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稻梦空间”:幸福稻,小康稻

2020年07月19日 12:06:09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许华卿 郭玲

  地处辽河下游的平原是盛产稻米的绝佳之地。“盘锦大米”早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品牌,也正是依靠“稻米”,当地的老百姓正把“小康”播撒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夏日的阳光下,李晓东站在一片稻田旁,眼神中满是期待。绿油油的稻田此时有些安静,水面下藏着一只只“小精灵”——正在培育的中华绒螯蟹蟹种,更藏着盘锦大米与众不同的秘密——稻蟹共生生态立体种养模式。

  图为辽宁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东给记者讲解中华绒螯蟹蟹种培育情况。郭玲/摄

  在被誉为“中国生态稻米之乡”“中国北方粮食城”“中国河蟹第一市”的盘锦,科技正在赋能农业,带动当地百姓致富。

  盘锦地处辽河与大辽河入海口,古来盛产河蟹,素有“棒打野鸡瓢舀鱼,螃蟹爬到饭锅里”的谚语,还有“唐王征东蟹搭桥”的美丽传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开发建设阻断河蟹洄游通道,导致当地天然河蟹资源骤减,蟹价飙升。

  1990年,时任大洼县水产局生产技术股长的李晓东,主动请缨组建大洼县河蟹开发增殖站,搞起河蟹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经过3个月的努力,攻破了河蟹人工育苗技术难关,为盘锦河蟹产业发展找到了方向。转年春天,蟹苗获得高产,但销售出现了问题,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望着育苗场前的稻田,李晓东灵机一动,“能不能在稻田里养殖河蟹?这样不仅种水稻赚钱,还能实现一田两得,增加农民收入。”

  关于稻田养蟹的探索就此开始,李晓东成为盘锦乃至全国稻田养蟹的第一人,他创立的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也逐渐成长为盘锦稻蟹共养的龙头企业,更成为国家稻蟹现代产业园示范基地。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李晓东深知这一点,公司专设了研发中心,拥有15个特色研究室,先后组织2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研究技术攻关,开发出新品种河蟹稻田综合养殖技术,共有46个项目通过了省市科技成果验收鉴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

  绿油油的稻田里,稻蟹和谐共生,互生共利,河蟹为水稻松土、除草、捉虫、施肥,水稻为河蟹净化环境,提供遮蔽场所。稻田养蟹的开展,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大大提升了水稻质量,不施肥的蟹田大米口感独特,稻田里养出的稻田蟹肥美可口,市场上的售价也都因此提高。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盘锦市委市政府还牵头组建了盘锦河蟹产业联盟和大米联盟。如今,盘锦的稻蟹共养模式形成了“产业联盟+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和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经营模式,带动万余户农民增收致富。截至2019年,盘锦大米联盟企业年销售大米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河蟹养殖面积170.5万亩,产量7.5万吨,产业产值115亿元。今年,盘锦计划完成稻蟹综合种养80万亩,全市土地规模化经营80万亩,全面推广生态种养。“再晚两个月过来,就会看到一片丰收的景象,每到金秋时节,盘锦大米晶莹剔透,盘锦河蟹膏满脂凝,我们给它们起名‘盘锦双珍’。”李晓东说到。充满科技含量的稻蟹共养,演绎出现代版的“螃蟹搭桥“,更搭出了农民增收的致富之桥。

  距离盘锦两小时车程之外,沈阳市沈北新区的另一片稻田里,此时正是热闹非凡,同样藏着老百姓的小康密码。

  图为辽宁省沈阳市沈北区“稻梦空间”主题公园里的巨幅稻田画。 郭玲/摄

  沈北新区的“稻梦空间”正迎来游人集中的季节,登上高高的观景台向下俯瞰,憨豆先生、丸子头哪吒、幸福小火车等巨幅水稻画栩栩如生、映入眼帘,特别是藏在稻田中的巨型二维码,更是引得游人纷纷“扫码”——扫码后看到的,是一段讲述稻田画制作过程的视频:稻田画的产生,要经历图案设计、彩稻选育、定点测绘、秧苗栽植,田间管理五个环节,每年2月开始进行图案设计,7至8月是稻田画颜色最鲜艳的时节,也因此是游人最多的时候,“很多人都愿意开车来玩,这里已经成为了沈阳人的后花园。”“稻梦空间”负责人张爱忠说道。观景台下,几乎每一个游客都会尝一尝用稻米做成的糙米冰淇淋,工作人员说,高峰时一天就能卖出1.3万元。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稻梦空间”的打造,正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典型代表。张爱忠曾经自己经营一家米厂,2012年起,他看准时机,拿出多年创业积累,组织农民种植稻田画,创建了锡伯龙地创意农业产业有限公司。依托脚下的这片稻田,公司探索集科技种田、休闲旅游、农产品开发、美食订制等于一体的“稻梦空间”发展新模式,促进稻田画观光、立体种植养殖、水稻精深加工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园区与农民创新合作方式,实施统一购买种子,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等服务,发挥规模优势,降低经营种植成本,与农户实现互利共赢,共享增收成果。

  经过多年努力,“稻梦空间”已经形成2万亩绿色水稻种植,年加工10万吨水稻生产能力和年游客近30万人规模,直接带动就业200余人,与农民合作发展水稻种植覆盖周边40个村、1000多户农民。

  品牌叫响了,“稻梦空间”的平台吸引力越来越大。他们又决定设立创客天地,吸引养殖能手和种植能手入驻,园区为创客们的各类农产品提供统一生产与加工服务,共同打造稻梦空间品牌,实现一体化发展。一些农业科研机构也将实验田移至这里,将新技术、新方法传授给农民,提升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

  不远处的单家村,正在建设稻景房民宿,这是稻梦空间打造的又一个项目,将使这里的休闲旅游业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也借此带动农民进一步增收。“通过融合,我们打通了农业种植、休闲旅游、农产品加工的行业壁垒,以旅游打出品牌、带动人气,用品牌带动农业生产和休闲美食民宿全产业链发展,实现乡村变美,产业兴旺,农民增收,如果说当初建立稻梦空间是一个梦,现在这个梦已经实现了。”张爱忠说。

  “幸福稻,小康稻”——盘锦市街头竖起的广告牌,一语道出了稻米在该地实现全面小康中的重要作用。盘锦的“稻蟹空间”和沈北的“稻梦空间”,各有千秋,但都正在演绎着同样精彩奔向小康的“稻米”故事。

标签 -
网站编辑 - 曾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