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的袁家村“密码”

2020年09月27日 10:56:15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求是记者 贾飞

    袁家村很普通,它是一个只有62 户,286 口人的陕西乡村。袁家村不普通,它一天接待18万游客,带动周边10多个村子致富,一个酸奶坊一年利润1000万,创造了全国乡村旅游的一个又一个标杆和奇迹。

  青砖黛瓦、潺潺流水、阡陌交错、游人如织,宛如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如画的景致打破了每一位游人对关中的认知和想象。这就是被誉为“关中民俗第一村”的袁家村。

  好班子挖掘“金点子”

  时间倒回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袁家村还是个“点灯没油、耕地没牛、干活选不出头”的“烂杆村”。转机出现在1970年,这一年大名鼎鼎的郭裕禄成了大队长,带领村民解放思想,艰苦奋斗,打井找水,积肥改土,粮棉产量跃居全省前列,甩掉了贫困帽子。2000年以后,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淘汰落后产能,集体经济萎缩,袁家村也难逃“空心村”的命运,村上发展遇到了瓶颈。

  2007年,袁家村开始探索转型之路,郭占武书记带领村领导班子多次外出考察之后,创造性地提出以关中民俗文化为内涵,发展乡村旅游。最初的发展并没有想象的顺利,村民们心里都有些“打鼓”。为了不让村民冒险,村党支部决定由三名党员率先开办农家乐先行先试,主动承担失败“吃亏”的风险损失。这一试还真试出了袁家村的致富路。

  依托关中传统老建筑、老作坊、老物件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乡村生活和当地农民参与经营为特征,以食品安全为破题,以原生态和零添加的方式,保障食品安全,建设关中印象体验地村景一体的体验式旅游景区,初步满足了都市居民周末一日游的需求,也解决了村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

  “方向是对的,但我们确实没有预料到能发展这么快,做得这么好。”时任县长孙矿玲说。就这样,在党支部书记郭占武的带领下,村民走上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康庄大道。

  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少”

  “欢迎进店来看看立体沙瓶”,来自孟加拉国的kazi用熟练的中文招呼着来往的游客。

  袁家村如今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但是收入高的不止有本村人,还有外村人、外省人,甚至是像kazi这样的外国人。

  走在袁家村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列明了各种合作社社员名单的白色标牌,上面写着每一位社员的名字和股金。这其中,袁家村本村人只占到三成左右。“外来”的股东中,有周边村子的村民,有经营的商户,甚至还有靠贷款入股分红的贫困群众。打造农民创业平台,培育和扶持优势项目,增资扩股,成立农民合作社,靠着合作入股,袁家村真正实现了一村带十村,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更独到之处在于,来袁家村做生意,“两手空空”就可以。袁家村提供好了硬件,从摊位到设备再到房屋,商家只要带着一身手艺入驻即可。但是,想要来袁家村“赚钱”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从品质到口感、从产品到工艺都要经过激烈的竞争和严格的筛选。小吃一条街上的商家没有相同的门店,一百个商户有一百种吃法。这也就是为什么来的游客都说袁家村的小吃个个都地道,没有“踩雷”的。

  创新变革“两条腿走路”

  从小吃街到特色民宿,从茶坊到星巴克,古朴与现代在这里交汇。袁家村成功了,但是袁家村人的脚步没有停下,他们要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袁家村“进城”了。2015 年,袁家村实施“进城”战略,以“农民捍卫食品安全”为宗旨,整合绿色健康食材,进军西安高端商业综合体,让健康美味的关中传统小吃和优质食材融入城市消费场景。现如今,袁家村的在西安、咸阳、宝鸡的城市体验店已达十六家,将袁家村优质农副产品送进了全国千家万户的厨房和餐桌。同时,袁家村品牌还走到了青海、山西、河南等地,增加了袁家村新的流量爆点。

  袁家村“上网”了。“这些都是网上的订货”,糕点坊的店员热情的介绍着。地上是数十个已经打包好的快递箱,即将发往全国各地。今年,面对疫情冲击,袁家村人借机进行了深刻思考和认真谋划,他们意识到仅仅依靠线下强起来还不够,必须要走到线上,“两条腿走路”才能更彻底地打开市场。因此,他们开始借助电商,探索多业态融合发展,通过“基地+农民合作社+管理”方式,让更多的产品走到了全国。糕点坊里发货的忙碌只是袁家村线上经济火爆的一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袁家村正是牵住了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探索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袁家村“密码”。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