,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激励一代代劳动者接续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铸就中国大踏步赶上世界潮流的发展奇迹。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一艘艘轮船能安全行驶在大洋上,靠的不正是包括轮机工人在内的全体船员同志的辛勤付出吗?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在轮机工人的脸上,我们看到了奋斗的笑脸、幸福的笑脸。这笑脸,我们看在眼里,刻在心里,更要用我们的镜头和文字,让更多的人们受到熏陶和感染,像这些船员同志们一样,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毛泽东主席早就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也谆谆告诫我们,“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历史在前行,时代在召唤,人民在期待。作为新时代的宣传工作者,我们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须知只有把身子“沉下去”,才能让文章高度“上得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广州之行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满满,值得一生铭记!

标签 - 中远海运特运,调研,札记
网站编辑 - 李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