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抗战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2020年08月30日 14:04:56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李文阁 周昭成 曾嘉雯

  伟大斗争需要伟大精神,伟大斗争铸就伟大精神。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有一种爱国情怀,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以身许国、精忠报国是抗战英雄最鲜明的品质。面对民族生死存亡,全体同胞以“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挺身而出,共赴国难。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海内外中华儿女以强烈的家国情怀,空前团结起来,争先投入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之中,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谱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

  “誓志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这是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写的一首诗《滨江述怀》。

  赵一曼,四川省宜宾县人,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1935年秋,她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果断地说:“你是团长,有责任将部队带出去,我来掩护!”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时年31岁。

  左图是赵一曼留给儿子的唯一一张合影。右图是赵一曼写给儿子的遗书。她在信中写道:“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呵,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呵!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有一种民族气节,叫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极其残暴,以惨绝人寰的手段对待中国人民,企图以屠杀和死亡让中国人民屈服。面对侵略者的屠刀,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人人抱定必死之心。成千上万的英雄们,在侵略者的炮火中奋勇前进,在侵略者的屠刀下英勇就义,彰显出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左图是“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右图是幸存者葛振林(右)和宋学义。 新华社发

  有一种英雄气概,叫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近代以后,面对强敌的一次次入侵,中华民族没有屈服,而是不断集结起队伍,前仆后继,顽强抗争,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奏响了无数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08年10月生,辽宁省朝阳县人,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赵尚志曾两次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百般诱惑,他严守党的机密,始终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1933年10月,他参与领导创建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任队长;1934年6月,赵尚志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与李兆麟等领导创建了珠河抗日游击根据地;1936年1月,赵尚志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同年8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后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会主席、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副总指挥。面对日伪军的疯狂“清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比的战斗。他们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用歌声抵御着饥饿和寒冷,战胜了数不清的难以想象的困难,纵横数千里,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1942年2月12日,他在率部对敌人作战中身负重伤被俘,誓死不降,痛斥敌人。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他的头颅,运到长春庆功,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赵尚志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

  赵尚志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有一种必胜信念,叫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信念如炬,九死未悔。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中国大地之时起,中国人民就开展了抗击侵略者的伟大斗争,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战争多么残酷,无论牺牲多么巨大,中国人民从来都没有动摇光复河山的决心。中国人民抱定了抗战到底的信念,坚持抗战,持久抗战,终于打败了凶恶的侵略者、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范筑先,1882年生,山东馆陶(今属河北省)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范筑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留在鲁西北地区组织群众进行抗日,先后组织建立了多个县的抗日政权和抗日武装。1938年11月14日,日军进攻聊城,范筑先率部抗击,700多名将士大部分战死。次日,聊城被日军占领,范筑先宁死不当俘虏,举枪自尽。

  范筑先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当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阶段,更需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发斗志、凝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

  

  来源:求是网

  策划:李文阁 周昭成

  编制:曾嘉雯

  审核:李文阁 闫玉清

  监制:李达

 

标签 - 抗日战争,伟大精神
网站编辑 - 曾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