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不做“邻避”做“邻利”

2020年08月27日 08:44:34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申小提 张利英

  如果不说,从北京市东四环主路经过的人,恐怕很难想到路边这座外观新颖、环境优美的建筑会是垃圾转运站。垃圾在哪里?为什么闻不到臭味?带着许多疑惑,记者走进了北京环卫集团小武基垃圾转运站。

  改造后的转运站外观 小武基转运站供图

  小武基转运站始建于1997年,是北京市东南部城区垃圾中转的枢纽,承担着东城区、朝阳区生活垃圾的筛分处理和转运任务,转运能力可达2000吨/天,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建成时间较早,过去转运站内存在着部分露天作业、车间未密闭、除臭设施不齐全等问题。

  “以前卸料、出料都是露天作业,不遮风不挡雨,尤其是夏天,下雨了我们就穿着雨衣雨鞋干活,垃圾在太阳底下一暴晒,那味道可大了,噪音也大。”从1997年建站就在这里工作的老员工刘伟介绍说。

  小武基转运站员工刘伟介绍转运站情况 求是记者 申小提/摄

  随着城市发展,转运站周边居民小区不断增多,距离小武基转运站围墙最近的居民楼仅有25米,异味和噪声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投诉不断增加。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北京环卫集团于2016年开始对小武基转运站进行全密闭除臭改造,主要改造内容包括重箱区、装箱区、引桥、地磅区等区域全密闭工程,转运车间、粗分选车间封闭改造及设备改造,通风除臭处理系统、电力系统、室外配套设施改造等。

  全密闭卸料平台 求是记者 申小提/摄

  全密闭改造后,转运站实现全密闭负压运行,生产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全部实现集中收集、处理、达标排放。设施正常运行过程中,站内外大气监测指标均优于环保排放指标,设施周边闻不到任何异味。

  “原来味儿难闻,家里开不了窗户,噪声也大。现在闻不到什么味道,也听不到什么声音了。”住在最近的周庄嘉园4号院的居民马进告诉记者。作为员工的刘伟感受也很明显:“工作条件比原来好了,随时都有新鲜的空气送进来,臭气也随时抽走了。电子除臭设备还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融入周边环境,转运站进行了建筑景观优化,充分考虑周边高层建筑较多的特点,车间外立面改造采用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理念,以曲线之美中和钢结构的冰冷严峻,与周边建筑景观有机融合,在实现功能的同时提升区域景观环境,打造北京“最美转运站”的崭新名片。

  现代化的建筑内是先进的除臭设备 小武基转运站供图

  不做“邻避”做“邻利”。环卫集团旗下环服公司还为周边社区提供道路、广场、栏杆等公共设施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服务。在保洁工作中,采取垃圾落地不超过1小时,栏杆、雨搭公共设施等随时保洁,全面清除楼宇内小广告等较高的作业标准,努力为社区提供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获得了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强调要提升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

  垃圾处理设施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保障城市运行、实现环境卫生干净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区友好型设施,补齐设施建设短板弱项,既是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和宜居生活期待,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题中应有之义。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