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大草原上的小康生活

2020年07月16日 23:13:10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小康记者 胡晓生

  采访手记

  对于向往开阔而自由的人们来说,呼伦贝尔大草原应该是心头一直飘着的云、种着的草。虽然来过不止一次,但这次听到呼伦贝尔这个目的地,我们还是雀跃了好几天。

  一整天辗转多处、在路上奔波五六个小时,我们的车队走了一条穿越草原的小路。无边无际、连绵不绝的草原像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示在我们面前。

  第一次来到真正的牧民家中,听他们讲述奋斗奔小康的故事。牧民的热情超出想象。在呼伦贝尔难得的30度高温天气,听说有客人来,他们不约而同穿上盛装,摆好水果和奶茶,迎接远方的客人。牧民们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从清晨到日落,这一天,我们收获了无数绝美的照片、故事和回忆。

  

  

  摄影/胡晓生

  奔小康故事一:幸福生活乐呵呵

  我叫刘晓华,1968年3月在黑龙江省龙江县出生,我是俄罗斯族,我老公好毕斯哈拉图是鄂温克族。

  原先我们家一直放牧,当时家里有300多只羊,50头牛,在2012年因草原干旱没有饲草,实在没办法就卖掉了大部分牲畜,当时全家人均收入刚有5000元左右。

  2009年前后,我家附近开了一个煤矿,来了很多工人,我琢磨着为这些工人提供服务,出租房子、开饭店、开超市等等。附近牧民的购买力也有所增加,小超市的生意也一天天好起来。羊又发展到了300多只。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卖。

  2014年,得益于国家政策,我家把草场流转出去,获取一部分租金收入,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经营商店和饭店了。

  家庭收入多了以后,在2016年我家盖起了130平米的砖房,嘎查也统一安装了自来水,保障了我们的安全饮水。目前正在安装水冲式厕所,嘎查道路都已经修成了水泥路,我们还享受国家出台的城乡医疗保险,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2019年,我们的生活好了以后,在海拉尔购买了200平米的新楼房,家里买了两部小轿车。我目前感受的幸福小康生活,就是城里有啥我们也有啥,每年我们也出去旅游,大半个中国都走遍了。大儿子结婚了,我也抱孙女了,小儿子也快结婚了,一家人现在整天乐呵呵的。

  牧民刘晓华讲述自家的小康故事。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巴彦嵯岗苏木阿拉坦敖希特嘎查。摄影/胡晓生

  奔小康故事二: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叫阿日斯楞,今年30岁。我媳妇儿特日格乐,29岁,我俩儿是去年结婚的。这套新房子是政府补贴盖起来的,装修都是我媳妇儿定的她喜欢的风格。

  我是个孤儿,最初政府帮扶赠送了我3头牛,在亲戚们的帮助下,我已经养出了65头牛、52匹马,年收入超过了20万元。现在政府给打井、接自来水,国家每年还给我们各项补贴,过着跟城里一样的生活,什么也不缺。我跟媳妇儿现在生活非常安稳,她做一些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做牛肉干、面包什么的,也在朋友圈里面卖,朋友们都很捧场。我的小康生活就是,每天都很开心,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牧民阿日斯楞和妻子特日格乐。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巴彦嵯岗苏木阿拉坦敖希特嘎查。摄影/胡晓生

  奔小康故事三:合作优育致富羊

  我叫刘及东,是呼伦贝尔学院的教授,这里是我联合当地八家牧民合作社成立的内蒙古英伦畜牧业牧民专业合作联社,算是创业吧!

  我们运用的核心技术是中科院的一个科学饲养科研项目,即通过优化短尾羊的品种,将普通羊肉变为高端羊肉推向市场。你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一千多头羔羊的育肥阶段,中科院会提供科学营养的饲料配方,保证羔羊的育肥,育肥结束后再将这些羊放养到草场上去。目前,合作联社总共有六千多头羊。

  这个项目是惠及牧民的,我们从牧民那里挑选优质种羊,然后优化品种,再返利给牧民。牧民每年能从一头羊上分红160元,三年以后牧民可以把优化之后的羊领回去。比如,当初他这只羊只能卖600块,优化之后就能卖到一千多,这是很划算的。

  当然,这种信任建立起来需要时间,一开始牧民们也有不信任的,但是我们在这里运作了近六年了,相互间的信任已经非常稳固了。

  项目运作起来也不太容易,我自己有一个科研基金投入了八十万,还找了一些合作的资金进来一起做,第三年才开始盈利,而且也只是微利,牧民们的实惠其实更多一些。我自己呢,喜欢搞科研,觉得也蛮开心的。

  刘及东。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巴彦嵯岗苏木,内蒙古英伦畜牧业牧民专业合作联社。摄影/胡晓生

标签 -
网站编辑 - 曾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