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之所历 情至文生

2019年05月10日 14:25:19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求是》记者 魏天舒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只有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以现场力量增加思想含量,才能让作品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

  4月8日至14日,求是杂志社文化编辑部调研组根据中宣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安排,赴山西省岢岚县、兴县调研采访。这两个地方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年前视察过的。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步步足迹我们一一探访:总书记看望过的每一个贫困家庭、贫困村、驻村扶贫队;视察过的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接见过的老战士。我们走田间、赴新村、入户门,谈民情、问民事、触民心,感受着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发生的深刻变化,也感受着老区脱贫是如何始终牵挂在总书记心头的。

  用心的作品是有思想的

  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题是否贴合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老百姓关心的热点。

  党刊的调研就是要唱响时代主题,深刻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大地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常说,扶贫是他牵挂最多、花精力最多的一件事。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再次指出,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披上绿装的吕梁山

  “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就差吕梁还没有去了。那里脱贫攻坚难度很大,一定要实地看一看。”2017年6月21-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不顾路途遥远,山路坎坷,踏上了那片他一直牵挂的黄土地。

  从兴县蔡家崖,到岢岚赵家洼、宋家沟,总书记一天走了三个地方,时间匆匆,却步履深深,其中饱含了怎样的真情?两年过去了,老区脱贫了吗?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我们明确了到山西吕梁山区调研老区脱贫工作的主题。时值早春,这次采访是向着春天出发。在火车上,看着车窗外渐渐披上绿色的吕梁山,我们将“春之声”作为系列调研日记的总题目,计划每天一篇记录调研感受,并确定以“吕梁春早”为题形成完整的调研报告。

  美好的故事总是在春天发生,我们要让这动人的声音传遍神州。

  我们记得,同样是春天,1948年4月4日,71年前的这个季节,毛泽东与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一行东渡黄河,经兴县蔡家崖,路居忻州岢岚,前往西柏坡,走向新中国。

  到岢岚的第一夜,我们迎来了那里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也看到了《岢岚县脱贫摘帽退出申请报告》。《“春之声”系列调研日记:春夜喜雨》随着那夜的春雨落在我们的电脑里。

  冒雨走进山窝里的岢岚县赵家洼村。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这里,蹲在地里看玉米长势、俯身查看村中唯一的一口饮水井;总书记走进贫困户家门,坐上贫困户炕头,拉起贫困户的双手,把党中央的温暖与关怀心贴心地传递。在移民新村,我们见到了总书记看望过的三户村民,听他们讲述总书记到村里的动人故事,于是就有了我们的第二篇报道,《“春之声”系列调研日记:春天的故事》。

赵家洼村习近平总书记曾走过的小路

  感人的故事永远少不了我们党的普通干部,在岢岚,更少不了我们的扶贫干部,脱贫很累,脱贫很苦,但在他们身上充满了十足的干劲与担当。《“春之声”系列调研日记:“有脚阳春”》写出了他们的奋斗、他们的激情,也写出了他们的无私与勇气。

  转战兴县蔡家崖,这里曾经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和八路军一二O师师部所在地,是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前卫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特别提到了“吕梁精神”,并要求要将“吕梁精神”用在新时代。战争年代凝结成的吕梁精神,为三晋大地英雄儿女救亡图存指明了方向。如今,老区人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吕梁精神”正在脱贫攻坚的答卷上绘写新的目标。《“春之声”系列调研日记:春到蔡家崖》讲述了70年前与当下老区人民“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不懈努力。

兴县蔡家崖,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这里接见老战士。

  水有深浅,物有异殊。浮于表面,所见不过鱼虾之属;深入下去,方睹蛟龙之大观。

  总书记走在前面,我们跟在后面。凡是总书记走过的道路我们都走了,凡是总书记去过的地方我们都去了,凡是总书记见过的群众我们都见了。亲眼看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尽锐出战、越战越勇的惊天干劲;切身感受到了“吕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的英雄气概,也深刻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为民的家国情怀。

  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眼观察时势,用头脑萃取精华,用手中之笔记录时代。

  实践永远是思想最深厚的土壤,而用心则是思想最需要的养料。

  用情的作品是有温度的

  “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

  “写自己最熟悉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这是巴金先生对自己一生写作经验的总结。对于记者来说,写自己最熟悉的或许很难,但却可以写自己感受最深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查看过的水井

  当我们冒雨下村,走进总书记走过的那条长长的泥泞小路,爬上总书记曾经上过的高高井台,当我们的镜头对准温暖明亮的移民新村,今与昔,旧与新,如此强烈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当我们把受访群众的手紧紧拉住,那粗糙却又温暖的大手,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力量的涌动;当我们捧起那一本本厚重的脱贫笔记,看到那一篇篇贫困退出申请报告,我们深深感受到幸福的日子正一步步变成老区人民的现实。

  两年前受到总书记接见的刘丙涛老人如今已经90岁了,见到我们,他自豪地穿上受总书记接见时穿过的八路军军装,明亮的勋章骄傲地闪在胸前。17岁时他曾一个人赶着54头毛驴,驮着从陕西神木采购的盐、糖、铅笔等物资运到兴县晋绥边区,如今的他依然保持着每天看新闻读报纸的习惯,桌边的小纸条记录着他读书看报的点滴心得。谈到总书记,谈到新中国的70年历程,他的手微微颤抖,“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习近平正带着中国人民强起来”,说到这里,老人眼角闪现着点滴泪花。

曾受习近平总书记接见过的老战士刘丙涛老人

  刘福有、王三女、曹六仁三位老人,是总书记在赵家洼村看望过的村民。走进他们的新客厅,第一眼吸引我们的就是他们与总书记大大的合影照片,一幅、两幅,王三女大妈家挂了三幅同样的照片,因为开始感觉洗小了,就一次一次冲洗更大的照片,挂满房间才心满意足。

习近平总书记曾看望过的王三女大娘

  曹六仁只上到小学三年级,但在见到总书记后就养成了看新闻做笔记的习惯,2018年他在观看习近平总书记做党的十九大报告时的新闻,写下了“我已经走出深山,立志脱贫,决心一战,没有永远的贫穷,只有永远的勤劳。”一字一句,他认真地念出来,力透纸背,更让我们感受到那质朴文字饱含的热血与坚毅。

“没有永远的贫穷,只有永远的勤劳。”曹六仁大叔在读自己写的笔记。

  老百姓的幸福让我们温暖,而扶贫干部的干劲更让我们振奋。

记者与扶贫干部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望过的刘福有大叔家

  岢岚县委书记王志东,脸上晒满了太阳癍,他笑着说那是常年走村入户的战果。除了这个70后的指挥官,吸引我们的还有两个脱贫攻坚一线的80后战士。岢岚县扶贫开发中心主任赵利生,从事脱贫工作仅仅两年,但谈起脱贫工作却如数家珍,18本脱贫工作笔记是他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赵家洼村第一书记陈福庆是赵家洼村的驻村干部,春耕时节,他给乡亲们送来了地膜、种子等急需农资;下雨了,他给每户乡亲的房顶铺上了塑料膜。村民搬迁到新居,他跟了过来,他那辆“不大大的小红车”依旧是乡亲们的公共交通工具。一开始我们并未注意到他的存在,是村民一次次地主动谈起他,我们才意识到这个话最少最不显眼的普通干部,为乡亲们的好日子付出了多少心血。

  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

  一字一句总关情。正是这些最普普通通的干部群众的真情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激发了我们,当我们欢乐着老区人民的欢乐,感动着老区人民的感动时,我们的笔端就能饱带感情,就能写出充溢情感的作品,就能使笔下的文字自然沾上泥土、带上露珠、冒出热气。在返程的路上,我们开始撰写调研报告,一万多字的《吕梁春早》不到一个星期就写作完成,已择要在《红旗文稿》刊发。我们深知,笔下带情的内容永不过时,情感的力量足以穿越时空。这就是调研的力量,这就是现场的力量,这就是采访的力量。

  用功的作品是有品质的

  访群众、问干部,能走多远就走多远,能采访多久就采访多久。时间不够我们就边坐车边采访,吃饭时也在采访。到岢岚县的第一晚我们经历了全县大停电,但为了完成每天一篇的调研日记,我们靠着微弱的电脑光亮撰写。4月的吕梁山区仍然寒冷刺骨,我们就钻到被窝里写稿。山西方言即使是本地人也很难完全听懂,为了达到更好的写作效果,我们就全程录音,回到驻地十遍、几十遍地听,把记录的声音一字一字书写出来,成为文章中最闪亮的部分。

  努力做全媒型的党刊人,写文章、拍照片、录视频、做抖音,出发前我们就与求是网同志组成前后方合作团队。我们在前方采访,网站后台技术支持,团队的力量激发出闪亮的作品。

“80后”岢岚县扶贫开发中心主任赵利生介绍搬迁前的赵家洼村

  手里举着云台、胸前挂着相机、口袋里装着录音笔、背包里是无线上网本……我们是记者、编辑,也是录像、剪辑师。走在路上就采访在路上、拍照在路上、录像在路上,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不流走每一个情感,不错过每一个精彩场面。白天进山进村采访,晚上撰写文字稿,同时向后台传送录音录像资料。

  视频《赵家洼村:一个让总书记深深牵挂的地方》,以新闻报道中习总书记视察当地的影像资料为核心,选取了这两年来当地干部群众奋力脱贫攻坚的生动素材,再辅以我们此次调研亲自拍摄到的第一手材料,与求是网同志不断研讨出制作思路。为使视频更有冲击力、震撼力,我们几次调整脚本;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在海量的拍摄素材中挑选最切合的镜头,如今播放量实现三万多次。

  抖音主题是赵家洼村的今昔对比,我们设计用习总书记接见过的三户村民的一组照片,反映赵家洼村搬迁前与搬迁后的不同生活境遇。这个用“人说山西好风光”为主题曲的抖音,收获了十万多次的播出量。

  山西民歌中有这样一句: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要想写出有品质的作品,不下苦功是“浇”不开美丽的“花儿”的。

  4月10日周三晚上10点57分,我们调研的第三天,岢岚县王志东书记发来问候的短信,“认真读了您们的两篇文章,受教育,很钦佩,您们辛苦了!也要注意休息注意安全!祝调研一切顺利如意!”夜已深,奋战在一线的脱贫攻坚队伍没有休息。同样,我们的调研团队也没有休息,我们都在为实现老区脱贫努力着。

标签 - 思想,温度,品质,作品
网站编辑 - 李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