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德胜村:“土庄子”换新颜,小康路上“得胜”归

2020年08月26日 21:42:26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周兵 孙洋洋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走进河北省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马上被蓝天白云下,姹紫嫣红的“花田草海”景象倾倒,一栋栋徽式风格的别墅仿佛建在花海之中。游人如织,不时驻足用镜头记录这美轮美奂的风景;锣鼓喧天,村民们用欢快的舞蹈迎接远方的客人。

  村民们敲打起欢快的腰鼓 求是记者 周兵/摄

  曾经的德胜村那可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十年九旱,遍地荒滩、自然条件恶劣。2013年底,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2户、445人,贫困发生率达到了37.8%。

  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德胜村看望慰问贫困群众,走进贫困户徐海成、徐万、徐学海家中,详细询问家里的收入支出和扶贫措施落实情况,同干部群众一起算扶贫账、谋脱贫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想要脱贫不光要有产业,还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大家主动参与到脱贫致富的工作中来,而这就需要当地基层干部的带动。总书记的嘱托点出了阻碍德胜村发展的瓶颈。

  德胜村旧貌换新颜 求是记者 周兵/摄

  返乡创业大有作为

    “总书记亲自为乡亲们致富奔小康出主意想办法,让我回乡创业备受鼓舞,现在就想着通过自己的奋斗,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徐海成的二女儿徐亚茹对记者说。她去年大学毕业后,原本计划去大城市寻找就业机会,但因为村里的支持和德胜村良好的发展前景,毅然选择了回家乡创业。

  村里规划发展康养产业,配套中草药种植,于是学中医的徐亚茹有了种中草药的想法。今年4月份回村以后,她在村里先后试种了黄芪、红花、桔梗等中草药材,还协助相关企业在当地试建中医理疗馆,丰富德胜村旅游的配套项目,同样选择返乡创业的还有村民徐学海的儿子徐根生。

  康养产业园里种植的中药 求是记者 周兵/摄

  德胜村通过积极打造和优化创业、就业环境,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

  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德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愿意回到家乡,回到德胜村,如今和徐亚茹、徐根生一样主动回来的年轻人已经有七八个,他们心怀乡愁和创业热忱,立志在这片热土上闯出一番事业。

  “土庄子”的华丽蜕变

    “这里的环境太漂亮啦,我们要多住几天。” 来自北京的游客姚武彬对德胜村的美景赞不绝口。德胜村依托秀美宜居的环境,发展民宿旅游,吸引了很多来自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游客。

  “我以前也没发现我这么爱笑,是记者来的多了,总让我说几句,我一张嘴就想笑,一笑就停不下来。”孙贵英一边说,一边招呼我们进屋。她是德胜村“老王微民宿”的老板娘,也是全村第一户同意拆迁,第一户搬进新民居,第一户装修且第一个成功开办乡村民宿的。她的大女儿通过网络将自家民宿出租,孙贵英负责接客和打扫,2019年7月底到 “十一”假期结束,仅仅3个多月,她家的“老王微民宿”就赚了2.5万多元。

  孙贵英在自家民宿内打扫卫生,迎接下一批客人的到来。求是记者 周兵/摄

  德胜村引进亿利集团投资开发建设民俗旅游产业,以德胜民居、微型薯园区等重点项目和采摘园、花卉带等生态基地等为依托,同步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科技展示、农光互补和民宿参观等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产业,通过拆旧建新,实现了旧貌换新颜。2019年全村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被京津冀游客称为京北最美民宿村。

  德胜村的“得胜”之路,正是依靠发动广大群众,让群众主动参与到脱贫致富中来,进而彻底改变了这个坝上穷村的命运。

  响当当的党支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支部只有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成为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

  为做好全村的土地流转工作,德胜村党支部一班人率先垂范,党支部书记叶润兵第一个把自家的土地流转出来,在全村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群众也积极响应,原先迟迟解决不了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叶润兵感概地说:“过去我们这个村风气不好,老百姓种点地,一年解决温饱就知足了,集体想办点什么事都不好办,办不了,而且很不支持。现在腰包鼓了,思想有凝聚力了,村委想号召个什么事心很齐,精气神比过去大大提高。”

  一位村民正在温室大棚里查看微型薯的生长情况 求是记者 周兵/摄

  2017年开始,贫困户徐海成开始种植马铃薯原种和微型薯,他不仅自己承包了6个大棚,还和朋友在邻村建了22个大棚,当年的收益就很可观。徐海成告诉记者说:“这就是总书记来我们家指明的致富路,这个金土豆一颗就卖3毛钱。”如今,当初的贫困户早就成了富裕户。

  作为原种的微型薯,颗粒虽小,却处于产业链前端,被称为“金蛋蛋”。坝上地区气候冷凉,原本是劣势,而这种马铃薯偏偏在高寒地区才能育出良种,德胜村的自然环境就变成了优势。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经过三年的努力,德胜村的马铃薯不仅注册了商标,还获取了国家绿色认证,真真正正把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

  被称为“金蛋蛋”的微型薯 求是记者 孙洋洋/摄

  2017年6月,张家口亿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德胜村建造的农光互补集中式电站并网发电。这是德胜村党支部大力实施光伏扶贫产业的又一重大举措,通过集中流转荒草地、荒滩地2640亩,实现了变废为宝。仅这一项目就可实现精准扶贫2000人,不仅让德胜村的村民受益,还能带动周边几个村的经济发展。

  一望无垠的光伏发电设备 求是记者 周兵/摄

  德胜村党支部一班人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立足实际,形成以马铃薯种薯种植、光伏发电、民宿旅游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确保了“家家有脱贫门路、户户有脱贫产业”。

  2019年,德胜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13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万元,是2014年的3倍有余;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2014年的2800元增长到了11696元。目前,德胜村不但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还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如今,德胜村的喜乐事每天都有,乡亲们的小康生活也如同夏日的繁花,绚丽多彩,如蜜似锦。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