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堰头村:从“三不通”到“桃花源”的蝶变

2020年06月26日 21:25:01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王文婷 蔡春玲 鄂璠

  每年春天,湖南衡阳珠晖区茶山坳镇堰头村的千亩梨花都会竞相盛开,随微风摇曳的梨花玉骨冰肌,将整片园子装点成花的海洋,犹如春雪、又似洁云,游客在淡淡花香之中驻足拍照,流连忘返。盛夏,黄澄澄的翠冠梨压弯枝头、清香诱人,游客穿梭在梨树间挑选着心仪的果实,不一会儿就采摘一箩筐,收货的喜悦挂在每个人的脸上……

  春分至,梨花开。游客漫步在湖南衡阳珠晖区茶山坳镇堰头村金甲梨园,赏花拍照。珠晖区融媒体中心唐兰荣 摄

  堰头村以翠冠梨产业为龙头,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农旅互促,将乡村旅游打造成调整农业结构、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翠冠梨成为村民捧在手里的“金元宝”。除了翠冠梨,堰头村的特色农产品还有杨梅、桑葚、红心柚、水蜜桃……2000余亩的果园和月季园、植物园、三潭印月、户外拓展中心等“旅游+”精品景点,再加上梅花山庄、海棠山庄、水师山庄等一批农家乐,使堰头村成为“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世外桃源,游客来了有得看、有得玩、有得吃、留得住,村民也从中旺了产业、鼓了腰包、美了日子。

  村干部说:“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让村庄美了,也让村民们忙起来、富起来了。”

  2011年以前,堰头村还是一个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的“三不通”村,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近年来,堰头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现代休闲农业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为主业,以生态宜居为主线,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全村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优势产业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我们村现在年收入达到1千万元,村集体经济每年能分红约40万元。2016年,村里14户51名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但我们脱贫不脱政策,贫困户依靠土地流转分红、务工、低保兜底、资金分红等,年均收入达到了3万元以上。”堰头村党支部书记贺光权告诉记者。

  从早年交通闭塞、缺水少电、无人问津的小乡村,到如今每年吸引几十万省内外游客、成为人们身心向往的“桃花源”,堰头村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高歌前行,这背后的秘诀就是产业振兴。说起这些年村里的产业发展,贺光权如数家珍,提到未来规划,他更是信心满满,“把基础设施和产业做好了,我们下一步就要发展全域旅游,要打造一个吃、住、游、玩为一体的康养中心,服务社会养老……村子越来越美,村民们的干劲越来越足,幸福的生活就在大家的眼前。”

  贺光权自豪地说,目光所及,都是我们的果园,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求是记者蔡春玲 摄

  老乡说:“有事做,有饭吃,路也好走了,再也不用愁了。”

  在堰头村的千亩梨园里,54岁的村民许金玉和69岁的尹朝菊正在给柚子套上水果专用纸袋,早些时候,她们已经完成了给翠冠梨疏果和罩袋的工作。“为了让梨子长势更好,一年要疏两次,第一次是谢花15天前后,第二次是等梨子长到乒乓球大的时候。而给果子罩袋则是为了让它们有更好的品相,我们的水果可是个个都俊得很!”许金玉说。过去家乡没有产业,人们只能外出务工,如今村里上千亩的果园和植物园给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农闲的时候80元一天,忙的时候300元一天,一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还能兼顾家庭,吸引了不少人回到村里。“打牌的都找不到了,连老婆婆都在找事做。” 贺光权兴奋地说。

  特色农业带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也带来了商机,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们纷纷回到故乡,从“打工族”转型成了“老板”。村民邓洪涛返乡后,将自家猪圈拆除,改建成90平米的餐厅,开起了农家乐。如今一到周末,他的农家小院早早就被预订一空,搭配一些当地特色农副产品销售,一年能多出10多万元收入。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可以陪伴父母,又能辅导孩子学习,邓洪涛认为这就是他的小康生活。

  在湖南衡阳珠晖区茶山坳镇堰头村的桃园里,游客手捧采摘而来的水蜜桃,幸福的笑脸像桃子一样粉嫩。求是记者王文婷 摄

  游客说:“以前流汗是为了生活,现在流汗是为了享受。”

  在堰头村的水蜜桃采摘园,我们遇见了一群来自常德的游客,他们早上开车4小时来这里体验采摘乐趣和堰头村水蜜桃的独特风味,还要在园区里的民宿住上一晚。当被问到如何理解小康生活时,游客赵昌武说,“过去的小康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人们追求的是高品质的生活,不仅是吃的享受、体验的享受,还有对环境欣赏的享受,开车4小时,就是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堰头村依山傍水,土壤养分含量高,所以果实饱满、香甜可口,还因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而远近闻名,1至2月的丑橘、4月的桑葚、5月的杨梅、6月的水蜜桃、7月的翠冠梨、8月的脆枣和葡萄、9至10月的柚子,总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收购采摘。再加上1至2月的海棠、3月的梅花和梨花、4至11月的月季花……堰头村四季不断的花果,让游客饱了眼福、享了口福,让村庄增了人气、有了财气,实现了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型发展,让传统产业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