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求是》撰文分析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面临的挑战

2020年06月06日 21:00:27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梁佩韵 唐淑楠 编制

  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生态环境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的一个关键。污染防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目前进展如何?面临哪些问题挑战?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近日在《求是》撰文作了深入分析。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目前,“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9项约束性指标,其中有7项已提前完成2020年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湖景区是唐山市的“城市绿肺”,原为开滦煤矿采煤沉降地,后经过综合治理,成为一个美丽的城市公园。图为河北省唐山市南湖景区。新华社记者 牟宇/摄

  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最突出的是“三个没有根本改变”:

  ★ 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

  ★ 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

  ★ 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挑战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统筹发展和保护的难度增加。

  ★ 在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多的复杂形势下,部分地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减弱、保护意愿下降、行动要求放松的风险有所增加。

  ★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加快复工复产,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行推进,各地许多停摆、蛰伏的产能和产品生产短时间内集中快速恢复性增长,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反弹压力。

  挑战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并不稳固,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仍有较大压力。

  ★ 区域性、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突出,环境污染的源头防控需要加强,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 部分地区臭氧成为影响优良天数比率的主要因素,少数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程度不高,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压力大。

  ★ 受疫情影响,一些调整改造、转型升级和污染防治等工程任务有所滞后,企业用于治理项目投入、治污设施运行等资金保障难度加大。

  上图为2011年4月20日拍摄的水量稀少的汾河太原段河床(资料照片);下图为2020年4月30日无人机拍摄的太原市汾河两岸景色(新华社记者 曹阳/摄)。

  挑战三: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突出,确保生态环境安全任务艰巨。

  ★ 大量化工企业近水靠城,涉危(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涉重(重金属)风险源的布局性、结构性风险突出,因安全生产、化学品运输等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处于高发期。

  ★ 生态破坏现象在一些地区还比较普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依然突出。

  挑战四:生态环境治理的经济和法治等手段运用不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需加强。

  ★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总体完成,但改革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尚未充分有效发挥。

  ★ 生态环境治理更多依靠行政手段,相关责任主体内生动力未得到有效激发,市场化机制还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 生态环境治理投入不足和渠道单一,环境基础设施仍是突出短板,运行水平总体不高。

  ★ 一些企业和部门法治意识不够强,依法治理环境污染、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不够,不少地方存在不知法、不守法、不依法的问题。

  挑战五: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有待提升,环境履约压力不断加大。

  ★ 环境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相互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升温抬头,疫情进一步加剧“逆全球化”。

  ★ 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话语权不足、影响力不够。

  ★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面临与日俱增的减排压力。

  ★ 消耗臭氧层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汞排放等环境履约任务繁重。

  为了努力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目标,必须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指导做好生态环保工作的根本遵循,把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心中的“国之大者”,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有效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详见: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文章 《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成色》

  策划制作:梁佩韵 唐淑楠

  审核:李艳玲

  监制:张西立

标签 -
网站编辑 - 唐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