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要培养心存大义的时代新人

2020年09月11日 11:27:44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李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要“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我作为一名一线思政课教师一直在思考如何将真善美的种子种在学生的心田,让他们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心存大义,为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些探索。

  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理解“大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在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古代先贤的思想至今仍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南宋教育家张栻曾言:“学莫先于义利之辨。”对义利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会让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做出不同的人生选择。选择“利在义先”,他们极容易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选择“义在利先”,他们则能心存大义,成为一个善良而有担当的人。在讲哲学“矛盾观”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义和利”的关系。孟子认为“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义和利,哪一个应是我们人生选择时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学生陷入了思考。

  在学生思考时,我展示了董仲舒的这段话:“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义之养生人大于利。”我问学生董仲舒认为义和利谁更重要?学生说义。我追问:为什么?学生说:董仲舒认为利益能滋养人们的身体,义能够滋养人们心灵。而心灵的安宁对于我们每个人更为重要。

  借助传统文化,我们引导学生感受到古人深邃的人生智慧,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更有利于帮助塑造学生心存大义的善美灵魂。

  走进时代楷模,让学生感受“大义”

  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时代楷模,他们用自己的人生选择告诉我们什么是“大义”。在讲“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一课时,我与学生一起走近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学习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后,我与学生一起思考他的人生选择。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婉拒了导师的挽留,没有选择留在美国工作生活,而是选择回到祖国开展核物理研究;在国家有关部门征询他的意见是否愿意参加原子弹设计工作时,他没有选择“小家”,而是选择了“大家”,在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戈壁滩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研制出原子弹氢弹。学生从邓稼先的人生选择中感受到了什么是“大义”。

  开展模拟政协,让学生践行“大义”

  今年七月,学校模拟政协社团的师生们收到了一份来自海淀区教委的正式文件,师生们都特别兴奋!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我们社团学生的模拟提案《关于企事业单位建立高中生职业体验基地的提案》被海淀区教委正式列为海淀区提案,海淀区教委准备按照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在海淀区企事业单位试点建立高中生职业体验基地。学生的想法即将变成现实!

  我问做这些提案的同学:“你们的提案即将变成现实,但是你们即将上高三,没有机会去企事业单位进行职业体验,是不是很遗憾?”学生告诉我:“虽然我们没有机会去企事业单位体验,但是学弟学妹们有机会去,他们未来在高一选科时不会像我们那样迷茫,而是在职业理想的指导下理性选择,我们觉得自己的付出就是值得的!”从回答中我们能够感受出学生的大义和担当。

  一零一模拟政协成立五年来,吸引越来越多的同学积极参与。他们模拟政协委员针对社会问题进行社会调研,为社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我国协商民主独特的魅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

  我们将继续探索,为社会培养越来越多心存大义的时代新人,助力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复兴!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

标签 -
网站编辑 - 李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