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尽人间天堂小康风采”系列日记之一:这座城,小康宏图起笔处

2020年06月12日 14:48:51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求是记者 闫玉清 赵雁

  2020年6月11日夜 苏州 阵雨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小康”这个源于《诗经》的古老词汇,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寄托着中国人民对安定、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

  这是2020年5月28日拍摄的位于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新区的康力电梯试验塔(无人机照片)。来源:新华网

  起笔:小康宏图落墨际

  1979年12月,邓小平会见了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在这次历史性的会晤中,大平正芳向邓小平提出了两个他本人十分关注、日本国内议论较多的问题:中国根据自己独自的立场提出了宏伟的现代化规划,要把中国建设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

  对于大平正芳提出的问题,邓小平事先没有料到,他“想了一下”,给出了明确的回答: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邓小平第一次把我们党的战略目标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从而使长期以来十分抽象的经济发展战略,变成了与每一个中国人利益攸关的具体的、明确的发展目标。

  探索:考察“小康”可行性

  这个新构想是否可行,能否按时实现?

  为了实地考察“小康”目标的现实可行性,1983年的早春二月,邓小平来到江苏视察,江苏干部群众的创新实践为伟人思考国家发展的大战略提供了宝贵素材。

  10多天的考察时间里,邓小平反复询问和论证的主题是:到2000年,能不能实现翻两番?有没有信心?人均800美元,达到这样的水平,社会上是一个什么面貌?发展前景是什么样子?

  他得到的回复是:照江苏的现有增长速度,用不了20年时间,就有把握实现翻两番。

  当了解到苏州地区可以“翻两番”,邓小平问:人均800美元的目标实现后,社会上是一个什么面貌?

  江苏的负责人根据苏州的实践,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六个方面向他描述出了一幅未来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

  听了这些介绍,邓小平很振奋,他仿佛已透过苏州看到了实现“小康”目标的光明前景。

  此后不久,他以苏州发展变化为例证,系统阐述了小康目标的内涵和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

  图为江苏省常州市新誉集团投资上亿元的国家级电磁兼容(EMC)实验室。 新华日报社供图 姚建国/摄

  深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图伟略

  是的,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我们对小康的追求从未停止。

  习近平总书记曾长期在华东地区工作,对江苏一直十分关心关注。2003年、2006年和2007年,他先后三次率浙江、上海党政代表团到江苏考察,大力倡导并积极推动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

  到中央工作后,屡屡在发展的关键时期给予江苏及时有力的指导。

  200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指出,“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

  2014年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要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光荣使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

  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总书记第一次到地方视察就选择江苏,赋予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时代要求。

  从1979年“小康”提出至今,我们已经走过40多年不懈奋斗的历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从西部高原到东部沿海,从塞北草原到南粤大地,从繁华城市到优美乡村,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这个亘古未有过的伟大跨越,正在向我们走来!

标签 -
网站编辑 - 李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