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弱项、短板和着力点

2020年03月24日 15:36:07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孙珉 徐辉冠编制

  弱项、短板和挑战

  当前,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还存在着弱项、短板和挑战。

  比如,2018年,我国生产各类影片1082部,仅次于美国、印度,但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集中在少数几部电影上,大多数电影默默无闻。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有人才缺大师、有作品缺精品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电影创作质量与时代新要求、观众新期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也还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影视企业虽然数以万计,但龙头企业十分缺少,专、精、特、新的优秀中小微电影企业还不多。电影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加快电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和引导电影消费,积极培养电影版权、资本、技术、人才等电影要素市场;加快建设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做大做强影视基地,提升服务拍摄能力、后期制作能力和配套保障能力,延伸产业链条、价值链条。

  我国电影市场管理和行业治理还比较粗放。近年来,国家对电影行业中天价片酬、偷逃税等不良现象进行了大力整治,这说明我国电影整体生态还需要净化和涵养。在国际电影市场上,我国电影所占的份额还很小,缺乏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优秀影片。这些问题都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必须依靠进一步推动电影事业繁荣发展来解决。

  着力点

  质量是文艺作品的生命线。促进新时代电影事业繁荣发展,要站在国家文化战略高度上加强谋划,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化电影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加强电影创作生产入手,着力强弱项、补短板,提质量、增效益,开创电影工作新局面。

  抓住“出好片子”的中心任务,聚焦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以更多精品力作奉献人民。新时代的电影不仅要在作品数量和类型上丰富多彩,更要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当前,聚焦现实题材创作,需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坐标,围绕史诗般的发展成就、人民的火热生活,对脱贫攻坚、经济发展转型、重大科技进步等富有时代感的题材进行深入开掘。

  影片《我不是药神》讲述了我国患病群体用药难题,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讨论,引起党中央高度重视,要求有关部门“急群众所急”,推动相关措施加快落到实处,堪称新时代现实主义电影的示范之作。大力提倡电影题材多样化,提升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深耕细作,开掘其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少儿、农村、少数民族等题材创作要大力扶持,鼓励尝试采用科幻、动画、戏曲、纪录等多种类型,推出更多感知国运、讴歌时代、激励人心的扛鼎之作。

  打牢“讲好故事”的基本功,推进电影艺术整体创新。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讲好故事,首先要抓好剧本,加大对优秀编剧的发掘培养力度,让编剧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经济回报。认真锤炼电影语言,善于将历史大事、家国情怀融入普通人物和百姓生活,润物无声地讲好温情温暖的故事,展现美好、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创意资源,世界电影同行都想方设法积极运用,新时代的中国电影人更应当仁不让,用中国历史文化精华和新时代的中国气象为电影艺术想象注入生机活力,为电影创作打开新的天地。

《战狼》系列采用强节奏感的叙事风格、鲜明突出的人物性格、大冲击力的动作设计等电影技法,反映了勇于战斗、敢于胜利的英雄事迹。这系列影片在电影工业化方面做出成功探索。图为:《战狼2》的海报。

  加快建设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电影是高度工业化的产物,推动电影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科学利用现代电影工业最新技术,努力实现生产过程的流程化、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硬件技术的标准化,降低电影制作成本、提高产出效益,不断提高电影制作的整体水准。同时,加快科技与艺术的结合,瞄准世界先进科技,加大对前沿性、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抢占技术创新高地,提高技术运用能力,促进中国电影的深度变革,用一流的技术提升制作水平、打造一流作品。电影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文化门类之一,电影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影市场体系,注重涵养产业生态,依法规范行业市场秩序,持续净化市场环境。在保持适当增长速度的同时,开创电影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的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评价标准,切实加强改进电影理论评论。电影理论评论是党领导电影事业的重要手段,肩负着引导电影创作、推出电影精品的重要职责。精品之“精”,就是要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思想精深,就是要使作品具有洞察力和思想性,深刻揭示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深刻体现对人生理想和价值的崇高追求;艺术精湛,就是要使电影作品以审美的方式观照生活,按照美的规律锤炼富有个性又立体饱满的艺术形象;制作精良,就是要以严肃的艺术态度和严格的艺术标准,精心设计情节,尽心演绎角色。坚定文化自信,明确时代方位和历史使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电影话语体系,切实加强电影理论评论,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价和鉴赏电影作品,把好电影发展的方向盘,防止用西方的理论、好莱坞的标准评判剪裁中国电影,防止“唯票房论”。

  发挥“国家名片”的重要功能,展示良好中国形象。电影作为“铁盒子里的外交大使”,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有效而生动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树立了用电影作为重大外事活动文化交流桥梁的典范。2013年9月7日,他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一带一路”倡议首场演讲时,讲述了中国音乐家冼星海与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在战争年代结下患难之谊的动人故事。

图为:《音乐家》的电影海报。

  在两国元首的关心支持下,这一段佳话被创作成电影《音乐家》,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民心相通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解中国文化的愿望越来越强。我们的电影传播需要针对不同国家,推出符合当地国情、习俗的电影,展示新时代中国的国家形象,让外国观众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加深对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增强电影原创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在世界电影格局中拥有更多话语权和市场份额。同时,重点加强国产电影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发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坚持“德艺双馨”的人才标准,培养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电影工作者。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一支德艺双馨的电影人才队伍。作为现代电影工业的核心要素,电影人才构成十分复杂,需要精心规划和悉心培养。电影工作者是一个高光职业,很容易受到社会关注,成为舆论焦点。但电影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电影要打动人心、赢得尊重,创作者就要追求德艺双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从艺做人上作表率。作为文艺战线的排头兵,电影工作者应继承和发扬中国电影人爱党、爱国,服务人民、成风化人,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饱满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和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牢记自身肩负的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标签 - 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短板
网站编辑 - 徐辉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