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国高校最鲜亮的底色

2020年09月06日 15:05:51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陈亦琳 唐淑楠 编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群众游行活动中,“立德树人”方阵的教师和学生代表们挥舞着鲜花和校旗,伴着歌声走过长安街。新华社记者 李尕/摄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

  我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独特的国情、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社会制度,决定了我国高校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回首过去,早在延安时期,党在创办陕北公学时就提出“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办学原则;

  ★ 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北大学等革命学校的立校办校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也居于首要地位;

  ★ 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道路、办学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是重大任务

  我国高等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反对派和掘墓人。过去一段时间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存在虚化、弱化、空泛化的现象,其原因是复杂多样的。

  ★ 从国际环境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西方一些势力试图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让中国走向西方模式,成为他们的附庸。

  ★ 从国内因素看,改革开放带来了“新鲜空气”,也飞进来一些“苍蝇蚊子”,师生的思想观念不断受到碰撞和冲击,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西方文明与制度的盲目崇拜和对本国文明、历史及制度的不自信。

  ★ 从高校自身看,也存在用马克思主义正确分析批判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制度不够、不充分的问题,出现了囫囵吞枣、全盘接受、迷失自我的现象。一些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改革实践、人民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未能及时吸收马克思主义最新研究成果。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是各级党委和高校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必须深刻领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领导,结合高校具体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高校工作不偏离应有的正确航向。

  始终擦亮马克思主义这个基本底色

  擦亮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底色,尤其需要我们的教师理直气壮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讲授马克思主义,引导青年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真学是基础,只有全面学、系统学、深入学,才能去领会、坚持、运用。要在校园内倡导深入扎实的学风,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抓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个重中之重,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使青年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与已有成果之间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分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根本界限。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要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在逻辑的深刻把握之上。必须在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上持续用力,通过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为何能够深刻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何能够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帮助师生树立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无论是真学、真懂还是真信,最终的着眼点都是真用。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实践之中,就要引导青年学子既“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深入乡村社区、深入基层一线,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发展实际,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辉煌成就,不断提升运用理论武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详见: 《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

标签 -
网站编辑 - 唐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