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脱贫攻坚态势强劲

——安徽省泾县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2019年06月20日 15:55:27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求是》记者 陈金霞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调研

  汉家旧县,江左名区。

  已置县2100余年的安徽省泾县,静静地卧于皖南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之乡,也是光荣的革命老区,然而当年曾护佑红色队伍开展革命的厚重大山,在改革开放后也成为阻挡父老乡亲致富的一道障碍。

  泾县总面积2054.5平方公里,辖9镇2乡,总人口36万,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泾县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2年成功摘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泾县上下全力奋战脱贫攻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34个贫困村已全部出列;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587户、23985人,已脱贫11299户、22250人,未脱贫288户、735人。计划2019年脱贫433人,确保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任务,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怎样把被动的“输血”式扶贫,变成主动的“造血”式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近年来,泾县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把当地的产业优势转化为群众的脱贫优势,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要求,当地的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贫困户持续增收的“稳定器”。

  泾县悠久的历史,造就了这里璀璨的文化积存,涵养了勤劳智慧的泾县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宣纸文化。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泾县2002年被国家确定为宣纸原产地域。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制作宣纸的主要材料是青檀皮和沙田稻草,而只有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才能制作出正宗的宣纸。近年来,泾县做大做强宣纸产业,用高质量发展带动精准扶贫工作,采取“公司+贫困户”方式,带动贫困林农发展青檀等宣纸原料种植,定向培育6.5万亩青檀基地,受益贫困村20个、贫困户2585户,户均增收4500元以上。

  好山好水出好茶,泾县盛产优质茗茶。近年来,泾县将茶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出台《加快茶产业发展意见》,致力走标准化优质发展道路,新增无性系良种茶园近万亩,小小茶树已经成为“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收益这么好的产业,老百姓当然抢着干。我县还出台政策对贫困户发展茶产业每亩补贴1000元,同时免费进行技术培训和上门指导。”泾县农委主任杨小俭介绍。两年来,全县新增发展茶叶种植贫困户1600余户。大南坑村、上漕村和宋村村等三个贫困村被认定茶产业一村一品专业村,村集体收入快速提高,顺利实现“村出列”。龙头企业中徽茶叶合作社坚持产业带贫,优先收购扶贫对象采摘的茶鲜叶、优先支付扶贫对象茶鲜叶收购价款、优先吸纳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到合作社就业,而且提高扶贫对象交售的茶鲜叶收购价格10%,这些举措给了贫困户更多实实在在的照顾,带动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

  泾县物产丰富,还出产木梳、烟叶等。泾县充分依托地域产业特色,近年来大力实施“三叶(茶叶、烟叶、菜叶)、二纸(宣纸、书画纸)、一梳(木梳)”农业产业化工程,建立101个农业园区,培育发展30多个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投入800多万搞规模农业。

  有产业才有就业。不解决就业,贫困群众会感到“有力无处使”,从而失去脱贫的信心、向上的动力。有了产业带动的就业,每户就有了稳定的收入;参加政府牵头组织的职业技术培训,他们就拥有了一技之长。信心越来越足,就业能力越来越强,贫困户的主体性就逐渐显现出来了。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各类扶贫项目和扶贫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贫困群众需求来进行,支持贫困群众探索创新扶贫方式方法。”泾县紧紧围绕贫困群众的需求进行扶贫工作,例如以前泾县茶叶只生产绿茶一个品种,采摘期一般只有15天左右,茶叶种植贫困户收入有限。现在茶叶合作社通过技术引进和创新开发了乌龙茶、红茶等项目,大量收购贫困户的后期鲜叶,让多数贫苦户茶叶种植延长了生产周期,增加了额外收入。“定点收购和保护价收购也解决了贫困户种植茶叶的后顾之忧,我村20余户贫困户通过出售后期鲜叶,增加了额外的收入,带动脱贫效果非常明显。”蔡村镇宋村村党总支书记杨兴华介绍说。

  负责脱贫攻坚工作的县委副书记肖阳在扶贫实践的摸爬滚打中逐渐摸索到这样一个规律:“搞结合当地传统特色的产业,是贫困群众最容易上手的;而结合产业搞好就业,是贫困群众脱贫最快的。”他告诉我们,当地企业积极吸纳大量农村人员及有能力的贫困户就业,加上政府提供的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基本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很多贫困户劳动能力较弱,没有能力承担高负荷工作,我们通过分割工作量、分割工作时间、居家就业等方式灵活安排贫困户工作,既解决了招工难问题,又带动了贫困户增收。”汀溪兰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祥云介绍。目前,泾县13个省级龙头企业每家至少帮扶一个贫困村,产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致富已经成为常态,贫困户脱贫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也有了思路。

  “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深呼吸百家小城”,全省“旅游经济强县”“红色旅游县”……这一个个荣誉称号的获得反映了泾县人为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而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优秀成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两山论”的提出让泾县干部群众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当地干部介绍,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提出之前,这里守着绿水青山,却苦熬着穷日子,不知道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懂得绿水青山也能变成金山银山。近年来,泾县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泾县山清水秀,人文景点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具有发展观光旅游、康养休闲的条件,应该加快生态资源向生态经济转化,将蕴藏在山水田园中的生态优势转化为脱贫致富的生态经济优势。因此他们因地制宜选择发展生态旅游,找到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一首《赠汪伦》流传千古,无数文人向往桃花潭之幽美,却不知桃花潭就在泾县,汪伦就是泾县的县令。风景如画的桃花潭只是泾县的一角,这里还有太平湖、水西风景区、江南第一漂、月亮湾风景区等70多处著名景点,处处山如屏障,水似画廊,山挟水转,水绕山行,真正是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泾县利用这些丰富的生态资源,让贫困群众吃上“旅游饭”,既守住了绿水青山,又让绿水青山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泾县把文化旅游作为发展现代旅游业的新亮点,全域旅游也成为泾县脱贫致富的管用招数。2014年,泾县提出发展“全域旅游、全域脱贫”战略,立足“红色故里、宣纸之乡、人文名城、山水福地”的旅游形象定位,发展全域旅游带动脱贫致富、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精准脱贫。他们创新扶贫富民方式,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后备箱工程”,鼓励旅游企业免费提供景区摊位帮扶贫困户销售土特产品、吸收贫困户务工。目前全县共有37家旅游企业参与,直接帮助720户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吸收230户贫困户到旅游企业务工,户均增收5000多元。结合林长制工作,设立676个生态护林员公益岗位,其中选聘贫困户603名,每户贫困户年稳定增收7600元。该县还大力实施“万亩景观农田”“百佳摄影点”带贫行动,鼓励贫困户利用土地山林入股等方式建设景观农田和摄影点,形成全域旅游、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

  自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绿色旅游经济,泾县开始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需要扶贫干部下一番绣花功夫。

  要实施好精准扶贫,就要找准穷根,因人施策,对症下药。为此,县里在总书记“六精准”要求指导下,又因地制宜提出“三精准”,即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推出,提出“三落实”,即责任落实、帮扶人落实、工作落实。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就要派最能打仗的人去。泾县每个贫困村驻有扶贫工作队,每队三人,每个扶贫干部都像对待家里人一样对待贫困群众,怀着为群众办真事办好事的心扑在扶贫工作上。汀溪乡大南坑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德斌介绍,他所在的贫困村有几户残疾人没有残疾证,享受不到国家相关补助,工作队考虑到残疾人行动不便,就请残联工作人员上门定残;有慢性病人不知道国家相关补助政策,工作队就上门宣传,使群众不仅得到物资补助,而且感受到党的好政策温暖贴心。

  群众的大事小事,事事放在心上。这里的扶贫干部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云岭镇原书记马文波联系的贫困户两个儿子都没有对象,他就到处托人介绍,还特意委托“人脉广”的镇妇女主任在全镇范围内张罗。他说,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要抓紧抓实,哪怕仅仅是和贫困群众谈谈心,也要让群众在精神上有所收获。泾县现有贫困户因病致贫占到六成,扶贫干部必须用好政策,精准施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想方设法支持他们就业,政府为他们提供公益性岗位,身体不行的(贫困户)就确保政策兜底。”负责脱贫攻坚工作的县委副书记肖阳介绍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贵州遵义农村时指出,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贫穷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扶贫干部的奉献与努力,带动了贫困群众干事创业的致富热情,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一些习惯了“等、靠、要”的群众被感动了感染了,纷纷表示,“人家为我这么干,我能不干吗?”“共产党的干部真是为老百姓干实事的!”一些原来的贫困户在政府帮助增收后,主动要求脱贫。“过日子还要靠自己的双手,肯干才行!”

  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最艰巨的任务依然是脱贫攻坚。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责任如山,时不我待。唯有迎难而上、一鼓作气,举全党全国之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实现这个伟大目标。泾县干部群众正同全国上下共同奋斗,落实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前行。

  (调研组成员:郑志晓 张西立 包俊洪 陈金霞)

标签 - 泾县,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网站编辑 - 李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