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富民新村的富民路

2020年08月19日 14:05:26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求是记者 韩辰 李民圣

  对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富民新村的村民来说,易地搬迁为他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开了一条走向小康生活的富民路,而产业发展则进一步夯实了这条富民路。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考察调研,村民李应川热情地邀请总书记去他家做客,来到他家,总书记屋里屋外仔细察看,详细询问他家的生产生活情况。“搬下来住,满意吗?还有什么要求?”总书记问。“没有要求了,真正好得很!”李应川兴奋地对总书记说。

  2019年8月21日上午,正在甘肃考察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看望从山区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的乡亲们。他走进村民李应川家,同一家人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时隔一年,沿着整洁的村道,记者来到古浪县富民新村李应川的家里,看到的是一座里里外外干干净净的农家小院新居,小院洁净、住房敞亮、厨卫设施齐全,院子里一小块菜地种上了各式蔬菜,女主人王菊莲正在院子里用洗衣机忙前忙后地洗衣服,小儿子李建平打工回来在家里帮忙,一家人的日子祥和快乐。此时此景,让记者深刻地感受到易地搬迁为当地村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越过越有奔头”的幸福生活。

古浪县易地扶贫搬迁示意图。求是记者 韩辰/摄

  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困境,易地搬迁是最有效的途径,也是高深山区村民走向小康生活的富民路。古浪县是我国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甘肃58个贫困县之一,也是甘肃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而在古浪县的南部山区,更是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孩子翻山越岭去上学,老师学校条件都比较差”、“看个病到县医院坐车都得一个多小时”、“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井在沟里,人在山上,车拉马驮从山里的大井里把水存到自家院子的小井存好,吃的是‘苦水’”……采访时,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向记者讲述往日山区生活,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饮水难、就业难令人感同身受。

  为了让村民摆脱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古浪县决定实施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先后建成12个移民新村和绿洲小城镇,搬迁安置南部高深山区11个乡镇73个村贫困群众1.53万户6.24 万人,实现58个贫困村整村搬迁,3个乡镇整乡搬迁。鳞次栉比的农家小院、整洁干净的村道、现代化的广场、家门口的校园、服务到户的村医、干净清澈的自来水……今天的富民新村彻底告别了祖祖辈辈“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走上了小康生活的富民路。

搬迁前后日常饮水情况对比 甘肃省委宣传部供图

  搬出来,还要让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这就要靠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富民新村考察调研时就深刻指出,贫困乡亲脱贫是第一步,接下来要确保乡亲们稳定脱贫,扶贫政策和扶贫队伍要保留一段时间,从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让易地搬迁的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对古浪县政府和当地村民而言,搬出高深山区只是第一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强化“造血”功能,才是根本出路。富民新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延堂告诉记者,一年多以来,富民新村“两委”班子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累计建成日光温室422座,重点种植西红柿、辣椒、火龙果等品种,棚均收入均在2万元左右;建成养殖暖棚2199座,羊存栏2.58万只、牛2000头;整合四个移民新村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700万元,新建万只羊场1处。目前万只羊场基础设施已全部完工,投畜1500只;种植板蓝根1000亩,栽植大山楂、李子、沙漠桃、新疆大沙枣等经济林果4万多株,发展云朵玫瑰300亩。李应川在采访中也兴奋地说到,已经建起了日光温室大棚,种上了西红柿,养殖棚里养上了了40只小母羊。

  整个村子里,产业项目落地渐成规模,产业规划清晰明确。欣欣向荣的特色产业让村民的幸福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也让他们的小康之路越走越扎实。

  “过去,我们在南山,种的是旱地,走的是羊肠路,勉强吃得饱饭。人们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山像和尚头,有沟无水流。滴水贵如油,春播秋无收’,再看看今天的生活,这不就是在小康路上吗?”富民新村第五小区党支部书记李万年自豪地对记者说。

  “挪穷窝、斩穷根”,走出祖祖辈辈居住的高深山区,走向齐心奔小康的富民路,富民新村的美好生活越过越红火。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