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 凉山昭觉县:精准脱贫“瓦吉瓦”

2020年11月23日 11:08:10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闻华

  “瓦吉瓦”是彝语,意为“好得很”。

  2018年2月11日,是值得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这天,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走进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火普村同乡亲们亲切握手。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听了吉好有果唱《国旗国旗真美丽》,习近平总书记由衷地说:希望孩子们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听了村民生病后以为有鬼附身的讲述,习近平总书记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要驱走愚昧落后贫穷这些“鬼”。

  与村民代表和扶贫工作队交流时,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离开彝族村寨时,彝族同胞们向习近平总书记敬献查尔瓦,大家深情地唱起《留客歌》,与总书记依依惜别。

  两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留下的殷殷嘱托像一颗希望的种子,在曾经偏僻、荒凉的小山村生了根、发了芽、开了花。三河村不再是昔日三河村,火普村也发生巨大变化,人人称赞精准脱贫“瓦吉瓦”。

改变生存面貌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住的泥巴房、吃的是粗粮”,真实反映了彝族过去的生活。几千年来,这里“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过去,三河村吉好有果一家住在低矮的土坯房中,正屋就一个房间,面积将近40平方米,既是堂屋,又是卧室,还是厨房,里面摆放了四张床,还有烧火做饭的火塘。房间内光线昏暗,需要弯腰入屋。

  近年来,凉山贫困群众搬迁至美丽新家园的喜讯不断。

  上图为:三河村一个易地扶贫安置点(2020年4月20日摄);下图为:三河村村民原来居住的土坯房。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摄

  现在走进这里,展现在面前的是焕然一新的彝族村寨和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通村入户的硬化路、卫生室、幼教点、文化室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当初,为了找到合适的搬迁地址,党员干部组成突击队,走遍三河村周围每一块土地,最终在山腰确定集中安置点。如今,房盖好了,路修通了,太阳能路灯也亮起来了,方便卫生的电炉取代了烟熏火燎的火塘,畅通的网络把小山村与外界联系在一起。

  不只是村庄就地安置,全县集中安置也搞得红红火火。

  “沐恩邸”,顾名思义,就是“沐浴在党恩下的府邸”。正如其名,沐恩邸社区是在党恩之下,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的社区,共安置全县28个乡镇81个村1428户6258人。安置点采用现代化和彝族特色相融合的小区式建筑,还分区域设置了中心花园和健身等娱乐设施,可以满足搬迁群众就近就医、子女就学和文化活动等需求。

  沐恩邸社区卫生院、中心校、便民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 新华社记者 张笑宇/摄

  “过去都是靠天吃饭。”从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到崭新的楼房,对比之前的苦日子,有位之前住在山上的彝族小伙儿感慨万千。谈到搬迁之前的日子,他说:“在山上种了5亩多土地,都是荞麦、玉米、土豆,只够一家人吃,大家挤在几十平方米的土坯房,透风漏雨,苦不堪言,以前走路到县城要5个多小时,现在坐车不到半个小时。”

  “接下来,我就在县城找个工作干,工地上也行、厂里面也行,全家人在一起,过上好日子!”这位彝族小伙兴奋地规划着未来。

  如今,彝族寨民们的生存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找到致富之路

  居住环境改善只是昭觉脱贫攻坚工作打开的“前半章”。易地扶贫搬迁之后,保证村民有稳定收入才是过上好日子的关键。

  无土栽培的蔬菜、重200斤以上的大南瓜、鸡蛋大的草莓……这是在昭觉重点打造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中看到的丰硕成果。

  助彝家脱贫致富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胡小平/摄

  涪昭现代农业产业园立足“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标准定位,总体规划建设约5000亩,总投资逾3.2亿元,分三期建设。目前,已建成智能玻璃温室、育苗室、培训中心、种植大棚、露地蔬菜基地等,实现水肥一体与农业物联网全覆盖,项目还在加速建设中。

  “有了涪昭农业园,在家门口就能务工了。”看着产业园里长势喜人的蔬菜水果,不少当地村民选择就近去产业园务工。

  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介绍,产业园目前给周边村庄村民提供多种多样的长期用工岗位和短期用工岗位,助力农民增收。农民除了务工增收,还能通过土地流转、专业种植合作社等方式获取收益。同时,这个现代化农业产业项目更是一个大的示范基地,是一个“大教室”,会有多批农业技术专家在这里讲解传授羊肚菌栽种等农业技术。

  建设产业园,直接的效果是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而更为重要的是让长期缺乏商品意识的彝族同胞有了新的观念,培养了新的技能。

  现代农业产业园只是昭觉产业脱贫的一个缩影。

  昭觉通过建设产业园区、组建农民合作社等方式,鼓励多种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已有271个村采取“以购代捐”和电商扶贫等方式,有效拓宽农副产业销售渠道。

树立文明风尚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

  比起村容村貌变化和村民们日渐富起来的口袋,更让人欣喜的是,村民观念上的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不能等靠要”、“不能抱残守缺”,自觉加入到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的队伍中。

  党员吉列次子说:总书记大过年的那么远来看我们,我们有手有脚,不能等靠要啊!

  三河村的阿巴阿呷说:党和政府亲人一样关心我们,我们要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

  小朋友吉好有子说:我一定要好好念书,不辜负习爷爷教诲。

  曾几何时,高价彩礼、婚丧嫁娶铺张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动辄花费几十万元的红白喜事让很多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如今,村里成立了红白喜事会,对彩礼钱和宴席规模规定了明确上限并且逐年下降,长期以来压得村民们喘不过气的人情债终于减轻了。

  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幼教点正在上课 凉山州委宣传部供图

  曾几何时,村民们认为小孩上不上学都无所谓,有的孩子读到小学三四年级就辍学。如今,村里建起了幼教点,还提供营养午餐,孩子们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入学,家长可以腾出手放心去搞产业了。

  调研手记:

  村村热火朝天,户户喜气洋洋,人人干劲十足……

  ● 这是传奇的昭觉,她经历过苦难,也创造着奇迹。

  ● 这是温暖的昭觉,她流下过感恩的泪水,也迈出了奋进的脚步。

  ● 这是胜利的昭觉,昔日一步跨千年,如今脱贫奔小康。

  昭觉就是中国广袤大地上奋战脱贫攻坚的生动缩影。

  通过这个缩影,我们看到了从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彝族同胞的深切关爱,看到了众多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扎根山区、无私奉献的精神,也看到了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改变命运的渴望。

标签 -
网站编辑 - 曾嘉雯