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尽人间天堂小康风采”系列日记之三:太湖边,一个养蟹能手的小康路

2020年06月14日 20:17:39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求是记者 闫玉清 赵雁

  2020年6月13日 苏州吴中东山镇 雷阵雨

  习近平总书记对苏州的秀美记忆犹新,“江南是个好地方,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之所以称苏杭为‘天堂’,不仅因为那里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美景美不胜收啊。”总书记曾经饶有兴致地回忆起苏州之行。“我感受到太湖美,依然青春焕发。”总书记说,“‘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不是有一首歌就叫《太湖美》吗。确实生态很重要,希望苏州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

  生态是底色,富民是根本。

  宋永康,一个太湖边上的养蟹能手,他的小康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生态环境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最佳增长点。

养蟹能手宋永康(苏州吴中东山镇供图)

  宋永康,家住苏州吴中东山镇新潦村,六十年代生人。1998年开始,宋永康在太湖水面从事围网养殖。当时,东山的好多养殖户与他一样,在东太湖铺天盖地地竖起了许多围网,养起了大闸蟹。那时候的东太湖水面基本上被密密麻麻的围网铺满了,中间只留下一条狭溜溜的水道。这种养殖方式的产量并不高,经济效益也一般,一旦碰到灾害天气,蟹农们有苦说不出。同时,养蟹是要往围网内投入玉米籽、冰鱼等饲料的,难免对太湖水环境产生污染。

围网养殖时的太湖(苏州吴中东山镇供图)

  从2008年开始,为了改善太湖水环境,政府开始缩减太湖围网面积,规定每个养殖户只能承包15亩水面,太湖围网面积就此一下子少了不少。他心里难免嘀咕:“以后的收入更难保障了啊!”不过心里想归想,政府的政策还是要支持的,毕竟是为了改善环境。

  一晃就到了2018年,当地政府整治水环境的力度再次加大,对太湖所有养殖设施进行拆除。签约加上拆除,这项工作进行了一年多时间,到2019年秋天,拆除工作全部完成,一眼望去,整片东太湖水汪汪清澈澈的一片。

  在这次围网拆除过程中,政府也充分考虑到了他们的难处,对每个养殖户进行了合理的补偿,但“失业”了的养蟹户将来到底何去何从?虽然政府也组织了各种就业培训,发动企业在招工时优先录用蟹农,但这些人除了水产养殖外再无一技之长,转产转业可不是说一句话这么简单的。每当想到这些问题,他总是彻夜难眠。

  在拆除围网的同时,东山镇政府对东西大圩进行改造,建设标准化养殖池塘,看到刚挖好的像“巧克力”般的池塘,车子可以开到池塘边,尾水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宋永康内心激动不已。

  2019年年底,东山镇东、西大圩万亩标准化养殖池塘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如期交付,并向社会公开发包,蟹农们憧憬着“太湖蟹”在新的一年又能重新起捕回笼的美好场景。宋永康一下子承租了216亩的池塘,继续干起了老本行。这次他承包的面积要比以前大得多,也让他的劲头更足了。

改造后的标准化池塘(苏州吴中东山镇供图)

  经过近半年的养殖实践,他发现内塘放养大闸蟹的密度可以更大,同时高标准建设的池塘内的水质也极好,到了秋天,起水的大闸蟹质量并不比以前差。

  这些年,宋永康养殖的大闸蟹销往全国各地,口碑一直很好,也有了固定的销路,加上今年养殖面积的大幅增加,他坚信今年的收入会有明显的提升。于是,他聘请了多名工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越干越有盼头。

  在东山镇,有上千的养殖户,与宋永康的经历差不多。宋永康说,这些年来,他们的钱袋子一年鼓过一年,生活水平一年高过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升高。除了自己要刻苦耐劳、勤劳致富外,是国家的好政策、地方的好措施为他们搭建了平台,让养殖能手们可以各显身手,在宽阔的道路上共同奔赴小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今日之中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将生态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在生态环境大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宋永康的故事折射出,今天的中国大地,正在这条大道上铿锵前行。

标签 -
网站编辑 - 李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