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 “把支部建在电梯上”

2020年10月15日 16:59:35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求是记者 吴晓迪

  对于家住6层的94岁老人郁惠芳来说,2019年12月24日这一天有着特别的意义。她从2017年开始因患脑梗等多种疾病不能自己下楼,每次去医院看病都需要两个人同时协助,下楼时间最长要30分钟。随着小区楼组加装电梯的启用运行,3年来她得以首次主动下楼,走进社区散心。邻居们也纷纷为这位“崇明阿婆”而开心,称赞街道加装电梯临时党支部办了一件真正为民服务的实事。

  随着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推动加装电梯从“个案”走向“量产”,“悬空老人”下楼难的问题正在得到解决。目前,该街道启用、在建、在批的加装电梯达到71台,辖区范围内17个无电梯居民区有16个实现加装电梯零的突破。实现突破的关键在哪里?这靠的就是临时党支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

  临时党支部及“123”工作法

  在老旧公房加装电梯,曾被视为是“社区治理第一难”。作为典型的纯居住型售后公房社区,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下辖20个居民区,80%的住宅楼建设于上世纪80、90年代,1687个楼组中有1507个楼组无电梯。街道曾经做过一个统计,辖区有1万3千多老人面临下楼难的问题,有些老年人甚至五六年都没有下过楼。在这样一个老年人口比例特别高的老社区,加装电梯是一个突出的民生难题。

  从2019年开始,临汾路街道连续两年将“支持老旧公房加装电梯”列为街道一号工程。在排摸过程中,他们感到“一号工程”非常之难。难在哪里?它涉及面很广,利益关系复杂。从外部关系看,加装电梯不是居民区自己能搞定的事情,要走很多流程,涉及规划、建设、水电等各种矛盾;从社区内部看,加装电梯要平衡不同楼层住户之间的利益,很难拿出一个能让每家每户都能满意的方案,需要广泛而反复的协调工作。

  2019年上半年,临汾路街道全面提速老公房加装电梯工程,并为此专门成立了8个临时党支部。街道选派年富力强的机关中层干部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担任副书记,并同时制定了工程时间表和路线图。

  “之所以想到成立临时党支部,主要就是想把我们街道的资源输送到楼组,帮助居民来共同解决问题。把党员派到一线去,把机关干部派到一线去,把战斗堡垒建到基层一线,建在民生实事项目上。”临汾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厉蕾说,“通过党建引领的方法解决这样的民生难题,是很容易找到突破口的。从实际效果看,这8个支部取得的突破非常明显。加梯加的最快的就是这8个支部,而且其中有3个支部也就是3个小区实现了批量加装。”

  为了让底楼居民也能通过加装电梯有获得感,临汾路街道结合“美丽楼组”建设,对一楼楼道公共空间进行了改造。上图为改造前的一楼楼道,下图为改造后的一楼楼道。 临汾路街道党工委供图

  在此基础上,临汾路街道总结形成了“123”工作法,即成立1个临时党支部,建立2个专门机构(街道加装电梯工作室和社区法治中心),推出3项以人为本的惠民举措。其中,临时党支部的党建引领作用,是“123”工作法的核心。通过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对于增设电梯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案、资金方案、后续管理等具体操作环节进行把握。

  “加梯书记”如何春风化雨

  在加梯过程中,居民们对合同设计、资金分摊、工程质量、后续管理等普遍存在一些担忧和疑问。为回应这些难点痛点,临时党支部充分听取居民意见,研究细化实施方案。支部还经常召开加梯推进会,临时党支部书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施工方等方方面面的党员坐在一起,把困难、问题都提出来,协调各方面的资源逐项加以解决。

  比如,对于资金分摊问题,临时党支部请来了专业财务律师,确定不同楼层资金分摊的比例,有效避免推进过程中居民们可能因为资金分摊发生纠葛和问题;对于电梯质量问题,临时党支部请来了工程监理,施工过程中随时把控施工质量;对于后续管理问题,临时党支部积极争取街道各方资源,抓住物业党建联建模式全覆盖的优势,把电梯后续管理纳入物业达标考核。临时党支部成员还经常参加楼组居民增设电梯协商议事会议,确保居民协商始终运行在法治的轨道上。

  “我们希望每一个加梯都能获得100%的同意。”临汾路街道干部、临汾小区加梯临时党支部书记陈黛静说到。为了做通所有居民的工作,陈黛静带领支部党员将不同意加梯的居民情况进行细致分类,梳理出“不同意理由—背后真实原因—解题方案”的三者关系表,总结出12类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件一件地回应落实。

  陈黛静原来是临汾路街道的一名机关干部,曾担任党政办主任等职务,现在则因为在加装电梯工作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被居民们亲切地叫做“加梯书记”。她说,“以前我是在科室工作,离群众是比较远的。现在已经能够非常顺利地和居民沟通,再复杂的情况也有办法春风化雨。”

  临时党支部书记陈黛静与居委会居民一起商量1号楼电梯后续管理事宜。 汾路街道党工委 供图

  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如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考验的是街道临时党支部及党员干部的细心、耐心与决心。2019年临汾社区启动加梯楼宇17幢,平均用时仅两个月,就达成了100%共识。个别居民协调平均上门次数从5次减少到0.5次。如阳曲路760弄6号楼加梯一度由于资金缺口而搁置,在临时党支部和居民区党总支的协调下,楼组长张珏带动楼内居民一同垫资20余万元,从而实现了6号楼加装电梯签约成功。

  党员成为骨干力量

  居民区的一个特点是党员高度分散,且流动性很大。由于有了临时党支部的引领,居民中的党员被组织起来,党性意识得到增强,党员的模范作用得到发挥,成为加装电梯工程中的一支骨干力量。在党组织的引领下,一些党员中的积极分子也涌现出来。

  杨嘉霞就是这样一名党员积极分子。她所在的阳曲路181弄11号楼是一个一梯两户的楼组。与一梯三户相比,每户分摊的资金要多不少,因而面临的阻力也就更大。杨嘉霞为了能让楼组尽快装上电梯,让楼上的“悬空老人”能够活动方便,自告奋勇担任自管小组组长。曾患脑梗的她走起路来不太方便,但她一次又一次地上楼下楼,耐心地给存有疑虑的邻居反复做思想工作,最终感化了大家,说服了大家。

  像杨嘉霞这样的党员积极分子,在其他小区也大量涌现。临汾小区12号楼的居民自发成立了以党员为主体的“加装电梯自治管理小组”,党员们把大家组织起来,各展所长为加装电梯工程出谋划策。自治管理小组还组建了楼组微信群,及时把相关政策传达到每家每户。由于准备工作充分,在填写加装电梯征询表和登记表时,全都一次性全票通过。居民倪蓉凤对党员们在其中发挥的模范作用特别有感触,她说,居住在一楼的三户党员家庭对此做出了特别大的贡献,牺牲自身的利益主动配合、全力支持楼组加装电梯。“整栋楼的氛围融洽起来,各楼层的居民都很有获得感”。

  闻喜路251弄29号404室的杨老伯是一名84岁高龄的老党员,平日生活中,他总是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不舍得浪费一分一毫。但在得知楼组电梯由于资金缺口搁置后,他表示愿意一人补足高达17.5万元的资金缺口。在楼组会议上,杨老伯表达了这一愿望后,和他一同相处了几十年的邻居们纷纷响应:“我也参加垫资!”、“我可以垫付2万元”……

  群众基础更牢固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临时党支部的工作,不仅有力推动了加装电梯的进程,更密切了党群关系,锻炼了干部队伍,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

  “我们把干部派到居民区去担任临时支部书记,明显感受到他们的群众工作能力大大提升,不再怕矛盾。在机关里做事的时候也都强化了基层思维方式,能够更接地气,知道要先听一下老百姓的想法。”临汾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厉蕾这样说,“老百姓要解决下楼难这样一个难题,把希望寄托在党组织身上,觉得党组织能带领他们把难题攻克掉。一个个难题解决的背后,其实就是基于对党组织的信任。”

  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吕文洁上门向居民讲解设计方案 临汾路街道党工委 供图

  作为临汾小区加梯临时党支部副书记的吕文洁,对临时党支部给党群关系带来的变化也深有感触:“2017年我刚来到临汾小区担任党总支书记时,对这里是一片空白,居民对我的认可度比较低。通过成立临时党支部,通过在加装电梯过程中不断地去解决问题、处理问题,我和居民们的关系变得紧密了,在党员和群众当中的认可度也提升了。现在大家有问题都愿意找党组织帮着解决,也相信党组织是能够帮助大家解决问题的。”

  通过党建引领加装电梯,社区居民的自治动能也被激发起来,基层社会治理的格局明显改善。陈黛静说,“原来一个楼组主要是楼组长一个人在发挥作用,现在居民们更愿意参与到楼组和社区的事情中来。特别是通过加装电梯,涌现出一批居民骨干,这是愿意服务大众又有公心的一批人。一个项目,留下了一批愿意跟着党做事情的骨干,这非常重要。”

标签 - 上海,老社区,电梯
网站编辑 - 韩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